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生活第140章 两世为人的知识盲区141
“嗯,以免被邻居霸占土地过去,这几天我得空先搬些红砖过来砌好墙角。”</p>
寻思一番,周全根认为早些砌好墙角,也好做好土地的记号,不然被那些蛮狠不讲理的邻居过来闹事。</p>
这样…</p>
陈潮生就很为难。</p>
事实上,他这块土地真实面积不止300平方,在此期间他已经做出很大退让。</p>
“那还得麻烦根叔,工资就算我这里,我届时给土地钱再一起算进去。”</p>
能用金钱解决的事,陈潮生不想亏欠根叔的人情。</p>
尽管自己说完这句话,老根叔仍在推辞不要工钱。</p>
但陈潮生的内心,还是秉承自己的意思。</p>
“行,根叔,我还有事忙,先跟阿琴回去了。”</p>
跟老根叔打过招呼,陈潮生就和叶小琴骑车回家。</p>
……</p>
第二天凌晨,陈潮生早早就和强子骑车去博港镇。</p>
博港镇作为经济小镇,看着不怎么起眼,但却是白县对外的主要经济来源。</p>
这里的渔民,是小渔村远远不能比拟的。</p>
他们的人均收入,92年几乎都在300以上,而这也是近海的最大原因之一。</p>
老话说的话,近海吃海,靠山吃山,渔民日子是苦了点,但总归不愁吃穿。</p>
其实这年头还好,70,80年代的时候很是糟糕。</p>
这种苦头,陈潮生在童年那会就深刻感受到了。</p>
俩人到了渔港镇,来不及欣赏码头停泊的渔船,径直去船厂找到了胡金鹏。</p>
彼时的胡金鹏,站在偌大空间的船厂里,正在手把手教工人建造渔船。</p>
最小的渔船有十米以上,最大的渔船有三十米。</p>
陈潮生和强子站在他的身后,不忍心打扰胡金鹏。</p>
直至胡金鹏转过身,这才看见他们的身影。</p>
一见到陈潮生,胡金鹏的表情立即变得轻松下来,嘘寒问暖的问了一个遍。</p>
“哎呀,鹏叔,咱几个也不是什么外人,你咋还这么见外,饭都吃过了。”</p>
客套的话陈潮生不想说,只想问渔船的进展。</p>
“棘手啊,刚从沪市进货的玻璃钢质量太差了,要想打造24米的渔船难度很大,现在海峰在想办法。”</p>
“其实,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实用的法子。”</p>
“怎么说呢,技术有限,材料太差,难搞哦!”</p>
事实上,胡金鹏很清楚,沪市尚且只能造出13米的玻璃钢材质渔船。</p>
就博港镇目前的技术,还有人员根本造不出来。</p>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实验,不知底的实验。</p>
“鹏叔,不打紧,我和强子就过来转一圈。”</p>
“哦对了,海峰这小子想办法都想哪去了,我刚才瞄了一圈也不见他人。”</p>
深知技术匮乏,人才凋零,陈潮生没再为难鹏叔。</p>
从他进船厂到现在,一直都不见胡海峰的身影。</p>
“哈哈,海峰已经坐办公室里设置渔船图纸,你们等会,我忙完手里的话,就带你们去办公室找他。”</p>
仓促跟他们说了声,胡金鹏便跑去指导工作。</p>
此时陈潮生戳了戳眉心,也在思考该怎么造出24米的玻璃钢材质大渔船。</p>
事实证明,这是他两世为人的知识盲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