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心动2008第一百一十六章 梧桐暮雨
梧桐山有亚武当的美誉。 外地游客连绵不绝,亚武当的名头也不是自吹自擂,道教圣地武当山,还有龙虎山都曾派过道士过来交流。 而梧桐山之所以叫亚武当,也正是这上面有一座祖师殿道观。 据说是以前晋末汉初时期的崇真观真传,后来被砸毁了,现在重新修葺,又恢复了往日香火繁华的景象。 据民间传言,有只翅膀上刻着仁德的凤凰,飞到这片生长着梧桐林的山脉,见到当地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就在这里栖息。 有人时常见到凤凰,这里就渐渐的传开了。 后来有作书立传的人在《见闻录》里写过,“梧桐山,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大概的意思是有个叫梧桐山的地方生长的灵树梧桐,普通的鸟儿都不敢栖息在上面,只有仁德的禽王凤凰才能栖息。 当然这是民间神话,自然当不得真。 不过这堆叠的山脉起伏间,成片的梧桐树化作皑皑雪景,雾凇萦绕,雾气蒸腾,煞是好看。 “我们今天算是来对地方了,上个礼拜下的雪,到这山上来,居然都还没融化,也真是奇迹啊!” 王国栋叉着腰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站在平台处遥望云海景观,不断的感慨着。 “冬季了吧,再加上山顶海拔高,温度低,一时半会不融化应该也是正常的。” 方解放不住的点头赞道。 “国栋,别在这傻站这里了,里面的风景更好看。” 昌晓婷叫唤了一声。 “那行,解叔叔,我们先进去吧。” “我去买门票。”方解放说道。 “不碍事,我去买就行了,这个门票能值几个钱啊,孩子们玩的开心就好。” 王国栋笑呵呵的去买票了。 方宁一行人买了门票进入景区。 因为山下塌方,车辆不能通行,大部分游客都原路返回,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走小路登山,但也只是少数人。 梧桐山里面除了景区工作人员外,就只有十几个游客,在这里面根本不算什么。 偌大的梧桐山景区就像是被他们包场了一样。 不用担心人员拥挤,可以享受这里的幽静,深远绵长。 ‘梧桐暮雨’是梧桐八景之一。 此外还有‘三星拱月’,‘圣井甘泉’‘祖师殿’都是非常好的景点。 方宁登上楼梯石阶,站在山顶上。 呼吸着寒彻的空气,丝丝的冷气钻入五脏六腑,一片透体冰凉。 从这个景点往山脚下看,底下农田和屋舍都变成了豆腐块堆叠在一起。 其他的事物都变成了蚂蚁大小,真有种会当凌云顶,一览众山小的错觉。 “呼呼~~” 余乐吸着寒气,用手搓脸。 他脸冻得通红,鼻子也有些堵塞了,既高兴又有些懊恼,“早知道这山顶上这么冷,我就多穿几件衣服过来了,现在冻得我牙关都在打颤。” 方宁装作不知情“咦”了一声,似乎在回想着什么。 “不知道是谁在来之前,还豪情万丈地说自己脂肪多不怕冷,穿一件就够了?” 余乐老脸一红,这个方宁就喜欢拆他的台。 方解放看他们斗嘴也好笑,从袋子里拿出件毛绒背心出来给余乐,叫他穿上。 这件衣服不是方宁的,而是方宁他爸的。 也只有方爸的背心,余乐才穿的下,其他人的衣服对他来说都小了很多。 “解叔叔,我们先去那边拜下神,也不知道求子灵不灵验?” 昌晓婷和方解放说了几句,就去上面的祖师殿拜神。 一直以来,只剩一个女儿王雯雯,没有儿子,都已经成为昌晓婷的心病了。 虽然知道自己的丈夫从来都不说什么,但是婆婆看她的眼神老是不对,虽说从来没说过,但是不在意那是假的。 祖师殿的神像是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 平海县人俗称‘披发祖师道场’。 在这里传道,做法事,香火鼎盛。 许多道观庙宇和尚寺庙在以前被破砸了。 梧桐山的祖师殿也未能幸免于难,庙宇被拆除,神像泥胎被砸毁,成群的道士被赶离宫观。 直到九几年后,请道士到家里为去世的亲人做法事,做道场的祭祀活动逐渐恢复,祖师殿也在劫后余生中重建。 祖师殿当代观主叫罗雄根,在世纪初的时候拜岳州市吕仙观的刘永明道长为师。 后回平海县弘扬道教,建立香火,重建庙宇。 时至今日,已是香火逐渐兴旺,信众增多。 据传闻,亚武当梧桐山除了一个祖师殿以外,还有一个真武殿。 相传这个真武殿在祖师殿众多后山的山窝里,有一个亚武当武术馆,那里与世隔绝,颇为神秘,里面收纳一些幼龄的儿童,吐纳道术,练武强身,传的神乎其神。 谁没个一身武艺,仗剑天涯的武侠梦啊? 道观练武能强身健体肯定是不假的,但很少收纳其他外人,都是贫苦人家没能力养儿女才送过来吃口饭的。 