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122(1/2)

作者:花十八朵

不朽国士第122章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122

所谓变轨发射就是先把卫星发射到距离地面约两三百公里高的圆轨道上。</p>

这条轨道被称之为停泊轨道。</p>

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之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携带卫星进入一条大椭圆轨道,这条轨道的远地点恰好在赤道上空3.6万公里处。这条轨道就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卫星发动机启动,卫星进入圆形同步轨道,也就是所谓的静止轨道。</p>

这就是变轨发射的整个过程。</p>

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p>

但是,这种发射方式也最经济节省。</p>

因为,如果你要采用直线发射的方式,一则就需要在赤道上设立发射场。二则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p>

张志鹏的话音刚落,卫星已经是抵达了大椭圆轨道3.6万公里处。</p>

导航卫星发动机启动,在人工调控下很快地就来到了地球同步的圆形轨道上!</p>

卫星开始正常工作,跟地面联络通讯顺畅,一切都很完美!</p>

发射成功了!</p>

顿时,指挥室内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

工作人员在互相拥抱击掌庆贺!</p>

赵炳坤高兴得拼命鼓掌,扭头对张志鹏说道:“好!”</p>

“总算是没让我失望,咱这算是开年来了个开门红!”</p>

张志鹏自然也是高兴的。</p>

但是,他如今很冷静。</p>

因为,在三颗卫星组网成功之前,都不能轻言成功!</p>

还是得继续努力啊。</p>

张志鹏笑着说:“的确是开门红!”</p>

“不过,咱们呢,也不能高兴得太早了。”</p>

“还是得继续努力,争取能够尽快把剩下的两颗卫星都打上去!”</p>

“只有组网成功,能够顺利地开始执行导航任务,那才叫做阶段性的成功!”</p>

陈开南笑着点点头说道:“志鹏同志说得没错!”</p>

“第一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只能算是咱们朝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p>

赵炳坤挠挠头,咧嘴笑着说道:“你们说得对!”</p>

“是我太浅薄了,哈哈!”</p>

“但是,就算是只成功了一小步,那也值得庆贺一下啊!”</p>

“今天回到京城之后,我请大家喝酒!”</p>

华夏的第一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央视只在七点钟新闻轻描淡写提了一嘴,根本就没有隆重地进行报道。</p>

但是,这个消息却是震动了全世界。</p>

尤其是罗宾家的那群精英,都彻底酸了。</p>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兔子发射的第一颗导航卫星竟然成功了。</p>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妨碍罗宾家的那些媒体继续唱衰华夏的卫星导航系统。</p>

扭腰时报继续刊文:《兔子发射地球同步导航卫星,为何注定会失败》。</p>

一帮罗宾家的专家继续从各种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地球同步轨道来建立卫星导航网络,根本就不靠谱!</p>

专家f说:“他们想要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来建立导航系统,这是根本就不现实的!因为,同步卫星在同一条轨道上,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定位!”</p>

专家a说:“最好的卫星导航系统在罗宾国,我们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可没有采用地球同步轨道,他们突发奇想竟然想另辟蹊径?我只能说,他们或许只是在浪费时间!”</p>

专家l说:“我已经看出了他们的意图,他们妄想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建成一个简单的卫星导航系统。”</p>

“但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他们的想法或许很美好,但是他们会遭遇到最惨痛的失败!”</p>

专家s说:“走着瞧吧!也许他们折腾许多年,花费无数的金钱,最后还是一事无成!这就叫不自量力!”</p>

专家e说:“他们第一颗地球同步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不是个什么好事儿!这只会浪费他们更多的钱和精力!我真的是搞不懂,有gps这样好的卫星导航系统,他们为啥还要自己再做无谓的努力!”</p>

