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意外41(1/2)

作者:长久予安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第41章 意外41

繁星下,范凌孟目不转瞬的看着正厅大门,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屋内几人的影子映在纸窗上。</p>

他深吸一口气,拍了拍范凌恒的肩膀道:“恒哥儿,他们要出来了,放心吧……”</p>

但实际上,虽然范凌孟胸脯拍的邦邦响,但他心里也没底,只是情况如此,他只能捡点好听的说。</p>

范凌恒心里更没谱!</p>

据他了解,杨知县作为正七品官员,月俸才有二两银子,孟教谕每月更是只有一两半的俸禄。</p>

一千两银子……一个清廉的县级父母官要做四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p>

当然,其他的津贴项不算在内,比如差旅津贴,包括官员上任时的“道里费”,地方官员朝觐时的“盘费”等。</p>

杨知县受命去趟广州府,可以补贴10两银子……</p>

一千两银子,在这个年代,换作普通的四口之家,足够二十年的花销。</p>

范凌恒悲观的想道:“自己的鱼丸真能值这么多钱么?难不成最后只能向盛若海低头?”</p>

就在这时,正厅的大门被人从里面推开,屋内的烛光给漆黑的院子里带来些许亮光,范清儒朝两人挥了挥手。</p>

“凌恒,你哥这事儿迫在眉睫,一会儿就让凌孟陪你去钱庄支银子……”</p>

范清儒把宗族的决定转述给了范凌恒。</p>

“你哥这五十鞭怕是少不了……但你放心,你范二爷会去提前走动走动……。”</p>

“至于鱼丸,我们准备把你家人全部安排到广州府,潮阳的市场太小,广州那边富人多,价格也能卖的上去。”</p>

“鱼丸的方子就还让你的家人保管,不用给其他人说,做好的鱼丸五五分账。”</p>

范凌孟一脸喜色,推了推范凌恒:“恒哥儿,这么一来你就不用再担心伯伯他们再受盛家的欺辱了。”</p>

范凌恒回过神,正衣冠,双手作揖,身子躬成九十度:“多谢族长大人抬爱,宗祖恩情,小子一定铭记在心。。”</p>

范二和范松闻言,抚了抚长须,暗道:“最起码这小子还不是个白眼狼。”</p>

范清儒看一眼范凌恒,丑话说在前面:“想必你心里也清楚,宗族不图你什么,只求你能高中进士,为官为政不要忘记在潮阳,还有着你的宗族存在。”</p>

“我听范凌孟道,你梦中悟道,有博闻强记、有过目成诵之能,小小范氏或许在未来对你的帮助有限。”</p>

“但你姓范,你强则范氏强;范氏强则未来也会反哺于你。”</p>

“若你真有心,便多帮帮范凌孟,他未来会替代我成为家主。”</p>

“你中进士,他会领导着范氏成为你的助力。”</p>

范清儒人老成精,从范凌恒入学宫之后的表现来看,他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忘乎所以。</p>

除了每日固定去孟教谕家学习功课外,唯一一次出格的行为就是陪着范凌孟去富春园。</p>

范凌孟还把他范家布行做赌注给押了出去。</p>

但他有了鱼丸方子,自家贩卖;</p>

给范凌孟讲了这么多那个叫“地理”的学问,也知道了家族有走私生意,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想要主动参与宗族内部事宜的苗头。</p>

这证明什么?</p>

范凌恒把范凌孟当成朋友,但他没有把整个范氏当做可以信任的对象。</p>

简单来说,他没有真正的把自己当作范家人!</p>

范清儒固然可以凭借族规强压范凌恒做事。</p>

但强扭的瓜不甜,本来能出十分力,真做事的时候磨洋工只出一分力,这岂不是做无用功?</p>

但细细想来,范凌恒对宗族无感,但对朋友却维护有佳,趁着这次盛家发难,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给他。</p>

把他的家人送到广州好好保护,让范凌恒没有后顾之忧;再送他的家人一条生财之路,可以让他安心读书。</p>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范清儒相信范凌恒对宗族的态度自然会有所改观。</p>

他想了想,语重心长道:“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譬若看一条河的对岸,站在河的南边,北边就是对岸;站在河的北边,南边就是对岸。”</p>

“范氏能成为你最大的助力,就看你怎么看待范氏了。”</p>

范凌恒听了范清儒的话,心中五味杂陈,甚至鼻头有些发酸。</p>

习惯了尔虞我诈的他确实对这个时代的宗族不是那么信任,这种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的关系,在他前世几十年的人生中是不存在的。</p>

在那个每年只有过节时走亲访友的时代,而范凌恒连亲戚都没有,每年逢年过节,别人万家灯火,他却一个人冷清渡过。</p>

家人的温馨是重生到这个年代,在范凌远、范清耀身上才体会得到的。</p>

而对于宗族,他一直抱着戒备心。</p>

作为县内大宗,范氏生意枝叶扶疏,处处开花,虽对比十几年前巅峰时有所削减,但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p>

如果他有心,凭借超越当今时代四百年的知识储备,只需要拿出一点儿点儿,再凭借宗族的力量,能为整个范氏创造巨大的财富。</p>

远的不说,就说织布机,如果他没记错,整个明清时期,在坚船利炮敲开清朝大门前,所有织布机全是老式的踏板织机。</p>

前世他虽然没有特意了解过纺纱机,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有几个村户家中,就有西式的手工纺纱机,小时候他还上手操作过一番。</p>

后来上学后,对照着历史课本上的图片,他知道这种纺纱机在历史上有着一个独特的名字——珍妮纺纱机。</p>

课本上还有一句话:“珍妮纺纱机被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原因主要在于它为纺纱业的机械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并导致生产力的显著提升。”</p>

虽然他不知道珍妮纺纱机具体是如何一步步制造出来的,但凭借着记忆,再让匠人多尝试几次,总能把纺纱机发明出来,效率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织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