山高地远第二百零三章 野史:牛顿有明朝皇家血统204
买包子的男子估计是第一次过来,听到价格后愣了一下,“两块一个?”</p>
“不不。”武大郎赶紧摆手,“是总共两块钱。”</p>
“这么便宜?”男子下意识道。</p>
要知道,现在的物价可是不低的。</p>
就比如这边最常见的烤包子。</p>
乌市那边大部分是2块一个,稍微大点,卖个三块也正常,这已经算是贵的了。</p>
当然,还有4块一个,10块钱三个的那种。</p>
一块一个的肉包子,他都多少年没见到了。</p>
该不会这馅没多少吧?</p>
男子看着手上的大肉包,有些怀疑。</p>
武大郎听对方这么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憨厚的笑了笑。</p>
付了钱,男子也没离开,直接在旁边拿出一个肉包,咬了一口。</p>
本以为是皮厚馅薄,这才卖的这么便宜,没想到一口下去,顿时嘴角溢出一些油渍。</p>
“哎呦,这么多汁。”男子一脸赶紧躲了一下。</p>
武大郎见状,走到一边,拿出一包抽纸,递给对方。</p>
“来,擦一下。”</p>
“谢谢老板。”男子赶紧谢道。“不过老板,你这馅弄这么多,不亏本吗?”</p>
亏本?</p>
怎么可能亏本?</p>
只是赚多赚少罢了。</p>
肉包子本年就不贵,往年猪肉没涨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一块钱一个。</p>
结果头几年因为猪瘟的原因,导致猪肉见天的上涨,而包子也从一块钱一个涨到了一块五,又从一块五涨到了两块。</p>
现在有的地方,比如魔都那边,都涨到两块五一个了。</p>
但随这两年,尤其去年猪肉已经从二十块钱一斤掉到了十几块钱,今年最低更是达到了10块钱一斤。</p>
而王禹这边每天消耗的猪肉更是不少。</p>
大批量采购的话价格还有更低的。</p>
所以一块钱一个肉包子,还真不会亏,只是利润没那么恐怖罢了。</p>
来买包子跟馒头的人还真不少。</p>
至少,像大爷那两口子,来到这里后,每天早上都是一碗粥,一个肉包子。</p>
晚上也是一碗粥,一个肉包子,异常的简单。</p>
老两口一天下来,根本花不了多少钱。</p>
最大的开销反而是住宿,不过对方的房租貌似用的好像是公积金。</p>
本身是没掏一分钱。</p>
武大郎这会忙的飞起。</p>
“来,您的三个包子。”</p>
“您的10个馒头。”</p>
“您的炊饼。”</p>
直到王禹走到跟前,他这才反应过来。</p>
“村长,你咋来了?”武大郎赶紧摸了一下围腰子。</p>
“正好经过,怎么样,大朗,生意还行吧?”王禹看着买完包子往望星楼走的人,问了一句。</p>
“可以,还挺不错的。”</p>
他现在早上跟晚上都出摊,只要不下雨,一天销售额再差也有200块。</p>
尤其早上,离开的人一般都会买上几个肉包子放在车里或者打包带走。</p>
晚上的话,反而卖的不怎么地。</p>
不过,对这收入,他已经心满意足了。</p>
按照这段时间,他对这里物价的了解,只需干个三年,他就能给自己弟弟张罗一门婚事了。</p>
至于自己,那就得慢慢等了。</p>
王禹闻言,下意识点了点头。</p>
“还行就行,等宿舍楼那边住人了,你要不直接在那开个店吧!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王禹指了指不远处宿舍楼靠近路边的那排门面。</p>
到时候超市可能会挪过来,改成一个24小时便利店。</p>
至于现在的超市,可能会改一下,具体怎么改,王禹还没计划。</p>
到时候再说吧。</p>
武大郎看了过去,有些犹豫。</p>
王禹见状,赶忙道:“二郎之前救过我,跟兄弟一般没什么两样,您不用跟我客气。”</p>
“啊?这......”武大郎有些拘谨的搓了搓手。</p>
王禹见状,心里叹了口气。</p>
这事到时候还是让武松帮忙做主吧。</p>
跟对方又聊了衣服,王禹看着盖着红戳戳的那张纸,微微一笑,转身离去。</p>
晚饭吃的简单,王禹特意看了一下新闻,并没有传国玉玺方面的报道,想必单院长那边还没确切的结果。</p>
嗐,也不知道上面会不会答应他的条件。</p>
......</p>
京城。</p>
故宫博物院。</p>
此时,一个房间里挤满了人。</p>
“我觉得这玉玺还是有问题,你们看,不少史书都这么记载着,上面刻有字,可这个呢?什么都没有!”一头发发白的老者拿着一本书道。</p>
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p>
“庄老说的没错,这块玉玺确实存疑,虽然上面的雕痕以及印迹都没多大问题,但‘大魏受汉传国玺’这八个字,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的。”一五十多岁老人扶着眼睛赞同道。</p>
单东方脸色不变,也不反驳,只是在那抱着缸子喝水。</p>
对方瞅他这样,忽然觉得胸口仿佛堵了似的。</p>
你倒是反驳一下啊。</p>
传国玉玺现世的事在京城传的很快。</p>
单东方刚下飞机,都还没到故宫,平时工作的地方就已经有不少记者蹲守了。</p>
要不是故宫的工作人员提前安排好了一切,搞不好他刚出现在故宫那,就被人围住了。</p>
可即使这样,依旧有不少历史界、考古家的大拿直接找到了他,要不是他正好需要这些人的帮助,早就撵人了。</p>
估计是看到单东方不吭声,反驳的人慢慢没了音。</p>
也就这时候,单东方才假模假样的咳嗽一声。</p>
“大家的观点我也知道了,说实在的,我对这块传国玉玺也是抱有疑虑,但......”</p>
单东方环顾了一下众人后,这才道:“但史书就一定正确吗?”</p>
“嗯?老单,你什么意思?”一老者皱着眉头看着他道。</p>
史书不正确,什么正确?</p>
野史吗?</p>
野史还说牛顿是明朝皇家血脉呢。</p>
甚至有理有据。</p>
比如牛顿刚出生明朝就被灭了,皇家义仆锦衣卫抱着襁褓中的牛顿逃避追杀,后来牛顿颠沛流离逃到英国。</p>
自此去掉朱的一撇一捺,改朱为牛,因为一撇一捺是个“人”字,去掉一撇一捺,寓意劫后余生,两世为人。</p>
义仆在逃难之际带走了《永乐大典》,牛顿长大后研究《永乐大典》,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大多是《永乐大典》里面记载的。</p>
不然,曾经落后的西方国家,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个牛顿,解决了那些困扰西方人的科学难题了呢?</p>
要知道,那时候是华夏引领全世界的时候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