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浪荡时代第115章 产业化115
“拾光遇到的舆论问题想必两位也都知晓。”</p>
“其实不是拾光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我们太过小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范围,就会被当成是另类,天生去排斥。”郭嘉逸一波话术,把自己转换成为了骆沁柯和管泽的同一阵营。</p>
骆沁柯点点头:“汉服汇成立也有4年多了,虽然说论坛的讨论度很高,但是受众更多的还是高校学生,就算是学校有相关的社团,也是小打小闹。”</p>
管泽没说话,只是看着郭嘉逸。</p>
两个人是国内最火的两个汉服论坛的管理员,对汉服的发展和现状了然于胸。</p>
大老远把两人请到金陵,肯定有所图。</p>
管泽只是年轻,又不是脑子不好。</p>
“邀请两位来,是共襄盛举,不是来吵架斗嘴的。”</p>
“其实纠结哪个流派并不重要,市场足够大,还没有到卷存量的地步。”</p>
汉服圈内部存在着“复原派”和“改良派”的差异,前者追求以文献、古画、文物为基础的传统服饰的复原,重在“真”;后者倾向于在汉服中加入时尚元素,让汉服变得“仙气”,由此延伸出“传服”和“仙服”两种风格。</p>
眼界,非常重要。</p>
汉服从小众走向大众是能够预见的事情,与其内耗,不如联手拓展市场。</p>
“骆管理员说的没错,未来的汉服只有朝着日常化、大众化靠拢,审美上接近现代,才能够提高大众的接受程度,市场才能进一步打开。”</p>
管泽欲言又止,骆沁柯则是得意洋洋。</p>
郭嘉逸接着说道:“管……管理员……”</p>
有些绕口。</p>
“你是学长,还是叫你管哥吧。”</p>
“随意。”管泽并不计较。</p>
“管哥的顾虑也没问题,不进行考究的汉服制式,会严重地削弱文化属性。”</p>
郭嘉逸伸出手:“如何平衡,就需要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p>
“市场一旦打开,就会出现需求分层,消费者对平价汉服的可接受程度高,就会尝试一下。消费受众群体扩大,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对高端汉服产生兴趣。”</p>
“精致的高端汉服与接地气的普通汉服应该是并行的,就像西装一样,既有量身定做,也有日常平价款。”</p>
这套理论其实放之四海而皆准。</p>
就比如说造手机,光做高端,曲高和寡,骨灰粉很多,可无法走量。</p>
光做低端,利润不够,市场足够大、销量足够好,利润率可能都超不过5%。</p>
两者必须结合起来。</p>
中低端凭借性价比打开市场,高端塑造品牌、收割利润,道理是一样的。</p>
管泽咂摸了一下:“我是听说点门道来了。”</p>
“郭总的意思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p>
“对。”</p>
管泽瞥了眼骆沁柯:“我有点怀疑合作对象的实力。”</p>
骆沁柯一下坐了起来:“什么意思?”</p>
“觉得我们汉服汇没实力?”</p>
管泽摇摇头:“据我所知,贵方论坛鱼龙混杂,还出现过被人骗钱骗色的丑闻。”</p>
骆沁柯脸色泛青,又无话反驳。</p>
同袍需要门槛,人数确实少了些,但专业性强,不少都是混了好多年的老人,知己知彼。</p>
但汉服汇人数多,意味着门槛低,有心者在里头骗无知小姑娘的事情屡见不鲜,在论坛闹出过不少风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