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下请登基第263章 一堂课
这毕竟是朱祁钰想出来的,所以他的感受没那么强烈。</p>
可是王直、周忱乃至高谷等一众官员,在听课的同时,一种落后于时代的感觉十分强烈。</p>
他们读书的时候,发音学的是《韵补》《楚辞释音》这类的书籍,但也多是先生读一句,自己学一句,不断重复,直到获得先生的认可。</p>
现在,那注释拼音的加持,什么阿玻雌得鹅佛哥,组起来的音,比他们还要标准多了。</p>
一堂课,学习的不仅是学生,还有一群老头。</p>
刘升在读完全文之后,开始讲解。</p>
“怒发冲冠,可译为,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p>
一句话,让大臣们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向刘升,眉头紧皱,觉得有些荒唐。</p>
“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心情十分气愤的强烈情感,同学们,阅读理解,要结合时代和人物,当初岳飞面对朝廷不抵抗的妥协,岳飞只能在凭栏处,看着潇潇雨歇,却无处发泄。”</p>
似乎是为了体谅初次听课的大臣,刘升连阅读理解的重点都重新强调了一遍。</p>
“这里可以看作是,岳飞独自登高倚靠着栏杆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可是自己却是怒发冲冠,整体的场景是静,但寥寥几字,却衬托出了岳飞将军那剧烈的心情,这是动。”</p>
阅读理解,后世常常被调侃成,作者没有读者更加知道作品的含义。</p>
其实,这便是阅读理解的意义,刘升所说的,最重要的便是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这才是阅读理解的意义。</p>
大臣们没有出声,毕竟他们身边的圣人,正抱着胸,听得津津有味。</p>
其实,朱祁钰并不是在听,而是在感受氛围,一种自己学生时代的氛围。</p>
朱祁钰不只是看老师,还看学生,想从学生中找出是不是有和自己当初一样,觉得枯燥无味的。</p>
但是没有,这里的学生,每个都聚精会神,连点头钓鱼的都没有。</p>
一堂课下来,朱祁钰都要强忍着哈欠,避免给刘升造成压力。</p>
当走廊尽头的钟声叮铃当啷的响起,刘升也同时开口道:“这堂课就讲到这里,下课。”</p>
“起立!”</p>
班长立刻起身大喊。</p>
“老师再见。”</p>
学生们一同起身,随后朝刘升鞠躬致礼。</p>
师者如父,没有学生敢含糊。</p>
只不过,这下课了,学生们并没有玩闹,因为后面站着一堆大佬。</p>
“好了,咱们走吧,去办公厅。”</p>
朱祁钰当即开口,刘升也迎了上来,有些扭捏,对着朱祁钰行礼到:“学生刘升,参见陛下,陛下圣体金安。”</p>
“起来吧,课讲的不错,但情绪不够,朕没听到踏破贺兰山缺,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p>
闻言,刘升苦笑道:“学生没上过战场,京城之战,学生躲在学舍,或许如此,陛下才觉得空洞。”</p>
刘升的坦白,倒是让大臣们有些刮目相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