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第五百五十八章 老臣也想要向他谏言啊;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
法海穿越唐三藏正文卷老臣也想要向他谏言啊;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酆都大帝也是紫微大帝化身这件事情,若非是魏徵此刻开口言说,李世民还真不知道。 “怎么,对这位酆都大帝,你魏玄成莫非就不敢直言相谏?”李世民还是非常敏锐的,他跟魏徵也是多年的老相识了,此番见面也不论魏徵来意为何,却也没必要耍什么心眼。 但看魏徵的状态,似乎在地府阴司当值与在人间还是大相径庭的。 想想也是,毕竟是阴阳相隔,难免会有差异。 不过以魏徵的能力,李世民倒也不担心他在阴司出什么问题,况且他执掌赏善司,干的也并非是得罪人的活儿而且也不会违背他的行事原则。 别的不敢说,当年自己亲封的那些国公里,就数他的郑国公府“寒酸”当朝宰辅,能把日子过得如此清贫,整个大唐也是独一份儿了。 正也是魏徵自己先做到位,所以他才有立场,也更有底气向自己直谏。 别的那些大臣难道不知道魏徵说的话有道理? 可他们一个个过得比皇帝还舒坦,有什么脸面向自己提出“节俭”二字? 他们胆敢劝谏在“节俭”上劝谏李世民,李世民都递不进去。” 相对于恨不得事事都亲力亲为的李世民,在魏徵看来酆都大帝这位阴司的最高统治者,就是个实打实的甩手掌柜。 但在地府时间长了,魏徵也能理解毕竟这阴司之后,还真就没酆都大帝什么事儿与其在地府“碍手碍脚”,倒不如就在他的府邸里闭关修行得了。 “哈哈哈——”听魏徵向自己诉苦,李世民当即就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很快他就面色一正,十分严肃的看向了魏徵,“爱卿此来,应当不是来寻朕叙旧的吧。” 魏徵也同样正色起来,他在李世民麾下为臣二十多年,自认为对李世民的性子还是能有几分把控的怕只怕,在三藏法师回到大唐的这些年来,带来的变化会引起自己的一些误判。 但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随机应变的本事,他还是有的。 而且,他此行本也没期望就凭自己一张嘴,就把这位陛下劝入地府。 “微臣此来之意,想来也瞒不过陛下。”魏徵一向是直言的,今日也不例外,“微臣此来,是代表地府来劝陛下入阴司,转世轮回的。” “不愧是你。”李世民对此丝毫没有意外,“果然如此,但是玄成啊既然是你来了,想必伱也知道朕之心意。” “臣知晓。”魏徵点点头,“但该来还得来,该劝还得劝就如同以往臣还活着时,向陛下劝谏那样听不听劝,那是陛下事儿。” “可你应当知道你魏玄成的谏言,朕可没少依从。” “那都是陛下厚爱。” “这可不像是能从你口中说出来的话。”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他好一阵,似乎是想要看看他在地府阴司经历了什么,能让他如此顽固的一个人,竟然还向自己说起好话来了。 其实魏徵活着的时候,好话也没少说但人往往就是这样,那些好话李世民是一个字都没记住,但那些几乎是“骂人”一般的直谏,李世民到现在甚至都能原封不动的背出来。 至于为什么说几乎是“骂人”,那也是因为这位魏相的文学造诣之高,通篇用词极其文雅,毫无一个脏字眼,但听在他李世民的耳中,就好比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了八辈祖宗一样难受。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错觉,自然不是魏徵真的“骂人”,而是他心里实在憋屈,却还不得不承认魏徵说得有道理,并且还得听从他谏言 而他的常用的心里安稳就是:“幸亏朕是一个明君,否则你魏老匹夫的脑袋,已经掉了八百回了。” 如今忽然听到魏徵说好话,反而有些不太适应。 人都是会变的,何况是魏徵这种经历了生死的? “老臣毕竟死过一次。”魏徵的目光依旧坚毅,但他的面容,却已经不似以往那般严厉,或许是在赏善司司职的缘故,他见到的都是人间之善,在不经意间已经是融化了他的那一颗本就不是特别坚硬的心脏。 赏善司的工作越多,魏徵便越是觉着充足,因为这代表着大唐治下百姓愈发幸福和谐这不正是他们这一辈人,所希望看到的景象么? 而去区别就是,他真的看到了,而那些“同僚”们,有些还在地府之中受苦,而有些已经开始下一场转世轮回了,还有一些则是被特招上了天庭。 