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第四百三十一章 拈花一笑;凡心见佛心则成佛道
阿傩、伽叶一去不回。 他们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诸佛与菩萨,心说:好两个奸猾之辈。 正有一尊佛要出列告发,却见观音菩萨先一步起身,更见其双手拈着杨柳枝,嘴角微含笑意,对着三藏说道:“三藏,你前世本是我佛如来门下二弟子金蝉子,因汝不能悟出佛祖拈花一笑之意,又在大殿之中于众僧面前顶撞佛祖,此后擅逃灵山归案后,佛祖判汝不听说法,轻慢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观音菩萨稍顿了顿,向着法海笑道:“如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当成正果可喜可贺。” 法海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 “早闻你才出大唐地界,便真灵复苏却不知你是金蝉子,还是唐三藏?” 大殿中的众僧听了菩萨这一问,才回味过来,原来菩萨已经开始同三藏法师辩经了。 只是观音大士你乃是我教有名高德,怎能这般出功不出力? 问他点刁钻些的问题啊! 这问题简单到有些敷衍了。 果然传言不假,观音大士待三藏当真是一向亲厚他们竟一时有些想念被送去轮回的文殊菩萨了。 若是文殊菩萨此刻在大殿之中,想必定有一场好戏看。 众僧心里怎样是另一说,况且即便如此,他们也想到听听三藏如何应对。 “金蝉子是我,玄奘是我,取经的唐三藏也是我。”当然了,法海心里还说了一句话:“法海亦是我,我是我。” 此类询问“我是谁?”的哲学问题,在法海这里几乎是没有什么挑战性的若他现在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想清楚,也走不到灵山来。 若说得再露骨些,他甚至还有一句话可言:成佛是我,入魔是我,三界一个凡僧也是我。 “既然都是你”观音菩萨出的题,显然不会那么简单,否则不仅仅是对这一场辩经的负责,更是对三藏法师的不尊重,因此她还有一问:“那么如今你可悟了佛祖‘拈花一笑’之意?” 众僧顿时骇然! 菩萨不愧是菩萨! 适才是我们错怪您了。 其实在场不少僧人还是有所预判的,毕竟菩萨前言中还是提到了这件事情 但若当真说起这佛祖“拈花一笑”之寓意,众僧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别说金蝉子想明白,当年一同在场的僧人可不少他们也不明白。 甚至不敢与佛祖目光对视。 唯独摩诃迦叶与佛祖相视一处,而后会心一笑。 然后佛祖便说摩诃迦叶悟了。 金蝉子就不服气了。 凭什么就说他悟了? 且让他说出个一二三来。 但摩诃迦叶只是笑而不语。 金蝉子就说他是在不懂装懂结果被佛祖训斥,说他扰乱佛堂,金蝉子一怒之下,顶撞了佛祖几句,然后一甩衣袍,就此跑出了灵山,最后还是被观音菩萨抓回来的 不过这“拈花一笑”之事,自当年金蝉子引起骚乱之后,灵山众僧便少有提及毕竟他们也是真想不太明白,即便是到了如今,也还是一样。 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甚至有些僧人还颇为赞同金蝉子的话,认为摩诃迦叶就是在附和佛祖,学着佛祖的样子笑了笑,其实他本人就是什么也不懂。 这会儿听到菩萨旧事重提,虽然是在向三藏法师询问,但绝大多数僧人心里也发虚,生怕佛祖又借题发挥,另生波折。 法海稍沉默了一阵。 此事他也只是有所耳闻,具体情形究竟是怎样,他还真不太清楚。 而菩萨的这个问题,让他忽然想明白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自己虽然是唐三藏,但似乎并不是金蝉子 至于金蝉子真灵复苏,更也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因为自己是法海,并没有金蝉子的记忆。 念及此处,法海微微皱眉,显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众僧见状,纷纷向菩萨投去“不愧是菩萨”的目光,一击便中要害甚至有些心念不坚定,心中还在默默祈祷,希望三藏答不出来,这辩经之事便能就此告一段落,大家伙儿全都能解脱。 