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第172章 开春
天宝七载一开年,他总有一种有许多亲友要离开长安的感觉。
但也有些友人将会见到,比如刘长卿也要再赴长安参考。
正说着话,全福过来通传道:“五郎,有好友来访,自称杨暄。”
“我的好友?”
杜五郎虽然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但还是请了杨暄进来。
“我就知道薛郎也在。”杨暄入了堂,道:“阿爷有急事让我与你们说。”
若真是急事,杨钊就不会让儿子来说了,无非是来表功的。
之所以要让杨钊坐上御史中丞之位,就是要给杨党争取几个进士名额,想必是有结果了。
杨暄也不在乎高适这个外人在场,大大咧咧笑道:“阿爷已打点好了,首先保我们三人都能中榜。
若只管自己中榜,薛白根本不需要杨钊。薛白不应,静待下文。
“至于我们要的名额,右相也答应给阿爷了。”杨暄道:“但得以另一种办法,过几日,礼部会把题目先给我们,要想点关东士子,文章得让人服气”
薛白微微皱眉,看向高适。
有一瞬间,他察觉到对方没那么兴奋了。
说来,高适所求的若是一个公平应试的机会,只怕缘木求鱼了。
在这世道下,他们能做的就是谋出前途,再图改变。
天宝七载的春闱定在二月初九。
而在二月初五,薛白便从杨钊手中得到了进士科的试题。
“去岁礼部侍郎李岩被你们闹得罢免了,今科由礼部尚书崔翘亲自主考,另外是吏部侍郎达奚珣,还有我,以御史中丞之名覆核,但说到底,最后还是右相在把持。圣人要点你为状头,你莫写得太差了……”
交代了好一会儿之后,杨钊递过了试题,倒是颇为详细。
帖经他们不需要;策问题有五道,问的钱粮财赋相当;最重要的是诗赋,诗题是《龙池春草诗》和《鉴止水赋》。
薛白虽然得了圣人承诺,倒也不敢托大,准备起来。
他从来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不择手段也要谋到这个状元。
转眼到了春闱日。
这一整夜,颜嫣未曾合眼,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给薛白写的诗赋,迷迷糊糊中都在记着要以“澄虚纳照,遇象分形”为韵。
先是担心万一被人发现了状头的诗赋是自己写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之后她再一想,也许首先该考虑的是那诗赋到底能不能及,专雕微末词章,没有君子之风。
薛白等了许久,终于轮到了他。
入了门,前方是座豁然开朗的庭院,两间庑房相对,他在吏员的吆喝指引下,走进了一间庑房在位置上坐下。
帘子还未放下来,周围的士子们都在忙着把一应物件摆放好。
望向庭院当中,能看到礼部尚书崔翘在香案后正襟危坐,脸色十分凝重。前几次的科举都是礼部侍郎李岩主考,也就是去年的野无遗贤案,使得崔翘连着亲自主考了两次。
薛白正在放帘子,隐隐听见不远处有举子对他议论了起来。
“那便是薛打牌了。”
“听闻他阿爷已经死了,竟是不守孝,前来参考。”
薛白也不理会,忙着自己的事,将文房四宝摆上,毯子铺好。
渐渐地,众举子都坐下,礼部南院安静下来。
随后,知考策官高声喊道:“开考!”
与此同时,柳湘君正带着薛家几个孩子等在礼部南院外,伸长了脖子往里看。
“大娘子,你先回家歇着吧。”薛庚伯道:“老奴在此等着就可以。”
“无妨,我想多等一会儿,心安。”柳湘君喃喃道:“六郎最是想当官的。
人群中有一个畏畏缩缩的身影挤过,因踩到了旁人,而引起了喝骂。
“借过,借过,我儿在里面考进士……”
薛庚伯听得这熟悉的声音,回过头一看,愣了愣,惊呼起来。
“阿郎!”
“阿郎,你可算回来了!”
随着他这一声喊,薛家几个孩子纷纷回过头来,表情各异。
薛三娘还沉浸在与杜五郎订婚的羞涩当中,忽然一见到许久未见的阿爷,先是震惊,再是恐惧、退缩,之后感到了惭愧、痛
苦,忍不住哭了出来。
“别过来!”
薛崭几乎是下意识地喊了出来,一把拉住薛庚伯,几乎将这老奴拉倒在地。
他发了疯一般去推自己的两个兄弟,喊道:“你们也别过去!”
柳湘君已经呆住了,正不知所措之际,却见薛灵被人拉了一把,转身要走。
“阿郎?”
“薛灵!你欠我的赌债!”
场面因此有些混乱起来。
不远处,老凉脸上粘着花白的胡子,弯着腰,作老年文士打扮,目光则迅速扫视着。
忽然,他眼神一凝,盯住了一个鬼鬼崇祟的瘦削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