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第171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当锦衣卫上门警告过两个六部尚书之后,整个朝堂上的文官瞬间就像哑巴一样安静了下来。 没有人在对赵楷准备北伐的事情抱有任何的异议。 这个消息也随之传到了那些正在使馆中的金国使团耳中。 这些金国使团还正在赵楷给他们安排的府邸内休息,而且还时不时大放厥词说见到赵楷以后一定要参那个护送他们的禁军护卫。 要让赵楷好好的收拾这些禁军。 他们在这异国他乡的府邸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外面的局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完颜永济听着自己手下不断的抱怨,却没有开口说任何一句话。 他的思绪早就已经不在这里了,大宋皇帝在他们抵达之后练了他们两天都没有照见他们所表达的含义几乎不寒而栗。 大宋是不是没有准备和谈的心? 大宋的行为实在是太反常了,以往只要他们大金的使团抵达,宋国的礼部一定会以礼相待,然后宋国的皇帝也会立刻召见。 但是现在呢,他们一路过来先是饱受摧残,然后在他们抵达这个府邸之后,愣是把他们晾在这里了整整两天时间大宋究竟要做什么? 正思考着,一名金国探子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禀报。 “大人,不好了,大宋的禁军正在做出声势浩大的北上姿态。” “根据我们现在能拿到的所有情报表明,大宋将再次集结四十万大军北上!” 完颜永济一听,猛地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疑惑之色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惊慌。 “什么?他们这是要北伐?这可如何是好?”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如同累积,这是何等?可怕的消息,大宋聚集四十万大军北上伐金? 40万! 完颜永济完全没有怀疑大宋有没有能力出动这么多的部队。 显而易见的是大宋一定有能力出动四十万大军这种事情又不是没见过。 大宋王朝常备军在鼎盛时期整整有一百五十万,哪怕是现在也有整整八十万大军! 只仅仅只抽调四十万大军北上,这算不得什么。 副使也大惊失色,“大人,莫慌。或许这只是他们故意做出来给我们看的假象,想吓唬我们罢了。 完颜永济面色凝重,来回踱步。他深知此时局势的严重性,内有权力争斗的暗潮涌动,外有大宋虎视眈眈的大军。 不管大宋这一次是不是真的打算出兵北伐,他们大金都必须按真的来对待。 “快,速速派人将此消息传回国内,让陛下早做准备。” 完颜永济对身旁的手下说道。那手下得令,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转身离去。 完颜永济又转向副使,“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弄清楚大宋皇帝的真实意图。” 副使点头称是,“大人,要不我们派人去接触一下那些大宋的文官,大宋的文官素来就是一群软骨头,他们一向都是和谈的主力。” “我们不如联系他们,然后以重金收买,再加上些许威胁,或许他们会帮助我们改变大宋皇帝的想法,从原先的主战变为和谈。” 完颜永济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 他们挑选了几个能言善辩、心思缜密的使团成员,准备让他们乔装打扮,混入大宋的市井之中,试图寻找与那些文官接触的机会。 但几乎所有的金国使团成员都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根本连这个府邸都出不去。 就在他们挑选好的人开始朝着府外走去的时候,刚刚出门的他们就听到了禁军的呵斥。 “此路不通,禁止通行。” 续写内容为,禁军冰冷冷的话,直接让所有的金国使团成员为之清醒,他们连出都出不去,那还有什么办法。 原本还有人打算强闯出去,但是周围的禁军立刻将自己手中的长剑拔了出来,在远处的禁军只是立刻拿着长枪冲了过来,列成了枪阵。 金国使团成员们看着那寒光闪闪的长剑和严阵以待的枪阵,心中的那点冲动瞬间被浇灭。他们无奈地退回府邸之中,完颜永济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可如何是好?看来大宋皇帝是有意将我们困在此处,不让我们与外界有任何联系。”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大宋要北伐的消息已经有了七成的真实性,他们明显是想把我们困在这里,随后利用使团没有传回任何消息。 作为一个掩饰掩饰他们大军发起进攻,想打我们大金一个措手不及。” 一想到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可能完颜永济整个人就像是要裂开了一样。 很明显这个事情一个不好,他们死团的所有人都将成为大金的罪人是他们那大金的边军,没有任何的防备就被大宋攻击。 但是当他的眼神望到外面整整一千包围他们的禁军之后,眼神又再一次清澈了起来。 一千禁军啊! 一千禁军将整个府邸围的水泄不通,别说是正门出不去了,就是想跳舞,以前过都没办法。 别以为他没看到,在他们准备冲出去的时候,周围的一些酒楼上都出现了大宋的神臂弩。 这明摆着就是周围的客栈里面也埋伏着大宋的禁军,他们一直用神臂弩观察的这边。 完颜永济看到这个阵丈整个人都快裂开了,他很想到赵楷的面前抓着赵楷的脖子问一问。 “这位尊敬的大宋皇帝陛下。我们就是一个两百人不到的使团,有必要有这么多军队看着他们吗?” 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觉到浪费吗? 但是这个行为注定是做不到的所以完颜永济也只好自己一个人再一次无力的坐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 这时的他再一次想到了自己出发前皇帝陛下的嘱托。 “不必要促成此次和谈我大金甚至可以让大宋少赔一些钱,也能同意签订和谈协定。 我们底线是让大宋将他们的岁币增加一成。” “只要大宋愿意让他们的岁币增加一成,我们就可以答应和他们进行和谈。” 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家的皇帝陛下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自己也是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这样的条件在他们看来就是对大宋天大的宽容,但是当时的话放到现在又是何等的可笑。 大宋压根没有任何和谈的意思,他们正在整军备战,准备北伐。 这还是那些软弱的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