方解放,还有方爸来过这里好几次。 可惜连真武观都不得入门,更别说那传说中的练武的地方了。 …… 山上风景独好,雪景连绵,况且游客稀少,反而有种空灵的意境。 王国栋夫妇在上面拜神烧香回来了,还捐了香油钱,有点虔诚信徒的样子。 他有些遗憾地说,“这次来没有见到罗观主真人,有些可惜了,只好等下一次来拜访了。” 昌晓婷就安慰道:“下次有空了,我们就多跑几次,总会见到的。” “解老叔,你们要不要上去拜一拜神?” “等下就去。” 王国栋继续道:“那我们就不上去了,就在这里等你们吧。” 方解放点头,带着方宁他们就登祖师殿去拜祖师神像了。 等他们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饭点了。 梧桐山景区没有吃饭的地方。 但是可以在祖师殿庙跟道士一起吃饭。 道士不忌荤素,不像和尚只才吃素菜,只不过饭菜味道偏淡。 清粥小菜,粗茶淡饭,别具风味。 方宁他们吃饭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老道士在一旁编背篓。 余乐则是盯着鸡舍里的老母鸡孵蛋。 有两个小道士拿了板凳坐在老道士旁边,听他开始讲故事。 “怎么样,要不要过去听听?”余乐建议道。 “可以。” 两人连忙前去。这个时候老道士已经开始对小道士讲起了故事了。 老道士说:“话说梅仙西南五里路,有山名曰梧桐,上有真武庙,下有观音堂、龙井泉,遇大旱仍可取水,此间洞壑幽秀,为邑之镇山。” “梧桐上多梧桐树,元末战乱不断,一夫妇逃难至梧桐山,妇人怀有身孕,到梧桐山时产下一男丁。” “山上寺庙的和尚闻婴儿啼哭声寻到夫妇二人,见此地竟红光闪闪,心知妇人怀中的婴儿日后必然不凡,于是收留了三人。” “后来男丁父母先后病死,儿子无去处,便入寺当了和尚。” “时间流转,当了和尚的他从小悟性极高,长大后好打抱不平。此时的元朝气数已尽,各地起义军对抗元朝,和尚也加入了其中,从郭子兴的红巾军一路奋战,辗转多年,终于积蓄力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登基称帝。” 老道士说罢,停下来发问道:“你们知道这个和尚是谁吗?” “明太祖,朱元璋。”小道士回答道。 老道士点头说道:“没错,朱元璋称帝后,为感激当年梧桐山那段养育时光,传旨诰封梧桐山为“亚武当”。清嘉庆元年,山顶又修建亚武当殿,传承至今。” 梧桐山常年云雾围绕,山上清风习习,气候宜人。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梧桐山每到傍晚时刻会飘起毛毛细雨,丝丝入扣,蔚然壮观, 梧桐夜雨因此得名。 “日落山高瑞气蒙,酿成疏雨滴梧桐。” 平海的梧桐暮雨盛景,吸引了无数文人来此留下了壮美诗篇,潇湘的雨自古多情,景色更是让人流连。 方宁和余乐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时候,王国栋也听到了。 他摇摇头,大声说道:“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只当笑料,朱元璋是是濠州钟离人,其出家是在皇觉寺,父母为刘姓地主家佃农,后双双饿死。” “那个时候的平海县,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到平海。何况朱元璋登基以后一生也从未涉足过湖南!” 老道士听完王国栋议论,神色如常。 他稽首道:“这就是个传说而已,我也是听上一代人说的,酒精是真是假,又有什么重要呢?” 这个平淡的姿态,倒是让王国栋有些不知所措了。 …… 方宁等人在祖师殿休息了一会儿。 又在藏书阁看了道教的经文释义就准备下山了。 等到下山的时候。 他们总算是知道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了。 好不容易快到山脚了,他们两条腿走的都跟灌了铅一样沉重,又酸又涨。 余乐更是在快到山脚的时候,踩到了泥巴,摔了一跤,脚腕都紫青浮肿了。 还好团山有乡镇卫生院,在那里简单的包扎一下。 其他的,也只能回到县城里再去人民医院看情况怎么样。 晚上他们就在团山镇吃饭了,一脸疲惫。 临走的时候,方宁还不忘打包饭菜回家,毕竟方微一个人在家可不会做饭。 方宁又挤上了车子后面,四个人坐在一起。 他往窗外透气的时候,望着那过往的如梭的车辆,想要购置一辆出行的交通工具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