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第467章 盘活南北资源
“还有一件事。”李泌说道。 “何事?” “对于邢州官员私卖铁一案,第五琦上疏,请求朝廷能够将铁收归朝廷专营。” “不准。”李倓道,“邢州官员之所以能倒卖铁,正是因为那个铁矿是朝廷经营,才让官员有了这个机会。” “但长安也传来一些消息,朝堂上关于邢州倒卖铁一案,也有这样的声音。有的官员认为国库现在比较紧张,将铁收归朝廷,可以增加国库收入。” 增加国库收入? 那显然是增加官僚的收入! 大宋将大部分商品都专营,转为禁榷,大宋国库富裕了吗? 如果治理天下,是利出一孔则必然国富,那王安石的变法还会失败? “依卿看,我们该如何?”李倓问李泌道。 “臣不赞同收归朝廷。” “为何?” “第一是收归朝廷,官僚多了中饱私囊的机会;第二是收归朝廷,朝廷官职必然增多,收入增多,但开销也会增多。并且官员编制增多,开销的增加,是无法预知的。” “正如买了一匹好马,却还要配一个好的马鞍,再配置一副好的马蹄,还要再修建一个好的马棚,再请养马的人来看管,这个养马的人,还需要仆从去看管。” “这匹好马,平时未必经常出行。” 李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个道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事物本源的运转规律,并不是表面看缺什么就立刻去补什么。 事物本源的运转规律,具备自我修复的功能。 但作为人,天生是缺乏安全感的,当一个具象的问题一出现,这个人第一反应是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通常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增加一些工具,利用一些手段。 等这些工具和手段都登场后,才突然意识到,工具和手段本身,也会出现问题。 而且随着数量的增多,问题会快速复杂化。 所以,人生在面对许多不确定的改变的时候,考验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一个人的智慧和定力。 “你说得对,朝廷两线用兵,府兵崩溃之势已经无力回天,募兵之重,卿亦知晓,若此时还要横生枝节,在行政官员上增加官职,无异于火烧浇油。” 李倓骑着马,往前继续赶路。 “催促门下省把任命许远河北采访使的敕令过了,另外,再拨发一百万贯到许远那里,作为河北民生救济,今年河北各县都必须准备充足的农具。” “钱恐怕不够了。” “先拨了再说。” “是!” 现在人力砸进去了,钱也砸进去了,清河的钱行也开始了,看起来河北的民生将会以极快的速度恢复? 并不是! 还差最重要的一点。 这也是李倓急着回京的原因。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的是资源和规则的双向并进。 钱和人都是自愿,而钱行做的是激进的推力,如果推力没有底线,很快就会把整个盘子砸了。 所以现在需要一个底线:个人资产所有权!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河北发展到一定的时间,很快就会再一次被权力者吞噬。 天子凯旋的消息,在河南道、都畿道传开。 这一路过来,不知有多少民众街道欢迎。 尤其是从汴州到洛阳这条路上,被战火摧残的村落,失去亲朋,在叛军可能再一次南下的恐慌中挣扎着的人们,他们对河北胜利的渴望,与河北本地人是一样的强烈。 到了九月初十,李倓抵达洛阳的时候,洛阳城外,早已人山人海。 民众们热烈地欢呼着,他们看见的不再是叛军的铁骑,而是秋风中,王师的旌旗。 这意味着,叛军今年真的不会再来了。 恐慌和压抑的情绪,一下子消失。 无数人冲到官道上,高呼着万岁,高呼着大唐万岁,高呼着大唐的圣人万岁。 欢呼声如海。 对他们来说,似乎和平都回来了,那个大唐似乎都回来了。 去年的叛乱,似乎就这样戛然而止。 所有的怒海,都化作了清风。 甚至很多人认为,叛军已经被彻底消灭。 被禁卫军簇拥的李倓,听到了那些声音,他也看到了不少民众。 他理解他们,天崩地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蜉蝣,都渴望活下去。 他们太想要回到以前,回到那个没有战争的年代。 回到洛阳后的李倓,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向民间发布公告:叛军没有被彻底消灭,但朝廷在河北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叛军不会再南下,并且朝廷已经在组织军队准备消灭叛军。 即便知道叛军还没有被彻底消灭,民众依然高兴,他们对这位新皇的拥戴,达到了顶点。 甚至已经开始追赶开元时代,对李隆基的拥戴。 李倓的声望在一次又一次对叛军的胜利中,持续上升,不仅仅体现在河北、河南、都畿三道,淮南、江东各州先后听闻叛军被击败,各州无不欢呼。 就连很少关注时政的老农,也高兴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家人和邻里。 从来没有一件事,能让大唐诸州,不同阶层的人,如此关注。 如此为同一件事高兴。 当然,此时的他们还并不知道,河北局势的稳定,也拉开了大唐后续诸多新政的序幕。 一些这个时代的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变革,将会陆续登场。 在李倓回到洛阳的第二天,萧恒再一次拜访了李倓,并且将江东造船坞的进展做了详细的汇报。 按照萧恒的汇报来推算,下半年,从江东一路抵达洛阳的船只运输量,将翻一倍! 并且萧恒还联络了朱、张、顾几家,开始快速收集海船,在扬州的长江段,设立了出海的渡口。 不仅江东的几个大家族闻风而动,淮南道运河沿海诸州,先后涌现出一批商社。 在朝廷往北方砸进去大量钱财后,江东、淮南、河南等各地都敏锐地嗅到了丰厚的利润。 运河沿岸的各州县,大批粮食被收购上来,装上了船只,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 再从洛阳进入到北运河段。 这半年的时间,大唐商务部在各道下放的商社新政,无疑迅速盘活了各地资源。 当然,在皇帝刚回到洛阳的时候,也有地方监察官员,就运河段某些州县的官员为了利润,勾结本地有势力的人,强取民间资源一事,发来了奏疏。 大唐的民间资源在被新政盘活的同时,也有许多人看到了漏洞,开始疯狂地吸食民脂民膏。 不过整体上,黄河以南的一部分资源也的确被调动起来,对河北有了实质的增援。 在大唐内部整体趋向稳定的时候, 九月中旬,史思明调拨了一万大军,开始准备对奚人兴师问罪。 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收编奚人和契丹人,扩充自己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