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助力华夏崛起第71章 如何看待生与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老一辈人最重实干精神。 杨晓帆的提议,也正中杜思学的下怀。 这也是他今天想和杨晓帆讨论的内容。也有些担心这些年轻人要求太多,标准太高。 孟长伟提议的安装吊扇,他本来都想说没必要。仔细想想,也没几个钱,现在不装,等以后了再装,反而麻烦,也就没反对。 在他看来,授课也好,自习也罢,开教育培训公司,最重点是有好老师,有安静的氛围,学习的环境。 至于硬件方面的,不是很重要,不用太在意。他当年可是在田边学习的,在炕上复习的。 他见杨晓帆主动提出早些营业,很是开心,于是大包大揽,对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基本都同意了,并做了总结性发言, “公司越早开始营业,效果会更好。学生报名和备课试讲等同步进行,各种困难和问题都不会少,咱们先干起来,边干边解决。” “这里再简单收拾一下,装些设施,进桌椅物资,也得几天。咱们营业时间也要讨个吉利,就定6月18日吧,618开业。” 杨晓帆眉毛一弯,觉得这个日子真的不错呢,618大促。 会议很短,但效果很好,做了很多重要决定。 杜思学继续待在这里,和装修工人们交代事宜。让小伙伴们出去转转玩玩,暂时也帮不上忙,就不要都闷在这里了。 杨晓帆要送韩雨萱回招待所,因为原本定的下午她就要返回省城。 孟长伟要回家继续备课,天气太热,他确实也不太喜欢在外面待着。 杜丽云和林月清要去印刷厂,一来明确开业时间了,宣传资料上要备注,还有就是要和印刷厂的财务对接一下,了解一下付款方式。 金德宝本来想跟着杨晓帆一起活动,但杜丽云让他陪着一起去印刷厂,事情处理好后,还要送林月清回家。 林月清的心情有些纠结,她还是不希望杨晓帆过多和韩雨萱单独接触。她能敏锐地感觉出这个女孩来势汹汹,而且还非常聪明,聊了半天,什么底也没摸出来。 但自己又不好安排金德宝过去,毕竟自己的包里还装有公司的现金,云姐让金德宝来去都陪着自己,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她思虑再三,还是说了一句,“帅哥,晚上我们要不要一起吃个饭啊,请请雨萱。” 杨晓帆有些不解,这么短的时间,关系就处的这么好了。 果然直男基因,多少是有点遗传的。 韩雨萱微微一笑,“谢谢月清,下次吧,原计划下午要离开柳水的。” “等报完志愿以后,我再来找你们玩。” 林月清原本听到,韩雨萱下午就要走,还松了一口气。后面听说还要来,又觉得放松的有点太早了。 她也挺喜欢韩雨萱的,省城名校女生就是很有见识,知道的也多,而且性格也很好,很谈的来,但内心就是有点纠结。 林月清其实不知道,她之所以觉得和韩雨萱谈的来,是人家向下兼容她了,处处照顾她、体谅她,并没有完全展现自我。 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杨晓帆送韩雨萱回去的路上,气氛就比来的时候,就轻松了很多。 小伙伴们开会的时候,韩雨萱一直在忍着没说话。现在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有关于公司的经营方式、人员结构、赚钱模式,还有只是短期暑假做做,还是计划长远,以及有没有开分公司,拓展业务的想法。 无论是提出问题的角度,指出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一些思考,都很有深度。 杨晓帆有问必答,并不吝啬自己的想法和见识。毕竟这个行业当下是朝阳产业,还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程,竞争肯定会有,而且也有很多。 作为行业领头雁,他并不担心什么。 而且他对这个产业了解的也非常清楚,回答的很自如,也很到位。 一些答案和想法,都非常的合适,甚至是精彩。让韩雨萱非常佩服,暗暗叫好。 聊到后来,韩雨萱越来越放松。话风就慢慢变了。问杨晓帆喜欢哪些明星,喜欢看什么书,有什么特长爱好,闲暇时一般都做什么,都详实问了起来。 话题转折之快,是杨晓帆没有想到的。 他两世都没有谈过恋爱,和女生这样的聊天都很少,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一些私人问题,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是37岁的思想和灵魂了,他对于自己青春期的一些表现,也说不清是什么感觉,总归是有些幼稚和浅薄的,回答起来,多少有些尴尬。 杨晓帆觉得要夺回话语权,他突然问了一句,“马上就要报志愿了,你计划报什么专业呢?” 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当前是碾压一切的。韩雨萱立即摆脱了小女生心态,并多少有点显摆的姿态,自豪地神情也展现了出来,她开心地说:“我很喜欢哲学,计划报京大哲学系。” 这倒是有点出乎杨晓帆意料的。在他的意识中,还是觉得一些实实在在、做些具体工作的专业,更适合当前这个时代,也是目前国家最需要的。 韩雨萱没有意识到杨晓帆的惊讶,而是一边骑车,一边继续津津有味地说:“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很有意义的。晓帆,你不觉得人类的存在很神奇吗?” “通过哲学的探索,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存在、意识和自由意志,比如人为什么出生,又怎么去看待或者迎接死亡。” 看到杨晓帆没有回应,她看了杨晓帆一眼,也意识到了有点不对,“你好像有点惊讶,好奇,还是有不同意见?” 杨晓帆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想法,他说:“我的认知也不一定对。我只是觉得,生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了,而死亡又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以后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那么研究如何看待生死,意义似乎并不太大。” “不如去考虑,从生到死,这一个阶段,做什么更有意义,会更好一些。” “甚至还不如研究,怎么让人更好的生下来,晚点的死去,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