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退休前的安排(1/1)

作者:林新儿

一入官场,火速升迁第229章 退休前的安排

叶书记对此却并没有什么意外,人之常情嘛! 但他还是让林新儿自己要注意,要摆正心态,不要因为这种事情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叶书记还说,“这种事情是比较常见的,大家都挺忙的,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为什么要去做呢?虽然在此过程中会让很多人把自己内心的一些美好品质给丢失掉,可是没办法呀,这是社会,都要生存,个人必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个人。” 所以,林新儿记得很清楚,他把每一字每一句都刻在心里。 他也知道,当叶书记正式退休那一天,他的一些话恐怕也没什么用了,想借着叶书记的身份获得尊重也就不太可能了。 一个省里的正处级干部,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出来,也就是个大号的办事员罢了。 叶书记也在退休前安排起了所有的事情。 市还有以前建的一些集资房,其中就有省行政中心对面的最大的省委省政府单位集资楼,各单位的集资楼也分门别类的都建好了。 比如,最大的昌章花园小区,有科级楼,处级楼,厅级楼,还有高干楼。 高干楼是一梯一户的大平层,厅级楼是两户一梯的平层,处级楼是上下两层的小复式,科级楼是有公摊的100多个平方的小楼房。 专那一次因为整个省直单位的干部都知道是最后一次建集资楼了,所以这个小区建的很大。 而且涉及人员也很广,不管什么编制性质,只要在省直单位上班,都能搞得到,甚至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而一些社会上的人觉得跟着省政府走,肯定不会错,因为据说有几个比较好的学区,所以就一窝一窝蜂涌上去了,去买指标。 却不曾想,很多小区都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盲目的迷信体制,迷信传统经验,是一定要吃大亏的。 尤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所以那会儿原价5000不到的集资房子,被社会上的一些人追捧,炒到了两万多,并且还说这里面有很多学区,比如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但事实上,除了一个幼儿园省直单位保育院,这个学区还可以外,小学、中学的学区都是“挂羊头卖狗肉”,都是名不副实。叫的有多响,永远没有用,要看效果。 所以,很多不知情、只看表象的老百姓纷纷被骗了,而且这个花园小区的楼房质量特别差,楼板质量特别薄,除了级别比较高的那两栋楼可能质量比较好一点外,处级楼、科级楼那质量都一言难尽。 所以并没有多少人住在那里,除了个别没有房的干部可能仍然选择住那里之外,或者除了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干部退休了住在那外,大部分住的都是老百姓,他们花高价买指标住在那里,指望着有很多超市搬过来,有很多商场搬过来,指望着日后有一天能够像以前的老省政府那般热闹。 但客观现实不会按一成不变的理论方向走,整个省城的发展潜力已经被房地产透支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已经透支了。 再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去推动整个城市布局?好像已经失灵了。 社会是瞬息万变的,指望着靠理论去怎么样,那纯粹是痴人说梦,那纯粹是自欺欺人,所以有不少人开始想搬离那儿。 这一块大部分都是政府的集资楼,各省的单位的集资楼,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买了好几套,比如买了省直单位的,又买了厅里面建的集资楼,但是,这几年看来都慢慢的成为了“有价无市”。 以前还有老百姓去花高价为了一个学区买房,现在知道学区是挂羊头卖狗肉之后,房价也跳水了。 昌章市很多学区都是打着名校的旗号,实质上就是私人或者就是一个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没有名校的所谓的优点,只拿了个名头,而且还是私立学校的名头。 很多的百姓不懂,所以深受其害。 叶书记也知道这些,所以他原本想搬到那个花园小区去住的,因为他想自己买一套,至于价钱嘛?林新儿听了一个数字,他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就感觉是“白送”,但他不敢说。 可叶书记还是没有去,因为那儿不安全。 为什么不安全呢? 整个小区的管理工作特别落后,虽然物业用的和省行政中心的物业一样,但总体水平还是比较差的。 况且,叶书记在任期间,手腕强硬,得罪了不少人,所以省委办公厅和省警卫局便没有同意。 说上来说上去,综合评判,省委办公厅、省警卫局和省机管局相关同志一起商量了,准备让叶书记继续住在目前的高干小区。 高干小区的正部楼目前有四栋,但实际上只住了三栋,因为省内只有三名正部级。那么剩下的一栋作为机动使用。 大家说:“叶书记对南都省的贡献很大,让他继续住。” 叶书记又担心,万一哪天需要搬,又么搞得麻烦,还不如趁现在就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