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人心不可违1557(1/2)

作者:玄舞阳

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人心不可违1557

3天后,同盟军就收到了印国官方递过来的“橄榄枝”。 </p>

对于是否要接受招安和谈,阿成内心已经有了决断。 </p>

不过,如今同盟军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军事集团。 </p>

虽说阿成依然可以在集团内一言决定所有大事,但他也要充分考虑到手下的感受。 </p>

哪怕是让手下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需要召集主要手下开会谈论一下,统一一下思想。 </p>

于是,几个主要手下被召集回来开会。 </p>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大家都议议吧!”阿成将召集他们回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p>

众人还在消化这个消息,一时间倒是没人出声。 </p>

在他们看来,哪怕同盟军取得了不少胜仗,但印国对他们来说依然是庞然大物。 </p>

对方居然在这个时候选择招安,确实有些令人惊讶! </p>

情报科科长郭禄达介绍道:“印国官方选择招安我们,并非是因为他们打不过我们,而是我们层出不穷的游击战令整个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他们觉得继续打下去不划算,这才选择招安我们。” </p>

“而且,招安不可能是没有条件的。例如:接受国家的管辖、交出重武器、减少部队的规模、异地驻防等。” </p>

用屁股想也知道,印国不可能留下他们这么多武装继续在原地发展。 </p>

要么缩减军队规模,要么异地驻防。 </p>

继续留在原地那是养虎为患,人家还没那么傻。 </p>

郭禄达发言完后,屋内一时有些冷场。 </p>

2团团长张海林看了一眼其他人,说道:“既然你们不说,我先说一下我的意见。经过3个月的连续战斗,我们自己的人员伤亡也比较大,别看我们的兵力规模变大了,但是部队里超过一半都是新兵蛋子,部队战斗力下滑非常的严重。” </p>

“是否要接受招安,这个要看谈判的结果,如果条件有利,我认为咱们可以适当考虑;如果条件很苛刻,我们也可以借着和谈的名义练兵备战。” </p>

这段时间的战斗,同盟军的伤亡人数也超过了800人。 </p>

这800多人里面,阵亡人数超过了百分之65。 </p>

因为一直没有稳定的后方和完善的医疗条件,导致同盟军重伤员的死亡率极高。 </p>

很多本可以治愈的伤员,最后却因为术后感染或者得不到较好的照顾而死。 </p>

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很让人惋惜。 </p>

张海林的意见,更多还是借着和谈的名义休整部队。 </p>

招安的条件合适,他也不反对。 </p>

三团长杨棉隆介绍道:“我说一下我们3团的情况吧,我们团有一半以上的士兵来自本地的华人,他们跟本地土著仇深似海,我担心我们如果接受招安的话,会伤了这部分士兵的心。” </p>

大部分华人的心,肯定是向着同盟军的。 </p>

但他们要么拖家带口,要么小有积蓄,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来投靠同盟军打仗。 </p>

也只有那些跟本地土著仇深似海的人,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入同盟军。 </p>

战争,是要死人的。 </p>

特别是,同盟军以如此弱小的实力挑战一个主权国家。 </p>

1团团长张祖辉问道:“咱们同盟军除了特战营稍微好一点,其他三个主力团,哪个团不是有超过一半的士兵是从本地人中补充的?” </p>

“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例子:我们团有一名战士是爪哇岛那边的,他变卖了所有家当才凑够坐走私船的费用,船老大知道他是来投靠我们的,不仅免了他船费,还冒着被海警船发现的危险让他在最近的地方上岸。” </p>

“到了驻地后,这名战士更是把身上所有的现金都捐给了部队。我当时很震惊,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p>

“他说‘狗八’年那会,他才10岁大,亲眼目睹所有亲人都死在了那场人祸中,他是靠着到处流浪捡垃圾长大的,他活着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家人报仇。” </p>

抬头看了阿成一眼,张祖辉小心翼翼道:“我啰里啰嗦一大堆,想表达的意思就一个:咱们提建议的时候,不能寒了这些士兵的心。” </p>

张祖辉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拒绝招安。 </p>

他清楚阿成的想法,不好明着反对,不惜绕了一个大圈子来说。 </p>

其实,像张祖辉刚才介绍的那个士兵并非个例,军中还有很多。 </p>

经过一连串的胜利,同盟军已经成为东南亚华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一种抗争不公、反抗凌辱的精神。 </p>

如果轻易就接受招安,这股精气神也就泄了。 </p>

等张祖辉发言完后,屋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说实话,他们这些军事主管宁愿战死,也不愿意去伤基层士兵的心。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