就好比秦琼与尉迟恭这两位,除了被玉帝封为统兵元帅之外,还依凭人间愿力,被正式敕封为了“门神”,也算是香火成神了。 魏徵向李世民讲述了一些他在地府之中的见闻,尤其是翻看卷宗,对比南北朝时期的混乱不堪,如今大唐之稳定,堪称千秋之功。 “且打住。”李世民连连摆手,这话是越听越不自在这魏徵今日怎么还歌功颂德起来了? 他究竟在搞什么幺蛾子? 还不如“骂”自己几句踏实。 “玄成!”李世民并没有因为魏徵的夸赞而得意忘形,他的神情反而愈发严肃,道:“朕经常所说自己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而玄成你,便是朕的人镜。” “老臣惶恐。”这事儿魏徵是知道的,“且很荣幸能够成为陛下的一面镜子。” “所以,玄成啊”李世民指了指身后的村庄,“虽然自你死后,朕失一镜,但在每当要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总是要问问自己,如果魏徵在他会怎么说?” 魏徵闻言,顿时沉默不语。 “其实仔细想想,爱卿日常所言,朕与那些满朝的大臣,就当真不知道么?” “只是我们刻意去隐藏,亦或是装不知道罢了。”李世民身姿挺拔,似乎并没有受到岁月的侵蚀,他与魏徵双目对视。 “这村子里的情况,想必你也知道的。”李世民指了指身后的村庄。 “知晓。”魏徵点头道:“但老臣是阴神,管不得阳间事。” 言外之意,他是想要管的。 而李世民先要问的,显然不是这个,而是——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都能算是好一些的地方,那么以大唐疆域之广,类似的地方,甚至比此地还有不如的,又有几何?所以玄成此前那些夸赞大唐盛世之言,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 却见魏徵反而向着李世民郑重一拜,“陛下英明,并未被表面之浮华迷惑双目,尚能真正做眼于人间,臣甚欣慰。” 李世民: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魏玄成,合着你刚才都是试探朕呢吧? 当了十多年的阴神,还真是长本事了。 呼—— 幸亏朕没上当。 也就是魏徵给李世民的心理压力太大了,这天底下哪有皇帝见了臣子反而紧张的道理? 甚至此刻得到了魏徵真正的“认可”,甚至让李世民心中都有些窃喜与自得。 但下一刻,魏徵就十分耿直的说道:“但陛下万不可因此而自得,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万不可轻念视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也不等李世民反驳,便接着说道:“老臣敢问陛下,陛下之所以要留在人间,不入轮回原意可是要征伐三界,一统四洲?” 果然这才是自己熟悉的魏玄成。 这个问题,也是他绕不过的,既然魏徵问了,他便也只能如实回答:“是。” 魏徵不让他失望,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我就知道”的神情。 在“好大喜功”这方面,魏徵活着的时候,就快把嘴皮子磨破了但效果并不拴明显,这也是魏徵认为这是自己少有劝不动李世民的地方。 但在魏徵死后,他才知道陛下其实已经很听劝了。 这不,在自己死后突厥、高句丽、吐蕃以及乌斯藏国等等,已经全都纳入了大唐的疆域,若非西洲再往西的宝象国、车迟国以及乌鸡国等国,皆同三藏法师交好,恐怕大唐的铁骑已经到了通天河畔了。 “如果陛下是为了一统四洲而要留在人间,那么老臣恳请陛下入轮回。”反正他已经死了,有些话活着的时候,他需要斟酌着说,但现在就能更直接一些,“但老臣以为,陛下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世民也点头道:“不错,大唐子民尚且未能人人安居乐业,朕又有何立场,再轻启战端呢?” 魏徵主动与李世民对视一处,拱手道:“请陛下于人间,守护大唐子民至于陛下之死劫,阴司无将,不敢遣人来拘拿陛下魂魄,崔判已经上天去向紫微大帝问计陛下需早做防范。” 魏徵确实是来劝李世民的,但只是表面上来劝李世民入轮回,实际是上来劝李世民,别只想着打仗,多想想大唐的百姓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他果断就把崔判的行踪出卖了你崔判当年都能给陛下加二十年的阳寿,我只是提醒陛下一句,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