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科举改革震惊朝野(1/1)

作者:码字农民黄三戒

封地拥兵八十万,皇帝逼我交兵权第269章 科举改革震惊朝野

金陵皇城,御书房内。 已是子时,新帝陈怀安依旧未返回寝宫就寝,仍在御书房内兢兢业业的处理政务,伏在案桌上奋笔疾书。 当皇帝都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更别提是能腾出心思和精力去宠幸三宫六院的七十二嫔妃了。 穿越者中,当皇帝当成陈怀安这样的,恐怕也是古往今来,《告天下学子书》六个标题大字,显得格外耀眼。 没错,陈怀安连日来将自己关在御书房内书写的内容,正是他参考后世科举制度,结合新朝的实际情况后,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最终得出的科举改革意见。 这一封《告天下学子书》中,陈怀安制定了详细的新朝科举制度,彻底废除了此前已经沿用千年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制度,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考试而入朝为官的机会。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减少朝中官员以出身结党,从而对抗朝廷和皇权的事件发生。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今日的朝会上幽云十六州的文臣武将,在册立新朝皇后一事上形成攻守同盟,以对皇权施压。 这一切,皆因在此前各地官员的任命,皆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门阀氏族举荐,久而久之便在官员之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让他们成了同一战线上的利益共同体。 当一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势必就会影响和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陈怀安下定决心推动科举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网罗天下英才以为皇权所用,并逐步瓦解此前在朝中已经形成的各地利益集团。 这也意味着,陈怀安在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武将集团之后,开始着重于培养自己的文官集团,从而达到文武平衡,良性发展的目的。 说干就干。 在者,皆可入仕为官。 并且,陈怀安还道出,他此番下定决心改革科举制度,其本意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贤良,以为国家所用。 他深知此番推行科举改革,势必会遭到各地方门阀世家的抵触,甚至是暗中作祟影响科举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 故而,他特下令新朝的首次科举,由礼部牵头、吏部等衙门负责协调配合组织好科举考试的实施,力求做到公平无私,选拔出真正有才之人为国所用。 “朕昭告天下,凡有志于学,有才于文者,皆应踊跃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为国效力,为天下苍生谋福;” “朕期待与诸位学子共襄盛世,共创辉煌!” “钦此——” 随着宣读诏书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蔡和,念完《告天下学子书》上最后的“钦此”二字后,偌大的金銮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了满朝文武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龙椅之上,陈怀安面色如常,一片平静的等待着朝中文臣的劝谏。 他知道,自古以来的改革,一旦涉及触动到这天下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改革的推行必然是困难重重,甚至是要以流血、牺牲为代价。 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朝中文臣劝谏的准备! “皇上圣明!” 突然,一片死寂的金銮殿内,突兀的响起了一道犹如洪钟般的声音。 这一句“皇上圣明”,犹如一道炸雷,让原本低头不语的朝中文臣武将,纷纷循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赫然看见,那前朝的八大异姓王之一,新朝中德高望重的武宁王刘新武,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皇上圣明!” “科举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刘新武一字一句的说道:“如若皇上不弃,臣愿意在幽云十六州之地,亲自为新朝的首次科举考试保驾护航,以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为皇上、为国家选拔贤良之才!” 刷! 此话一出,震惊朝野。 这朝堂之上无论是前朝旧臣降将,还是跟随新帝陈怀安于龙城起兵靖难的武将文臣,谁都知道这武宁王刘新武在幽云十六州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今日能有资格上朝的幽云十六州文臣武将,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受武宁王刘新武的举荐,才能在前朝位居高位,从而在新朝的朝堂之上也占据一席之地; 那通过举荐选拔官员的制度,对于武宁王刘新武来说,可是他在朝中培养自己势力的不二手段啊! 以礼部尚书张甫为首的一帮前朝文臣,刚刚还在心里盘算着,这皇上想要推行科举改革,首先恐怕就得过武宁王刘新武这一关; 此举,无异于是直接触动到了武宁王刘新武的利益,让以他为首的幽云十六州文臣武将集团,未来在这新朝的朝堂之中话语权减弱的直接表现。 本以为,科举改革会招来武宁王的强烈反对。 谁曾想,这武宁王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皇上的科举改革,并且主动请缨,负责幽云地区的人才选拔。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一众准备附和武宁王意见,劝谏皇上收回科举改革之圣谕的朝中文臣,一时间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皇上圣明!” 紧接着,朝堂之上又传来了皇上圣明的高呼声。 这一次,是楚湘王刘志新站了出来。 刘志新道:“皇上,老臣也赞同皇上改革科举之制度,为国家选拔贤良之才,此举能最大限度的为皇上广招天下之英才,为开辟新朝的盛世打下坚实基础;” “老臣虽为前朝之异姓王,但在封地还是有些余威尚在,封地的门阀世家,地方官吏,也都愿意卖老臣一个面子;” “老臣一家承蒙皇上天恩,无以为报,若是皇上不弃,老臣也愿效仿武宁王,为皇上在荆楚之地推行科举改革保驾护航!” 楚湘王这边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九江王杜波也急忙站了出来,道:“皇上,老臣也愿意在封地为皇上推行新朝之科举改革出一份力!” “皇上,臣也愿意——” 接下来,长信王邓俊杰也站了出来,对新朝的科举改革一事表示支持。 这几个前朝的王爷可都是人精,眼见有向新帝陈怀安表忠心的机会,又怎可能就此错过? 在昨日的朝会之上,那各路武将副帅主动上交兵权之时,这几个“光杆”王爷没能赶上机会; 今儿个在各自的封地之上,为新帝陈怀安推行科举改革一事,再怎么也得站出来表明自己的姿态啊! 且不管最终这推行科举改革之事,能不能得到地方上的门阀世家的支持,先把自己绝对效忠新帝的态度表明,那终归是不会错的。 眼见前朝硕果仅存,在各自封地德高望重的异姓王都争先恐后的站出来,表示对皇上推行科举改革一事的支持; 这朝中,那些原本还处于骑墙观望状态的文臣武将,又哪里还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 一众文臣武将,在礼部尚书张甫的带领下跪倒一片,齐声高呼:“皇上圣明!” “臣等,愿意为推行新朝之科举改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刷! 当陈怀安突然看到,这朝中的文臣武将竟然齐刷刷的跪倒在殿内,表现出对自己提出来的,科举改革一事大力支持的态度时,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心想着,朕都已经做好了舌战群雄的准备,尔等竟然连一个提反对意见的都没有? 不过,看到自己推行科举改革的举动,能在朝中毫无阻力的推行,多少还是令陈怀安心中有所感动,这满朝文武明事理的人还是多啊! 同时,陈怀安也深知,这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的支持,只是推行科举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 真正的阻力,是那些常年以来把控着地方经济、政治大权的门阀世家。 科举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