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仙门之神医凤女第104章 偷袭
“我回来了!” 楚阳大步迈进门,口中高声喊道。 却见到宅子出奇的安静。他疑惑的朝里走去。却没发现一个人。 “奇怪,人都去哪儿了?” 他嘴里嘟囔道。 “救命啊!” 忽听不远处有声音传来,他内心一个咯噔,他连忙朝着有声音的地方跑去。 推开院门,只看见宁凤鸣被一个黑衣男子挟持着。 宁凤鸣脖子被捏着,见到楚阳激动的挣扎着,艰难的喊道,“楚师兄,救我!” “什么人,放开她!” 楚阳指着眼前的黑衣人厉声呵斥道。 “又来了一个多管闲事的!” 对方看着楚阳冷哼一声。 “你究竟是什么人,想要干什么?”楚阳手中微微发力,一把剑轻握在手中。 “我还想知道你们这些人是什么人,来我们万宁镇做什么?” 对方冷冷的反问道,同时加大了手中的力量。 “你干嘛!”楚阳见状高声呵斥道。 虽然他对宁凤鸣也没什么好感,但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妹,他必须负责她的安全。平日里吵吵小嘴可以,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有分寸的。 “谁允许你们住在这里?识相的赶紧滚出去。” 对方冷冷的说道。 楚阳一愣。 “这是你的家?” “主人有命,不许踏进这个宅子半步。” 对方盯着楚阳说道。 “哦,好说。既然不让我们住,那我们离开便是。这种事可以好好说,何必动手呢!” 楚阳恍然大悟的说道,朝着黑衣人说道。 “世上哪有如此便宜的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说着加重了手上的力量。 “别乱来!” 楚阳忙劝阻道。 “你到底想干什么?” 楚阳无奈的看着对方问道。 “看你们这幅模样,应该也是修炼者吧,主人刚好受了伤,带回去让他吸灵气也好。”说着黑衣人嘿嘿一笑。 “宁凤鸣,你怎么这么没用啊,你好歹也是修仙者啊,这也太丢脸了吧!” 楚阳盯着宁凤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说道。 “楚师兄,我受伤了。”宁凤鸣委屈的嘟囔道。 “你的脚受伤,你手又没有受伤,你不会使唤灵力吗?他不过一个小喽啰,你都打不过。幸好这里没有别人,要是让其他几个同门师弟看到了,岂不笑掉他们大牙。”楚阳见状吧嗒吧嗒开始抱怨道。 “楚师兄就一定在这个时候挖苦我嘲讽我吗?” 宁凤鸣眼圈红红,明明自己受了伤,如今又在坏人手上,对方却趁机这样说自己。若是今日受伤的换做是宁铃,楚师兄绝对不会如此说她的。心中想着,于是更加怨恨宁铃。 “我的脚受伤还不是因为宁铃,都是她害我的。你不去说她,反而来说我。” 她说着说着越想越委屈,不禁开始落泪。 “你哭什么呀,这里又不是仙易门,你哭了也没人来哄你。你哭又有什么用呢!”楚阳一脸的嫌弃。 “我就哭,我就哭!” 宁凤鸣不甘的嚷道。 “这么大个人了,羞不羞啊!” 两人有一言不合,便一言我一语的吵了起来,越吵越凶。 锁喉的那人明显分不清敌营了。他看了看宁凤鸣,又看来一眼楚阳,一时间分不清谁在责怪谁。 “吵什么?别吵了!”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一个飞镖直接朝他飞了过去。那人没来得及闪躲,便中了招,一声闷哼后应声倒下。 楚阳紧抓住时机,一个快步上前,将宁凤鸣拉至自己的身后。 “没事吧?” 他盯着地面那人,口中淡淡的说道。 不说还好,这一说,宁凤鸣便又开始委屈。 “谁要你的关心!” 楚阳一愣,忙转回身,没好气的说道。 “不关心你,你又说委屈,现在关心你,你又这样。宁凤鸣,你可真难搞。” 楚阳瞥了她一眼,不屑的说道。 宁凤鸣却依旧不停的抽泣着。 “够了啊,宁凤鸣,你再哭下去,我就走了,我去找宁铃师妹她们了。” 宁凤鸣一听楚阳这话,便立刻停止了哭泣。 “奇怪,今日这宅子里就你一个人吗?其他人都出去啦?” 楚阳疑惑的看着周围,发现一个人都还没回来,便心中有些不安。 宁凤鸣望了望外面,一脸疑惑,“我也不清楚,本来萧瑶瑶,宁清妍都在的,也不知什么时候出去的。” “我去外面找找吧!” 楚阳思索了一会,还是决定出去看看。正准备要转身离开,却被宁凤鸣一把拉住。 “楚师兄,你要去哪儿?”宁凤鸣一脸警惕的看着他问道。“不许走,哪儿都不许去。” “我就出去看看,很快就回来。” 楚阳无奈的看来宁凤鸣一眼,说道。 宁凤鸣抓着他衣服摇了摇头。 “宁凤鸣,快放手。” “嗯,我不要,我就不放。” 宁凤鸣的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那我去门口看看他们回来了没有。” “不行。” “说了我不走,你拉着我干什么,快放手。” 楚阳一脸无奈的看着宁凤鸣嚷道。 “我一松手,你就会逃走的,你们全部都离开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很危险的知道吗?你知不知道刚刚我有多害怕,我差点死掉了。呜哇~” 宁凤鸣说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怎么可能。你现在不是好好的站着这里吗?” 楚阳看着对方无语道。 “再说了, 那人又不是妖魔,你怕他做什么?亏你还是五级灵师,说出去也不怕丢人。”楚阳说着翻了个白眼。 “无论师兄说什么,我今日就是不要一个人留在这里了。” 宁凤鸣抓着楚阳的衣角,坚决的说道。 “你就不怕我将此事告诉仙易门师兄弟,让他们笑话你?” 楚阳盯着对方,流露出狡黠的目光。 宁凤鸣的身形顿了顿,随后微微一笑说道。 “那我就将师兄跟在宁铃后面,像个跟屁虫这件事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