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甘零落身为尘第271章 还君明珠双泪垂
阿元自那日知道未来将远嫁云南,躲去花丛偷偷哭了一场后便心情郁郁。 本来她是想跟父母发一通脾气的。 奈何宴后母亲身体不太好,她哪好意思再耍性子胡闹,只将自己关在栖霞苑生了两日闷气,连澈儿来找她玩她也不想理。 可独处那两日她也想通了,都是微生家的错,如果不是微生家求娶,陛下怎会指婚。 父母再爱自己也不敢违抗圣意,所以要生气也该朝微生家生气才对。 故一早上给太妃请安过后,阿元便去了虫鸣居。 “母亲,病好些了吗?” 徐慕欢本就无大碍,就是操持宴会累着了没精神,躺两日就恢复如初了。 她有心偷闲,想着有程娘子和两个姑娘帮衬,便全都撒手交给她们管去,自己再托懒两日未尝不可。 这会子怕女儿担心,实话说道:“母亲好多了。” 阿元端详着徐慕欢的脸,点着头说:“看脸色母亲是好多了。” 慕欢爱怜的望着她,伸手去捋顺阿元额前的绒发。 “可你怎么看着瘦了呢,是又不肯好好吃饭了吗?” 徐慕欢不知芳菲泄露了天机,也不知阿元这几日的小心思。 阿元话到口边却没说,眸子略一低垂,心想‘算了,既是指婚,就是无可奈何的事儿,提起来闹一场,又要拖累母亲的身体了。’ “可能是我长个子了吧。” 她换了一副笑眯眯的神态。 “舅舅今日来家里了,这会子正在书房同你父亲说话呢,一会子让他带你去买画怎么样?” 徐慕欢惦记着前阵子女儿说喜欢上朱瑾的画,她忙着宴会,俞珩忙于公务,没人带她去买,赶巧徐文嗣来了,正是带她去的好人选。 且外头天气正好,带她出去转转、散闷儿,她也高兴些。 “好呀,我现在就去找舅舅。” 阿元出了虫鸣居,高兴地往书房跑去。 徐文嗣几户不登王府的门,但听闻徐慕欢病了,赶紧来探望,见她确实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徐文嗣虽是舅舅,但就比阿元大五六岁,两人倒是能玩到一起去。 俞珩正跟徐文嗣闲聊,一歪头便看见门口一对双螺髻在探头探脑,头上的珠花折射着阳光在墙壁上晃出五彩斑斓的光斑来,他猜到是阿元跑了出来。 俞珩清了清嗓子说:“君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是哪个小人儿在门口偷听,还不现身。” 阿元知道父亲发现了自己,跳进门槛,笑着扑进了俞珩怀里。 “你怎么溜出来了?” 外书房在二门外,用来待外客、男宾,女眷平日非特殊情况是不会来的。 “母亲说舅舅来了,想让舅舅带我去买画。” “你又喜欢上谁的画了?” 俞珩见女儿头上的簪子有些松动了,伸手帮她正了下,顺势兜了把她的下颌。 “朱瑾,生日时芳菲送了我一幅他画的冬日垂钓图,我听说还有一副春日嬉乐图在博画斋,父亲大人也没空带女儿去。” 她说着还撅起嘴来,一只手摆弄着颈子上戴着的金项圈。 “舅舅来了,正好可以带我去。” “可以去,但是得回去让奶娘给穿件披风。” 小孩子性急,听说能去便着急要走,便哼唧着不想再回内院去穿衣服。 “都过了芒种,天气很暖和了,不用穿的。” 俞珩领着她往外走,吩咐跟过来的远黛,说:“你快回去将姐儿的披风和浅露拿来。” 又蹲身跟女儿讲:“你先跟舅舅去马车上等着,远黛拿了东西来再走,听话好不好?” 俞珩将女儿交给徐文嗣,说自己一会儿还要去趟衙门,就拜托他照看孩子。 “姐夫放心,我带阿元去买完画就送回来。” 博画斋离弘文书肆很近,那一条街上全是卖书画、文玩之类的铺子,徐文嗣不痴迷字画,故去书肆时顺带进去逛过两回而已,也只知道是京中买卖字画的商号中较出名的一家。 阿元也不是很喜欢字画,但她有个毛病,什么东西一双一对或是成套的,她都要收集了来。 比如之前太子殿下送过她字帖,她听说这版字帖共有七套,殿下只送了她其中的五套,她便想讲另两个也得了来。 可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后来还是太子殿下听说后,特地找了另两套来送她。 “掌柜,请问有朱瑾的春日嬉乐图吗?” “有是有。” 掌柜面露难色,瞥了眼小二正在装盒的画,拱手说:“但已经卖出去了。” “买画的姑娘正坐在那喝茶呢,郎君迟了一步。” 