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国士第162章 军工之父?【求全订求数据】161
在动手干活儿之前,张志鹏自然是要跟张友松团队进行一番沟通的。</p>
张友松对张志鹏说:“志鹏同志,我们现在已经准备重新转向您设计的那个技术路线。”</p>
“我们思来想去的,还是觉得你设计的那个技术路线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p>
张志鹏这个时候已经是了解过了张友松之前尝试过的几个技术路线。</p>
他个人觉得,其中有一个设计思路还是相当精妙的。</p>
毕竟,张友松是国内有数的卫星研究专家,他的团队之前已经做出过不少的重大贡献。</p>
只是,这个设计思路有一个难点,那就是:热控的难度加大了太多。</p>
卫星的主要支撑系统包括:卫星体的结构、热控、电源、姿态和轨道控制、测控等组成。</p>
由于卫星工作的环境相当的恶劣,所以,其制造材料要求还是相当高的。</p>
尤其是材料热控这一块,如果做不好的话,卫星寿命将会被大幅度缩小。</p>
而张友松团队目前并不掌握更好的热控材料和热控方法。</p>
这也是为啥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卫星,最终发现此路不通的主要原因!</p>
但是,更好的热控材料以及方法对于张志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好吧?</p>
在当初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过程中,其实张志鹏已经帮助解决了不少新型卫星的技术问题。</p>
比如:卫星的电源问题。从卫星出现开始到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太阳能电池一直都是被贴在航天器表面的。</p>
以我们1984年发射的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为例,这卫星的表面贴了将近2万片太阳能电池片作为卫星工作的电源。这种电源发电效率非常低,同时也十分影响卫星的结构以及其他功能。</p>
张志鹏帮助搞出了四结的展开式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阵,这就让卫星能够得到大量的电力能源,也提升了卫星的寿命。</p>
此外,张志鹏还帮忙解决了卫星的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p>
要想让太阳能电池始终对准太阳,那就必须得用三轴稳定的方式控制卫星姿态。</p>
张志鹏帮助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难题是卫星的蓄电池。</p>
对于同步卫星来说,也是会在每年太阳运行到赤道附近、春分以及秋分前后的23天,它会进入地影。此时,它就需要蓄电池来供电了。</p>
这就要求蓄电池能有足够的存电供卫星使用。</p>
卫星的电池系统可以说是相当的沉重,而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以及放电的深度决定了卫星寿命。</p>
卫星蓄电池发展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p>
1960年代,主要用的是镍镉电池。</p>
1990年代则以镍氢电池为主。</p>
到了2010年代以后,这是变成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p>
张志鹏直接就搞出了三元锂卫星蓄电池。</p>
这种电池比之前的电池组重量少了百分之五十左右。</p>
功率密度却提升到了120wh/kg,可达到15年1500次充放电,卫星寿命可达10年以上。</p>
这些科技可是在后来的卫星技术发展中都大放异彩了的。</p>
张志鹏在认真研究了张友松团队的这一技术路线之后,他笑着对张友松说:“友松老师,我认为,你们的这个技术路线也还是非常优秀的一种选择。”</p>
“比我自己设计的那个技术路线要好上一些。”</p>
张友松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志鹏同志,您就不要安慰我了吧!”</p>
“我这个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热控无法搞定!”</p>
“如果不搞定热控的话,那卫星就算是搞出来了,肯定也会在短时间里被太空之中极度的温差彻底摧毁。”</p>
张志鹏笑道:“如果给你一些时间,你能按照你这个思路搞定这颗卫星吗?”</p>
张友松迟疑了一下说道:“两个月肯定搞不定。”</p>
“最少也要两年才有机会。”</p>
“因为,我并不是材料方面的专家。我还得跟材料方面专家一块儿结合着好好研究一下。”</p>
张志鹏大手一挥说:“咱们就按照你的设想来做这颗地球同步卫星的设计吧!”</p>
“至于热控方面,我恰好还算是有点儿经验。”</p>
“不要忘了,我可是设计过飞机发动机的人!我本人也曾经搞出来过优质的碳纤维材料以及纯炭多相结构复合材料,哈哈!”</p>
张友松对张志鹏在材料方面的成就自然是了解的。</p>
他笑着说道:“哈哈!我差一点就忘了,您也是一个顶级的材料专家!”</p>
“如果由您主持的话,那按照我们这个设计思路应该是能很快搞定的!”</p>
张志鹏笑着摆摆手说道:“能不能行,我也不知道,咱们干脆一起试一试吧!”</p>
于是,在张志鹏的指导下,张友松团队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p>
张志鹏主要是负责热控这一块的设计研发。</p>
他如今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材料学方面的专家。</p>
加上之前其实他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p>
所以,他很快就搞定了自己负责的热控系统这一块的工作。</p>
也就到了7月下旬,整个卫星的工艺研发设计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p>
张友松对此结果简直是不敢相信。</p>
