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从萨尔浒开始第598章 九江之役:防御
钱谦益一行抵达九江港口时,左良玉所有兵马,都已逃往东南,九江得存。 并非昆山公对旧友手下留情,只因齐军追迫过甚,左部连喘息之机都没有,只好马不停蹄一路东奔继续去南京“清君侧”。 在原本历史上,湖广总督袁继咸在力阻左良玉“清君侧”失败后,连夜回到九江,闭城自守。 奈何部将张世勋同左部将领私下勾结,夜间纵火焚烧全城。左良玉麾下兵马乘势入城,九江沦陷。 袁继咸于绝望当中准备一死了之,左良玉派部将张应元把他掳入舟中,袁继咸一再投水自尽,皆被救起。 而此时,左良玉病重,他竭力向袁继咸表明,自己绝无反意,希望袁继咸能一道东下“调护兵将”;监军李犹龙亦再三劝说徒死无益,不如见机行事。袁继咸无奈,只得随左良玉及其麾下五大将,约法三章,严禁杀掠。不想左良玉病重之身,已无力约束麾下这群骄兵悍将,不久之后,左部继续烧杀抢掠。 左良玉临终长叹:“我负袁临侯。”呕血数升,遂死。 左良玉死后,部下诸将推其子左梦庚为留后,把袁继咸拘禁在船中,继续引兵东下,先后占领彭泽、东流、建德、安庆,兵锋直通太平府。不久后,清军多铎部占领南京、芜湖等地,阿济格部击败大顺军,一直追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县。左梦庚部下有总兵十员、兵卒数万,既不敢迎击西来的阿济格军,又不敢东下与多铎部交锋,甚至不愿南下江西暂时避开清军主力,竟于五月十三日在九江至东流的长江中率领部下兵马向清军阿济格部投降。袁继咸被送至京师,誓死不降,最后被杀。 拜刘招孙穿越所赐,这个位面的左良玉和袁继咸,命运都已发生巨大改变。 首先,在各种蝴蝶作用的影响下,左良玉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那么命短,至少现在,昆山公身体康健吃嘛嘛香夜御数女不用金刚散也没一点问题。 原本历史上那场半途而废的清君侧,如今要被昆山公坚决贯彻到底。 至于左良玉到底何时会死,目前还不确定,或许明天,或许明年。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和他的死对头——坐守南京的大明内阁首辅阮大铖——即将爆发一场男人之间的决斗。 既分高下,也定生死。 由于这个位面上九江未被左部攻克,袁继咸也不用去北京被多尔衮砍脑袋了。 这位忠臣将继续活着,而且还要活很久很久。 齐军将九江城团团围住,只派少量部队追击左良玉军,大部分人马仍集结于九江一带,消化这段时间的累累战果。 九江江面上,停泊着上千艘运送粮草补给的船只,齐军仿佛遮天蔽日一般,威逼南明江北防线。 袁继咸下令府城城门紧闭,城中明军亲眼目睹了左良玉军的惨败,早已丧胆,既不敢出击,也无路可逃。 说起来,袁继咸能活到现在,能继续做他的大明忠臣,也多亏了齐国太上皇帝。 刘招孙迟迟不下令全力攻打九江,是另有其他打算。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吴国公朱元璋率大军破陈汉都城江州,遂将江州改名为九江府。 “其山川明净,风泽清旷,气爽节和,土沃民逸,嘉遁之士,继响窟岩,龙潜凤采之贤,往者忘归矣。”——《寻阳记》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描述九江:“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地方。由于九江濒临江边,所以它的船舶非常之多,不下艘。” 实际上,九江府并非江西最富庶之地,府城规模较小,明万历年间,人口仅2万有余,可谓弹丸小城。 不过,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城池越小,往往更容易守住。 九江,就是这样一座小小坚城。 作为长江要塞城市,九江极为重要。 地处交通要冲,得舟楫之利,上控蜀楚,下扼吴越,南连粤桂,北承燕秦,素有江湖锁匙,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把江西北部的地形当做是一个瓶子,把两面的大山当做瓶壁,那么,瓶口是九江。 两侧皆是大山,大规模用兵不方便。 无论是从两湖还是苏皖,要攻略江西,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从九江进入鄱阳湖。 九江临江依山,易守难攻。 目前九江府已成南明弃地,如果不是太上皇用兵谨慎,齐军完全可以跳过这块硬骨头,直接东进,接着攻打湖口彭泽。 刘招孙思虑再三,决定把九江作为下阶段进占江西,威胁福建的前沿基地。 如何顺利占领这个要塞,成为他考虑很久的问题。 直到那日登黄鹤楼,吟诗作赋,才有派人劝降的主意。 这也是钱谦益等人成行的背景和原因。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