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实验149(1/2)

作者:长久予安

人在嘉靖,金榜题名第8章 实验149

正场考完,范凌孟和范清儒父子两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钱财,特别是范清儒,见劝不动范凌孟,而他膝下又只有这一个儿子,为了让范凌孟能顺利在爪哇开疆拓土,恨不得把家里所有余钱都给他带上。</p>

毕竟那异国他乡的,除了船坚炮利,最好使的便是金钱。</p>

话说自从范氏的布料“工厂”建立以后,范氏在这半年中,已经把自家生意铺到了周边府州县,小半个广州行省现在用的都是范氏的棉布。</p>

“工厂”一词是范凌恒发明的,替代了原本作坊两字,起初范清儒等人都不理解这词,不过范凌恒当时振振有词道:“咱们是使用机械化劳动逐步代替手工劳动的场所,再叫作坊未免不合适,工厂工厂,就是把用工具的人聚集起来,一起进行生产的地方,所以叫做工厂。”</p>

而盖伦船,不对,是“安海”号,在范氏吕宋的船厂也已经有了三艘成船下海,虽然造船一事也让范氏捉襟见肘,不过比起大明动辄十几万两银子一辆的船,范氏只花了区区六万两银子。</p>

这不仅仅是因为上贪下拿,吃拿卡要,更重要的是,大明缺木!特别是缺那种适合造船、建城的巨大木材!</p>

说到这个就得说到唐朝,起初刚开始的时候大唐也不是不缺木材,最起码初唐的时候还不怎么缺少,可以修建大明宫和长安城这样的宏伟建筑。</p>

但到了晚唐的时候,木材的缺少已经导致长安城和周边百姓生活都成为了问题,中晚唐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卖炭翁》的长诗,就直接反映了那个时候百姓缺少木材,只能在冬天烧炭取暖。</p>

要知道,唐朝的皇宫建筑修建的相当宏大,面积是现在故宫紫禁城的四倍还要多,明清时候的工匠更多,技术积累也更加成熟,不可能没有理由修建宫殿还比不过一千年前的唐朝,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木材真的不够用了,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大木材用来修建皇宫。</p>

甚至有史记载,中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从唐朝的70%到清末的时候甚至不足15%,由此可见一斑,为何在大明内部造船如此昂贵。</p>

而东南亚一地不一样,这个地方是世界上第二大热带雨林地区,也是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向来以出产优质名贵木材而闻名于世,嘉靖建造西苑的很多木材都是从东南亚的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印尼等国进口而来。</p>

说真的,要不是怕坏了官场规矩,范凌恒甚至想卖给大明几艘安海号。</p>

这天,范氏一家秘密作坊内,一老一少两个工匠小心翼翼的把一堆黑色颗粒状粉末收集到瓮中,作坊内充斥了一股说不出的奇怪味道。</p>

范凌恒站在门口,捏着鼻子,离得远远的看着他们做这件事。</p>

过了一会儿,年轻工匠捧着瓮走到门口道:“少东家,咱去试试吧。”</p>

“好,徐老,您要不要一起去?这可是您第一次制作成功,好歹去看一看。”范凌恒向里面老者发出邀请。</p>

“哎呀,范公子喊我老徐就行,用不着这么客气。”徐老汉站起身,摆摆手道:“公子说的在理,老汉原先可是造烟花的,可公子这种技法,我也是第一次见,那便去看看吧!”</p>

这是一个严丝合缝的四合院,后院还有一小块空地,紧挨着练河,河岸边上的东西两侧还各建有两间偏房。</p>

与练河,还有前院正房,正好围成一个“回”字,其中正房所在便是刚才徐氏父子两人制造的地方。 后院地面没有作任何装饰,直接便是硬土路,土黄色的地面上布满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