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俗女物语172
一旁老爷叔故意拆台,卷子头阿姨气鼓鼓地白了他一眼。</p>
“哎呦,这话讲的,一听就晓得不是最近去吃的。”</p>
苏北姨婆恰好带着孙女在此乘风凉,接话道。</p>
“侬晓得?侬天天下馆子啊?”</p>
爷叔口气冲得不得了。</p>
“哪里需要下馆子,那家店的老板娘是阿拉楼里嫁出去的新娘子,她家里的情况,我知道得一清二楚。”</p>
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苏北姨婆清了清喉咙,故意显摆道,‘“对面原本是惠民小吃店,开了十多年了。店里原来的伙计和阿拉楼里小姑娘结婚后,就把这里顶下来做饭店,上面阁楼用来做新房间。现在人家赚到钞票,买了新房,搬出去住,所以阁楼空下来了。他们小夫妻一合计,干脆把阁楼也用起来。所以不要看人家门面小就不当回事情。”</p>
她说得有理有据,老爷叔无法辩驳,卷子头阿姨笑逐颜开。此时,温州发廊的洗头小妹走出来拍卷发阿姨肩膀,让她回去吹头。她一走,立即有人顶替了位子,准备继续听苏北姨婆嘎山湖。</p>
苏北姨婆颇有点明星风范,面对众人如饥似渴的目光,她不慌不慢,先点盘蚊香,放到孙女脚跟旁。又拿起六神花露水往她胸前背后都浇了一通。小孙女背后长了痱子,疼得哇哇乱叫。</p>
眼看功架摆得差不多了,苏北姨婆往孙女嘴里塞了一根赤豆棒冰,又给自己剥了跟盐水棒冰,乐惠地困在躺椅上,继续道:“现在楼上隔了包间不算。外面还有一个晒台,撑上遮阳伞也能摆两桌。宽敞得不得了好伐?别说请明星唱歌了,请人表演杂技都绰绰有余,人家有的是钞票,不怕花钱。”</p>
“哎呦,马上就要过夏天了。在晒台上吃饭,中午热死,晚上被蚊子叮死,覅灵覅灵的。”</p>
老爷叔打定主意拆台拆到底。</p>
“侬懂个屁糟精!外国人都喜欢在阳台上吃饭,这叫洋气。侬迭种巴子不懂的。囡囡,将来学学你敏敏阿姨,赚大钞票买大房子。不然一辈子只好住在弄堂里,每天倒马桶刷马桶就算了,关键是要和骚老头子抬头不见低头见,交关作孽。”</p>
苏北姨婆阴阳怪气道。</p>
“侬讲谁骚老头子啊?”</p>
老头子指着苏北姨婆,气得阿噗阿噗。</p>
“女人讲闲话,男人硬要插一嘴。这种就叫骚老头子。”</p>
众人哄堂大笑。</p>
老爷叔被她呛得无话可说,暗骂一声“江北佬”,拎起小板凳找别的地方去坐了。</p>
乘风凉的人越来越多,上街沿已经不够躺了,有些人大着胆子把躺椅放到马路上。没有躺椅的干脆直接在地上铺席子。男女老少有说有笑,纷纷猜测到底是哪个明星会大架光临,有的猜毛阿敏,有的说韦唯,还有的说老板娘会说外国话,认识不少洋人,这次讲不定来得是个外国歌星,好比美国的波姬小丝……</p>
饭店门口,服务员小姑娘们站成一排,脸上都化了妆,兴奋地看着彼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