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大学时代第一千六百零八章和平协议1605
最近,同盟军从西加丹行省缴获了不少粮食。 虽说运回来比较麻烦,好歹还能慢慢运。</p>
加上他们手中的储粮,大约能满足全军4-5个月所需。</p>
最缺的物资,还是各种救命的药品。</p>
加里曼丹这边的人,有病基本上靠自身扛过去,最多用点草药。</p>
所以,同盟军能缴获的西药很少。</p>
眼下,随着印国拼命封锁海岸线,同盟军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物资。</p>
印国海军已经被偷袭过一次,同样的错误人家不可能再犯。</p>
在大马关闭两国通道的情况下,同盟军手里的各种军用物资只能越来越少。</p>
等捞彬介绍完,阿成做了总结:“在武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咱们确实可以蔑视印国的军队,但如果手里的枪都成了烧火棍,谈其他的就是浮云。”</p>
张祖辉提出了一个建议:“司令,我们能否放弃现在的地盘,转移到西加丹行省发展呢?那边开发了几百年,土地都是良田,加之人口众多,绝对是一个好的地盘。”</p>
这个想法,阿成不是没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p>
首先,搬到那边并不能解决同盟军现在缺乏弹药的情况。</p>
其次,虽说那边华人不少,但占主体的人口还是本地土著。</p>
现在同盟军只是抢一波,普通民众很少反抗。</p>
一旦同盟军露出要占领那边的想法,这些土著绝对会被煽动起来跟同盟军拼命。</p>
几百万人口,这个人口基数能将现在的同盟军拖垮。</p>
在21世纪的今天,同盟军也不可能把这几百万人杀干净。</p>
要不然,绝对会惹得“五大善人”出手。</p>
再一个,西加丹行省以沼泽为主。</p>
虽说有利于种植水稻,但并不适合发展工业。</p>
最后,西加丹行省是加里曼丹岛的核心地盘。</p>
占了那边,印国绝对不可能继续招安同盟军,不利于为同盟军赢得发展军工业的时间。</p>
综合考虑之下,阿成还是打算在东北部建立地盘。</p>
张海林问道:“司令,印国很清楚海岸线对我们的重要性,他们真的可能把索达依坎县给我们吗?”</p>
阿成坚定道:“能不能拿到,要谈过后再说,谈不拢就继续打,咱们没有其他的出路。如果能从谈判桌上获得,咱们勤炼几年基本功,以后怎么翻脸都不怕。”</p>
阿成是计划用西线占领的几个县兑换半个索达依坎县,至少要保证同盟军能完全占据巴鲁达城、彭加不丹、索达依坎这三个县。</p>
有三个县在手,足够同盟军开发好几年了。</p>
只要同盟军能够实现基本的粮食、武器弹药自产。</p>
让出去的几个县,随时能抢回来。</p>
在清楚知道同盟军现在的困境后,所有人都知道继续打下去是什么后果。</p>
正如阿成所说,先花几年的时间积蓄力量。</p>
只要自己实力强大,以后随时可以翻脸。</p>
在这边建了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国度,注定是一个长远奋斗目标。</p>
那么,不妨先建立一个华人当家做主的自治区。</p>
省的行政编制,印国肯定不会给的。</p>
地盘还是这么大,叫自治区还是省都无所谓。</p>
统一内部思想后,各个军事主官就回去做下面士兵的思想工作了。</p>
手段也很简单:先说目前碰到的困境,再强调长远目标不会变。</p>
大部分士兵,还是明事理的。</p>
这边,孙逸祺作为正使、捞彬作为副使,二人代表同盟军与印军进行了第二次谈判。</p>
在双方都不想打的情况下,这次谈判就顺利多了。</p>
经过两周的谈判拉锯,双方初步达成了和平协议。</p>
主要条款,大概有14条:</p>
第一,印国划拨索达依坎、巴鲁达城、彭加不丹、万椰那县这四个县成立东北行政区,由同盟军自治,同盟军需认同印国这个国家主体,不再搞分裂。</p>
第二,同盟军需要将部队缩减到一个旅7000人的规模,这支部队只能担任本地防御,没有国-防部的调令不得进入其他区域。</p>
这一点,同盟军无所谓。</p>
本来,阿成就只打算养1万左右的正规军。</p>
其余的,转入预备役就是了。</p>
把预备役当主力部队来练,也不是不可以。</p>
第三,同盟军需要遵守印国的基本法律,对治下各族人民一视同仁。</p>
第四,印国不得阻挠华人到东北行政区生活定居。同理,同盟军也不得阻止原来离开的本地土著回来生活定居。</p>
第五,同盟军需接受印国海军、海警的共同监管,不得利用海岸线走私武器弹药,采购任何武器弹药需要报经有关部门的审批。</p>
第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