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第182章 安逸的生活
但这也只是表象。 身为大明皇太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未曾享受过富贵安逸的生活,反而遭受了常人难以比拟的坎坷挫折,甚至父亲登基后他的岁月非但没有变得舒畅自在,反而被无尽的知识和儒家之训填充着每一刻时间。 尽管在朝堂上他个性活泼开朗了些许,但他也有着聪慧的名声。 在他对胡轲做出这种表现的时候,完全是因为胡轲所提出的观点是燕王从未有思考的方向。 这仿佛在陌生领地的某片区域里的一个小小畏惧是人的通性。 但是现在,躺在床上的燕王面前的问题却是从他的成长经历出发,一个无比熟悉的局面。 朝廷的纷争从来就不仅仅是看似平静的表面,而站在他身边的这些着名的大儒,所教的知识往往不只体现在文章或典籍中的字里行间。 因此仅需他护卫的话言,燕王就能迅速把握事态的核心信息。 “这道诏令果然是出自中书省?” 在朱棣脸上闪过严肃的情绪,望向为他传递信息的护军。 原本就因长时间劳役满脸都是汗珠,这时面对王者严厉的发问下护军更是浑身汗水,不敢多说一字,只是双手高擎文书走向前,小心翼翼地送到朱棣的面前。 接收到文书,他轻巧地抖散开来,无需过多注释,朝廷下达的文字公文中总是有许多废话。 而对类似文件阅读无数遍的燕王,一眼就能筛选出对他有价值的部分。 焦点在于最后那一方官方章印:不仅是 御宝,还加上了左丞相的职务印鉴。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两者之下,还有一个“征虏大将军”的标识。 这一称号来源于洪武三年,朱元璋占领了大部分国土后的命令。 徐达带着他的队伍北进,扫平残存的元势力之时的封号。 之后,虽然职位和官衔一直在升级,征虏大将军的标志却一直没有收回去。 尽管一直留在徐达的掌控,却没有再出现在公开的场合中。 打败外族的胜利之后,多年的不征战也使他从一线退役。 这位将军更多从事的不是战斗而是边疆的移民驻防与耕种工作,这是他在北方边境所肩负的任务——将家园之守与国家治理结合在一起来保卫国家。 现在,这个长久未见的\"征虏大将军\" 印信再次出现,注定着大明决心将战锋再一次转向长城以北。 此时,在得知燕王手中的征虏大将军印迹时,正在梦乡中的胡轲又一次被打扰了清静。 他根本无法想到,在前一日下午匆匆与焦急地离去的姚广孝后,自己好不容易获得了难得的安静片刻,以为 武卫听到半途就停住了话头,显然是他在等待着胡轲这边抛出议价的条件。 “先告诉我消息的内容吧,我判断一下是否值得我为你的哥哥出谋划策一次。”他开口道。 对方那稚嫩的谈判术,根本不适用于对付如胡轲这般的‘ 湖’。 显然,他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当这话传入武卫的耳朵中时,他的面色便悄然改变,随后愤怒逐渐消逝,换上了温和的表情。 “指挥使昨晚一整晚都关在一个叫值房的小房间里面。 拿着四份文件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武卫说道。 在说了这句话后,他暂时停住。 接下来能透露的讯息要视胡轲的筹码而定了。 他所做出的那种明摆的威胁,对胡轲并没造成多大的反弹感。 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境况,身为阶下囚,对自己的某些期望需要适当调整。 此外,如果站在他的立场去分析眼前的局势,那份提出的协议不算苛刻,所以胡轲毫不犹豫,顺着武卫的说法回应了他的疑问。 “您哥哥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复杂。”他道。 吃饭的手上动作仍然持续。 对一顿可口的大餐他总是难以放下,不关心食材来源,美食就在他面前时,饥饿感自可分辨出其重要性。 此时,听了胡轲的回答后,之前面露紧张的护卫,如今全变成了满是喜意的样子,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 这让他深信,自己收到的保证很有分量。 “那就烦请您指点一二。”他说,摘下手里的物件,恭恭敬敬向胡轲作揖。 然而情况并没有按照预想要的走,胡轲并未急于回复,反而静待了几秒,没有任何动作。 武卫以为胡轲在等待自己的行动表明心迹。 换句话说,胡轲已明确表示,若无实质内容,无需他出手帮忙,于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问题的核心所在,并不继续纠结,立即开口解释了情况:“根据我获得的情报,指挥使昨晚手持的那一批文件都是最近几天从北平府传来的。” 当武卫说到这里的时候,语速停了下来,似乎不再希望将信息延伸更多。 “这就够了吗?”胡轲惊讶地提出了疑问,并带着明显的不悦语气,显然对此结果不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