舅甥二人一齐朝掌柜比划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一身鹅黄色褙子、萃青裙子,挑起帷帽的姑娘坐在那喝茶。 竟然是张小姐,徐文嗣心里扑通一下。 像是熟透的果子从树上跌落,掉进水里激起的声响,又像是幼鹿在林子里贪玩,跃溪时踩踏水花的动静。 “舅舅,要不我们去跟她商量下,看看能不能把画让给我们。” 徐文嗣还有些怔愣,就被阿元拉着往张惠通那边去了。 “姐姐,掌柜说你买了朱瑾的春日嬉乐图,是吗?” 张惠通不认识俞明鸾,但认出了徐文嗣,忙撂了茶碗,起身给他福了福身子。 这会子发怔的徐文嗣才缓过神来,忙还礼。 “令堂身体如何?” “家母恢复的不错。谢郎君惦念。” 她烧饼圆儿的粉面微颔,杏目明眸犹犹豫豫地回望。 “小姐来买画吗?” “嗯,一个、一个挚友的父亲过寿,老人家喜欢字画,我特来选些做寿礼。” 张惠通没说实话。 其实不是什么挚友,是与她定亲的林遥,他父亲林文海要过寿。 张惠通很通书画,故张夫人特让她亲自来挑选,亲家知道了也算是一片情意。 “舅舅你跟这位娘子认识呀。” “——不认识” 徐文嗣怕给张惠通惹来麻烦,忙矢口否认,“只是一面之缘而已。” “那姐姐能把画让给我们吗?” 阿元扥了扥徐文嗣的手,小声地问。 张惠通突然笑了,露出浅浅的梨涡来,看在徐文嗣眼里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姐姐笑什么?” “我笑你叫他舅舅,却叫我姐姐。” 明明是年岁相仿的两个人,竟然叫出两个辈分来。 阿元也笑了,露出两个大大的酒窝来,“我这舅舅年岁是小了点。” 张惠通想起自己还欠徐文嗣一个人情,不好拒绝恩人,故并无迟疑,吩咐了丫鬟说:“那副春日嬉乐图就让给这位姑娘,我们另选一副别的。” “多谢姑娘。” 张惠通怯怯地还礼,再无别话,放下帷帽便离去了。 “舅舅——” 张惠通都走远不见人影了,徐文嗣还朝着人家去的方向愣神,阿元扯了扯他的袖子唤了声。 “舅舅,非礼勿视,你不能这样盯着人家姑娘看。” 阿元到底情窦未开,用手遮着口,小声提醒徐文嗣。 “我、我只是目送她而已。” 徐文嗣造了个大红脸,连同耳朵根儿、脖子根儿都跟着红起来。 …… 从博画斋出来登车后的张惠通一直抱着那装画的盒子,背靠在车厢上,一副怏怏的神色发呆。 “姑娘?” 婢女双儿小声唤了句,见张惠通一双明眸似漾着水般,秀眉微蹙,猜不透她为何突然愁容满面。 “姑娘可是心疼那副画?要不叫车马转回去,咱们多赔些银子不让给他,也不是不行。” “不——” 张惠通回过神,又别过脸去忍住了噙着的泪。 “内位郎君就是雨夜搭救母亲的徐郎君,我让给他是还他人情,份属应该,千万别回去。” ‘怪不得姑娘让的如此侃快’双儿心想着点了点头。 “那姑娘怎么不高兴了?” 张惠通垂眸看了眼怀里装画的盒子,暗暗地叹了口气。 她其实对订了亲的林公子并无感情。 最后一次与林遥见面时张惠通才六岁,如今林遥什么模样,是何性情,与她投不投缘,竟一概不知。 只是两家父亲同朝为官,又曾是同科,长辈们便说他俩是门当户对,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且自定亲后也一年多了,林遥从未登门找借口探她,连张惠通病了,他也没送过什么慰礼来聊表体贴。 就连张夫人都偶尔埋怨两句林遥不懂情趣。 定了亲的两家走动频繁些也不碍礼数,外人看着也不会说三道四。 张惠通也猜过,恐怕林遥也是难违父母之命才不得不应下亲事,所以对她并不挂念。 方才在画斋时,张惠通忽觉自己已对徐郎君芳心暗动,又联想起自己早已订了亲,不久将嫁为人妇,这才伤感起来。 她又怕双儿乱猜,回禀给母亲,便哄她说:“我是担心再找不到比春日嬉乐图更好的。” “姑娘别担心,好画有的是,不差这一幅。” 张惠通再不言语,望向窗纱外热闹的街市,想起一句诗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可即使她没有定亲,张夫人也是瞧不上徐文嗣的。 张惠通心想‘他们俩真是无缘又无分,何必再自寻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