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生活第139章 一心只想在家里买地盖房140
时间一晃而过,仨人喝酒聊天直至深夜,跟着就各自跑去休息了。</p>
第二天早上10点多,张国宾夫妻俩和两个化骨龙吃过饭后,跟陈潮生他们打过招呼,便离开了渔港村。</p>
此事过后,张国宾后头也将钱汇到陈潮生的账上。</p>
接下来的日子,陈潮生和叶小琴一直在铁皮屋生活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p>
收入每日见涨,他们的日子渐渐上了轨道。</p>
四月天气很复杂,陈潮生极少出海打鱼,最多的就是和妻儿强子去赶海。</p>
值得开心的是,一家三口边玩边赶海,四月的鱼获收入却是相当的可观。</p>
四月月底,强子跟着陈潮生一家三口赶海,他的全部海鲜收入,除去平日花费的小钱,居然还剩7到8万。</p>
而陈潮生觉得,老天还是挺眷顾自己的,四月下来他一家三口赶海赚的钱。</p>
叶小琴算得贼清,不包括之前的收入,一分一毫的都记在簿子上面,16.5万。</p>
综合之前的收入,叶小琴清楚算出全部收入。</p>
当然这其中,叶小琴已经除去了零零散散的支出,譬如酒席,人情往来,还有家庭开支,还剩22.5万。</p>
整个四月,陈潮生一家子沉浸于欢乐之中,对他而言四月是最为幸运的。</p>
只是…</p>
在此期间,他身边的人事物也发生了一些转变。</p>
空余时间,为了建造大船的计划,陈潮生曾去过博港镇找了胡金鹏父子俩。</p>
胡金鹏顺利当上了博港镇船厂的副厂长,而胡海峰则是跟船出过几次远洋。</p>
现如今的胡海峰,有足够的能力驾驶24到30米的大船,其泊船靠岸技术,陈潮生对此也是亲眼所见。</p>
当天,整个博港镇老的小的,几乎都站满了整个码头,阵仗多大可见一斑。</p>
但…年纪不大的胡海峰,还是一次就完成了开船靠岸技术,震惊全场。</p>
同时,陈潮生也在胡金鹏的船厂定制了24米的渔船,早在四月底的前几天,他渔船就已经开始打造了。</p>
不过,昨天胡海峰就回了一趟渔港村,说因为渔船选材质的问题搁置了造船。</p>
陈潮生一时之间,也给不了胡海峰任何意见。</p>
反倒是胡金鹏,他自个跑了一趟沪市,亲眼所见了玻璃钢材质的十几米渔船。</p>
无论是性能,还是比以往的木质渔船都要实用。</p>
不过也存在不少缺陷,比如条件有限,导致的技术力量不足,原材料也太差。</p>
即便玻璃钢材质的渔船造了出来,质量不高,试航没多久跟着就报废了。</p>
因此,胡金鹏父子俩对此事一直还在摸索当中。</p>
陈潮生对此并不着急,他完全信任胡金鹏父子俩。</p>
除了这件事,还有两件事让陈潮生感到惊喜万分。</p>
吴继东这次没来信,而是人驱车到了渔港村。</p>
吴继东这次过来,给陈潮生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p>
对方顺利在廣市的中心市场,拿下了一个海鲜档口做海鲜批发,无论是什么品种的海鱼,海螺他都收。</p>
同时他在東城镇,已经找到一位海鲜客户,希望陈潮生也能成为他的客户。</p>
陈潮生当时没答应,但对吴继东给出的海鲜价格,却是颇为感兴趣。</p>
毕竟吴继东给的价格,比张国宾给的还要高价。</p>
最为重要的是,吴继东这边有直通火车上廣市。</p>
而这,大大解决了陈潮生运输这方面的难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