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替老板检查工作1574(1/2)

作者:玄舞阳

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替老板检查工作1574

第二天上午,张冠鹏和杨功傅应邀到唐人街参观集团海外新业务的经营情况。</p>

张冠鹏这次来米国出差,也有那么点顺道替江飞宇检查一下杜琳菲和苏语棠工作的意思。</p>

扭约有三个公认的唐人街,分别是曼哈顿南端下城的唐人街(Chinatown)、皇后区的法拉盛(Flushing)和布鲁克林区的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p>

而现在张冠鹏所在的位置,就是位于曼哈顿南端下城的唐人街。</p>

1880年,老米发生经济危机,白人大批失业,而华人却有工开。</p>

于是,这些白人就嫉恨华人,无端地指责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p>

随后,就是著名的《排-华-法案》出台。</p>

这些受到排挤和迫害的华人,开始向老米东海岸迁移。</p>

首先进入扭约的华人,在曼哈顿下城东南区的勿街、柏克街落脚。</p>

随着人口的逐步增加,1890年左右形成了唐人街。</p>

现如今,曼哈顿唐人街的范围几经扩大,西起百老汇大街,东到Essex大街,北起Grand大街和Hester大街,南至Worth大街和Henry大街。</p>

这一大片,都是。</p>

“目前,整个唐人街包含40多条街道,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居住在这里的几乎都是华人,不夸张地说,扭约的唐人街已经成西半球海外华人的最大居住地和商业区......”</p>

苏语棠作为本地人,详细地为张冠鹏介绍这边的情况。</p>

入目所及,都是中式的复古建筑和中文招牌。</p>

不仅满大街的华人面孔,张冠鹏还能随处听到国内各个省份的方言。</p>

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仿佛让人回到了国内一般。</p>

张冠鹏问道:“生活在扭约的华人有多少?”</p>

苏语棠介绍道:“人口约五十万左右,百分之90以上是移民的后代,这几年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移民米国的中产阶级也逐渐多了起来,扭约是米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成为了这些人落户的首选。”</p>

对于这些中产阶级的选择,张冠鹏懒得点评。</p>

既然不认同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润出来了也好。</p>

张冠鹏还发现很多店铺的货架上已经开始上架灯笼、对联、门神画像等春节用的商品。</p>

今年过年比较早,还没过元旦就有点年味了。</p>

看出了张冠鹏的疑惑,苏语棠介绍道:“实际上,这些店铺售卖的春节商品,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内进口的。这边的人工成本比较贵,各种生活用品远没有从国内进口过来便宜。”</p>

张冠鹏提议道:“参观得差不多了,咱们去店里看看吧!”</p>

苏语棠道:“这边请,店铺就在前面百来米的地方!”</p>

除了原来的飞宇商城体验店,苏语棠又在扭约的几个唐人街盘下了6家店铺。</p>

名字就叫做“Chinese Store”,专门售卖来自国内的商品。</p>

与其说是商店,还不如说是一家面向普通民众的Chinese商品体验馆。</p>

可以零售,也支持批发。</p>

并且,主要客户群体还是瞄准外国人。</p>

所以,商铺选址专门选在唐人街的入口处。</p>

作为一家中型的商店,自然不能只卖江飞宇提到的那几样“特色”商品,只能说是主推那几样。</p>

从食物到生活用品,再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小商品,商品种类绝对过百了。</p>

刚进入店里,张冠鹏就看到有十几个外国人在挑选商品。</p>

苏语棠感叹道:“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老板的眼光,我甚至怀疑他能预测未来一样。”</p>

张冠鹏好奇问道:“怎么说?”</p>

苏语棠介绍道:“实际上,这6家店铺刚开业才4天,我们按照老传统雇佣了一批年轻华人女孩穿上汉服,沿街推广咱们店铺里的商品。”</p>

“我特别想说的是这款叫作老干妈的辣酱,很多本地人尝过之后赞不绝口,不仅一次就买好几瓶,还会介绍邻居、朋友过来买,完全不用怎么推广,就成了畅销商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