因为,在张志鹏参与之前,他是打心眼里感到有点儿绝望的。</p>
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任务逾期,给张志鹏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p>
现在倒是好,张志鹏提供协助之后,竟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搞定了卫星的研发设计。</p>
而且,还是按照他设定的一个设计思路进行的。</p>
“志鹏同志,唉!我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谢啊!没有您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是没可能提前完成科研任务的。”张友松紧紧地握住了张志鹏的手,说道。</p>
张志鹏笑着说道:“友松老师,不要客气了!哈哈!”</p>
“我觉得,我从您身上也是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的。”</p>
“比如,您和您的团队搞的这个设计思路,就非常的好。”</p>
“按照您和您团队的这个设计,对于增加卫星的工作效率,提升卫星的使用寿命,是有着很大帮助的。”</p>
“我也要感谢您啊!”</p>
张友松摇了摇头说:“没有您解决关键的热控问题,我的这个设计思路在短时间里就是根本走不通的。”</p>
“您分给我们的这个科研任务,能够提前完成,主要还是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啊!”</p>
“希望志鹏老师以后能够多多给我们一些指导。”</p>
张志鹏笑着说:“咱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吧,哈哈!”</p>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就到了1995年的8月底。</p>
张志鹏主导的这个反潜综合系统总算是完成了。</p>
而且,这个综合反潜系统还是多平台适用的。</p>
可以在卫星上使用。</p>
可以在反潜侦察机上使用。</p>
可以在反潜直升机上使用。</p>
如果它真的能够很好地起到反潜的效果的话,那华国可谓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战略难题!</p>
反潜,真的是太重要了!</p>
如果没有反潜能力,那战略纵深将会被对手极限压制。</p>
在张志鹏搞综合反潜系统的同时,052d驱逐舰已经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舾装。</p>
因为各项武器装备啥的都是在同时期筹备生产的。</p>
所以,第一艘052d驱逐舰船体搞定之后,压根就不必停太长时间,就可以安装各种装备了。</p>
这个舾装工作进行了俩多月的时间,到了8月初的时候,舾装已经基本上完成了。</p>
舾装完成之后呢,就是海试了。</p>
赵炳坤兴冲冲地登上了这艘刚刚装备完毕的军舰。</p>
和他同时登上军舰的有海军装备部负责人刘国胜以及052d驱逐舰总工孙铭。</p>
赵炳坤在当初还没有舾装的时候,已经登上过这艘军舰。</p>
但是,舾装并拆掉施工设备之后,052d驱逐舰可谓是已经焕然一新了。</p>
眼前景象可谓是令人热血沸腾。</p>
那巨大的主炮闪耀着寒光。</p>
桅杆顶上的相控阵雷达看上去那么的科幻。</p>
最让赵炳坤感到惊喜的是,垂发装置安装完毕之后,测试着做垂发试验,这种全新的导弹发射模式果然可以大幅度增加战舰的火力强度。</p>
“国胜同志,如果让你给这艘军舰打分,你打多少分?”赵炳坤笑眯眯地问刘国胜。</p>
刘国胜挠了挠头说道:“赵主任,只看外表,这艘战舰那是真的很拉风,满分一百的话,我给它打一万分!太出乎我意料了!太让我感到惊喜了。”</p>
“不过,也不知道实战中表现怎么样呢。”</p>
“所以,还是得继续考察才能给出具体的评价。”</p>
赵炳坤笑骂道:“哈哈!你特酿的也是个人才!”</p>
“这可是张志鹏同志领衔攻关的成果!”</p>
“咋地?难不成你怀疑志鹏同志的能力吗?”</p>
刘国胜赶忙摆手说道:“赵主任,我对志鹏同志的能力自然是万分相信的!”</p>
“所以,我认为,它的实际战力绝对跟它的颜值一样出色。”</p>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它出海演习了。”</p>
赵炳坤说:“别急!海试会进行的!”</p>
“不过,咱们现在还要再等待一下,因为,咱们的反潜直升机还没搞定呢。”</p>
052d总工孙铭这时候笑着在旁边说道:“赵主任,我听说,志鹏同志已经把综合反潜系统给搞定了?是真的还是假的啊?”</p>
赵炳坤晃了晃脑袋说道:“听他说是搞定了,我还没到上去看看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p>
“如果052d的反潜能力也上去了,那特酿的它岂不是无敌了吗?”</p>
刘国胜激动地笑着说道:“如果一艘052d驱逐舰就能把反舰、防空、反潜这些活儿全都做了,那就等于咱们手里有了一个王炸啊,哈哈!”</p>
赵炳坤说:“那必须是王炸啊!”</p>
“而且,咱们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也要上舰!”</p>
“这么一来,岂不是咱们的052d也变成航母大杀器了吗?哈哈!”</p>
刘国胜说:“赵主任,咱们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试射成功了,那么,我还想知道一点:把试验用的导弹搬到舰上来,是不是还要做较大幅度的改变呢?”</p>
赵炳坤摇头说道:“不用!”</p>
“根本就不用改!”</p>
“因为,试验用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本来就是设计成舰载的,甚至发射装置都是垂发装置。”</p>
“等到将来咱们的052d进行海试,用舰载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进行打靶演习的时候,那我估计会更震撼人心的,哈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