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做手术,全体医生沸腾了第229章 台上抢救肖晨光的两大金刚
“麻醉,深静脉穿刺套件!” 一听要深静脉穿刺套件,麻醉脸色变得一阵惨白。 “昨天的手术,主任用掉了,货还没进。” 听到这话,肖晨光的脑子嗡嗡直响,戴手套准备操作的身体僵在原地。 跟后世普通科室都会备深静脉穿刺包不同,现在医院还没有留置深静脉导管的习惯。 就连手术室的穿刺套件,还是因为他们开展新技术的缘故。 “我现在就让供应商来送。” 麻醉的心沉到了谷底。 新技术不能走医院采购流程,每次来货都是供应商直接送到麻醉科。 因为用的量少,并不是每天都来送货,原本觉得等两天也没事,但好巧不巧,今天就出了个这档子事儿。 麻醉焦急如焚,只能让人立刻联系供应商来送。 可他们能等,病人等不了。 栓塞导致的心脏停止,如果没有有效措施,留给病人的只有死路一条。 “病人头低足高左侧卧位,肾上腺素1g静脉。” 没有套件,就必须想别的办法,肖晨光不会坐以待毙,一边摆体位,一边下达医嘱。 “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各推一支。” “给普外科打电话,叫龚亮、林高阳立马上台抢救。” 肖晨光一嗓子,震的巡回耳膜生疼,言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好,好。”巡回大气不敢喘,立马去打电话支援。 肖晨光则侧着身,哐哐哐对着病人的心前区猛捶了几拳。 势大力沉的敲击,发出阵阵闷响,听的人心里直打颤。 监护仪上的心跳,猛地跳动了几下,但又很快归零。 救命三拳没用,肖晨光立马用一种很怪异的姿势开始胸外按压。 麻醉看到这一幕,差一点没哭出来。 台上按压抢救,这是多久没碰到过的事情了。 以至于麻醉都不知道该怎么上手帮忙,只是,肖主任的按压方式,怎么这么怪异。 垂直按压,前臂伸直,双手交叉,深度5,频率30比2。 可肖晨光却侧着身体,跟患者保持同位,左手顶住后背,右臂弓起在胸前区单手按压。 姿势很别扭,但力度不减,监护仪上的波形开始出现变化。 “呼吸机模式改为容量控制,潮气量设置400l,压力上限调至40hg,给纯氧。” 肖晨光不指望许久没参与过抢救的麻醉能上手按压。 此刻病人插着管,用呼吸机,省去了30:2的按压给氧流程。 但呼吸机模式的选择和调节,还得麻醉来做。 “知道,知道。” 麻醉虽然不清楚抢救的时候,为什么要改呼吸机模式,但肖晨光的话,充满霸道不允许质疑。 麻醉立马修改呼吸机模式,只听呼吸机里的空气压缩器发出锵锵两声金属音。 一股强有力的气流顺着管路冲进病人体内。 肖晨光也从刚才的按压中脱出一只手,开始对病人的双侧胸廓不停敲击拍打。 这是? 麻醉更加看不懂肖晨光在做什么,但他并没有像傻子一样愣在原地,因为肖晨光的抢救医嘱如同爆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砸在他的身上。 “肾上腺素1g每四分钟静推一次。” “地塞米松5g,静推。” “去乙酰毛花苷02g配盐水20l,静脉泵入。” 说到这,药品已经配不过来,巡回见状又推了一个操作台,将手术间里的抢救箱直接摆在了上面。 医嘱还在继续。 肖晨光听着巡回、麻醉复诵医嘱,手里动作不减,眼睛却一直看着监护仪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身上有几路通路?” “两路!” 正在配药的巡回,立马回复。 “另一路,快滴一瓶碳酸氢钠。” “呋塞米推一支,减轻心脏负担,甘露醇拿出来温水加温备着。” 又一连串的医嘱砸了过去,就连器械护士都摘下无菌手套,加入了配药大军。 由于手术间是临时组建的团队,抢救也只能在肖晨光的催促下进行,遇到这种突发事情,每个人虽然有些慌张,但还是勉强完成了肖晨光下达的每一个医嘱。 此时,肖晨光身兼数职,既要统筹全局,指挥抢救,又要负责呼吸机的调整,还要上手心脏按压。 只是片刻,额头沁出一层细腻的汗珠,逐渐汇聚成河,打湿帽沿,顺着脸颊不停往下滴落。 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让肖晨光喘着粗气,眼睛里的血丝如蜘蛛网般往外延伸。 就在这时,手术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老板,出什么事了?” “肖主任,需要我们做什么?” 林高阳如一堵墙似的,把跟他一块来的龚亮,推进手术室。 熟悉的声音响起,让疲惫的肖晨光眼前一亮。 “林高阳,照我的方式,过来按压。” “龚亮,记得之前教你的手法,拍背振肺。” 随着指令下达,他们也第一时间看到了监护仪上,警报不断的心率、血压。 握草! 两人同时发出惊呼,台上抢救,这么大的事儿,真实发生在他们面前。 不敢停留,立马上台开始抢救。 有了他们的加入,肖晨光的压力瞬间得到解放。 林高阳如熊掌般的大手搭在病人胸前,轻轻一按,整个胸廓立马下沉,羸弱的心脏受到刺激,监护上的心率波形开始大幅度起伏。 哐哐哐…… 按压继续,手术台如狂风暴雨般,不断颤动。 看的众人目瞪口呆。 龚亮则按照肖晨光之前教他的振肺排痰的手法,五指合隆,掌弓微屈,手心如空杯状。 啪啪啪…… 高频敲打,不断拍击病人的胸廓,发出阵阵清响。 两人一搭一档,互相配合,彼此协作,肖晨光在中间,如架海金梁,指挥抢救。 三人默契无间,通力合作,一次次按压,一声声叩击,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台上病人的心跳在一点点恢复。 这一刻,病人仿佛有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