可正此时—— 却见缓缓抬头,他看向了菩萨,眉头渐渐舒展,一手也呈拈花之状,而后嘴角微含笑意。 “不太对!” 有僧人看出了不同,观音菩萨身边的普贤菩萨忽小声说了一句:“这并非是佛祖当年‘拈花一笑’。” 众僧闻言纷纷仔细观瞧,顿觉怪异 然后众僧再看看观音菩萨,便又觉着不奇怪了。 因为三藏法师这会儿的拈花手势,是学菩萨拈杨柳枝来的跟当年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时,自然有所不同。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见了,便收起杨柳枝,向着三藏笑道:“三藏,想不到你与贫僧果真心意相通。” 适才菩萨拈枝,法海从中看到了菩萨对世间众生的怜爱之心,以及菩萨对普渡众生的坚决之态。 故而会心一笑。 普贤菩萨一旁小声说道:“是了,佛祖当年之笑意,意态安详,宁静、淡然而适才观音大士与三藏之笑,皆见悲悯。” 普贤菩萨与观音菩萨的话,声音虽然不大,但大殿中的僧众们听得是清清楚楚一时心情复杂,不知究竟算不算难住了三藏。 便有大日如来看热闹事大,好奇问了一句:“当年佛祖拈花时,贫僧已在浮屠山闭关,却是未曾见到三藏,菩萨问你可悟通了当年佛祖拈花一笑之意,却并非问你是否看懂菩萨拈枝” 说罢,大日如来又看向了佛祖:“佛祖,不知可否重现‘拈花一笑’,让贫僧也见识一番?” 大日如来不愧是当年跟多宝如来争过灵山之主的人物,即便是弥勒与药师两位佛祖在面对如来佛祖的时候,也一直礼让三分。 但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 最让大日如来有如此底气的,其实也还是前不久他成功邀请孔雀大明王菩萨加入密宗他们两位联手之下,这灵山之中还当真就没有几个能打的。 佛祖看向大日如来之时,好似山岳一般的气势,便瞬间横贯了过去。 但对方毫不示弱,一轮红日燃起熊熊炽热烈焰轰轰轰! 气势对冲之下,一些根基浅薄的僧人,已经稍有些承受不住了,一个个面色苍白,东倒西歪十分狼狈。 反而是把三藏法师晾在了一边儿。 大圣见了这般情况,心说:这个灵山怕也算不得什么佛门清净之地,还挺热闹。 几个弟子也都是喜欢凑热的,如今看到两位佛祖针锋相对,似乎冲突将起,内心深处还有些小兴奋,毕竟这样的场面可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 “阿弥陀佛。” 大尊者摩诃迦叶念了一声佛号,缓缓起身:“我佛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但这不是他的风格。 况且适才三藏做出“拈花一笑”时,摩诃迦叶也是看到了独属于三藏的那一颗“佛心”的。 正如三藏适才所言:见佛心而不成佛,只是他单纯的不愿意抛去本心。 况且能成佛者,对于成不成佛,反而没有那么大的执念追求,一切遵循本意,顺心而行。 该念经时念经,该悟时自悟 只是三藏那一句“尊者独善其身之清净苦修”,让他颇为在意。 摩诃迦叶眉头稍稍皱,他自得道上了灵山之后,确实已经很久没有出过灵山了。 又想到当年佛祖当年曾经说过“这部心法没有文字,以心传心”,自己还得肩负起给这部成佛心法寻找传人的责任便回身向着佛祖拱手道:“佛祖,三藏既解,可传心经。” 别说是在场的众僧了,摩诃迦叶这一句话,就连佛祖都没有预料到。 一旁的法海就更有些发懵了,但想到适才“拈花一笑”时,两颗佛心之间的交汇,法海便也能够理解对方做出这个决定的缘由。 佛祖在金莲之上笑道:“心经已传于你,你可自行处置。” “阿弥陀佛。” 摩诃迦叶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之后,身上金光绽放,向着三藏说道:“三藏,可敞心扉否?” 法海亦双手合十,对其并不设防。 两股金光交互不断,种种梵音妙乐,在大雄宝殿之上响起,又见此二人身边金莲朵朵,尤其是那唐三藏胸腹之间,竟然再次显现出许多舍利碎片,随着摩诃迦叶的传经,舍利碎片正在缓缓复合。 众僧见之,皆纷纷感叹 不禁想起当年三藏超度子受时,将已经成型的虚形舍利,直接破碎的场景。 若是双方互换,他们自问难以做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