不得不说,蜥方国家的舆论操控能力还是很强的。</p>

原本,华夏发射成功第一颗导航卫星,这该是个喜事,对不对?</p>

但是,在他们的集火攻击之下,这事儿被造谣得面目全非。</p>

张志鹏跟赵炳坤回到京城之后,他就去了航天科技的工厂。</p>

他要帮助陈开南他们改造cz-3号火箭的系统设置。</p>

目的则是为了实现一箭两星。</p>

到了京城之后的第二天,张志鹏就从内部参考上看到了蜥方各大媒体对华夏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导航卫星一事做出的报道。</p>

几乎是没有一个说好话的。</p>

反正,你发射成功了只是侥幸。</p>

你这一次成功,将来也注定了会失败。</p>

他们还声称想要利用地球同步轨道来实现卫星导航无异于白日做梦!</p>

反正,就是唱衰呗!</p>

反正,就是认为你不行呗?!</p>

张志鹏看完这些内容,他摇了摇头说道:“他们真的是太傲慢了,太自以为是了。”</p>

陈开南微笑着说道:“那不是他们的传统技能吗?”</p>

“他们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德行啊,哈哈!”</p>

“志鹏同志不要因为这个而生气,因为不值当!咱们只需要继续迎接一个又一个成功,那就可以让他们乖乖闭嘴!”</p>

张志鹏说:“啥也别说了,咱们努力干吧!”</p>

“争取下一次发射直接一箭双星!初步把导航系统给组建起来!”</p>

蜥方媒体的唱衰没有能打击到张志鹏。</p>

他更加的勤奋努力,要不蒸馒头争口气!</p>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张志鹏就在航天科技的车间里扎下了根!</p>

他开始重新给火箭编写操作系统,重新整合火箭的体系。</p>

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让cz-3号变得更加的智能化更加的易于操控。</p>

因为是基于软件系统的改进,硬件基本上都没怎么大的改动,所以这次的改造其实并不算颠覆式的。</p>

改造的速度也相当的快。</p>

十几天之后,改造完毕,随后就是航天科技这边的专家进行调试检测。</p>

他们发现,经过张志鹏重新编写改进的操作系统最大极限地提升了火箭的智能操控性,让火箭变得更加的有效率且更加的易于精确操控。</p>

检测调试结束,专家们都认为,这次的软件系统的改进十分的成功。</p>

所以,现在,已经可以宣布:一箭双星已经可以择日实施发射了。</p>

这一次的发射就选择在了1993年的4月份。</p>

而具体在哪一天哪一个时辰发射,那就要看当时的天气情况了。</p>

因此,对天气的评估预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p>

最终,经过综合分析,火箭发射指挥部确定要在4月11日这一天将火箭打上天。</p>

因为,这天的天气情况应该是4月里最好的一天。</p>

张志鹏这次没有去卫星发射场。</p>

因为他的内心这会儿挺紧张的。</p>

他心理素质其实一直都相当不错。</p>

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仍然是内心十分的忐忑。</p>

毕竟,这一次的发射,就真的是太重要了。</p>

这都1993年的4月份了。</p>

如果再不把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给先搞起来,恐怕就来不及了。</p>

张志鹏留在了京城。</p>

不过,他还是出现在了京城这边的卫星发射指挥中心。</p>

他坐在了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p>

这大厅里,人挺多的,都是工作人员。</p>

卫星发射,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程。</p>

需要很多工作人员一块儿协作完成。</p>

张志鹏坐在角落里,他也是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才能坐在这里的。</p>

他看见,大厅里有央视以及重点媒体、通讯社的记者在拍照,在摄像。</p>

当然,他们今天采访到的内容能否发出去,还要看最终的发射结果。</p>

张志鹏正有点儿心不在焉地看着面前的电脑屏幕。</p>

这台电脑也是他的华兴科技生产的。</p>

如今,市面上几乎没有华兴电脑,公司的电脑还是以供应重要单位部门为主。</p>

电脑屏幕上,有直播的画面。</p>

可以看见发射场上现在的情况。</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