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_分节阅读_第126节
林曹心里感叹了一下杨总的大气,但秉持着一切为公司利益考虑的原则,继续打字道:“这只是上电视的费用,后续还有很多黑幕呢。”</p>
有黑幕?</p>
需要花钱的那种黑幕?!</p>
杨若谦闻言大喜过望,太好了——现在岿光不怕花钱,就怕没地方花钱,参加个综艺居然能有黑幕,不巧了。</p>
别说黑幕,没黑幕我还不去。</p>
杨若谦说的那叫一个大义凛然:“没关系,为了公司艺人的发展,区区花点钱走通点关系算什么,有什么黑幕你尽管说来听。”</p>
林曹的回复速度依旧极快:“这类综艺节目是有淘汰机制的,每一次做完菜之后,评委会选出三份他们认为做得最差的菜,然后将这三人一一批评一顿,再在其中选择一人淘汰。”</p>
但做菜好不好吃其实非常主观,甚至比一个人唱歌好不好听都要主观。因为至少唱歌的话观众是能听到的,观众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p>
而厨艺综艺,观众除了看个摆盘之外,就只能从做菜方式大致猜一猜这道菜的味道了。</p>
至于好吃不好吃,全凭评委三张嘴巴说了算。</p>
这也是为何,美食类的综艺始终比不上其他类型的综艺,生存空间极小。</p>
最大的原因就是观众的参与度不够,期待感不足。</p>
对一道菜品的好坏,观众没办法知道,自然也就对评委和参赛选手的各种情绪更难有代入感,对一个人的晋级一个人的淘汰更难感同身受。</p>
歌唱类的综艺甚至能弄点投票活动,让观众一起参与艺人的淘汰,可美食类综艺能这样吗?</p>
显然是不能的。</p>
所以逐渐边缘化也在所难免。</p>
更何况,这类综艺说是挑选新兴艺人,更多其实是在帮评委进行宣传,帮助他们立人设。</p>
甚至会出现三名评委中,只有一人是美食家或是业内大厨的情况。</p>
这种综艺的所谓“专业度”可想而知。</p>
杨若谦瞬间会意:“意思就是,在这个淘汰阶段,有暗箱操作的空间?‘赞助费’给的更多的人,就能在淘汰中幸免于难?”</p>
林曹回复道:“是的,这笔费用就非常高了。如果我们的艺人,也就是于洪经常游走于被淘汰的边缘的话,一整场综艺下来,少说也需要二三百万。”</p>
看着手上林曹发来的消息,杨若谦瞬间就振奋起来了。</p>
如果总是游离在淘汰边缘的话,可以花掉两三百万元?!</p>
于洪不就正好是个只有梦想没有厨艺的人吗?</p>
哪怕请好几个大厨亲手教他做菜,短时间里厨艺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做菜这种东西是要上手的技术活,没有时间的积累,怎么可能出得来好厨师?</p>
没有技术的于洪,上了这种需要争分夺秒做菜的比赛,必然会手忙脚乱,做出来的东西糟糕透顶。</p>
当然,被各种触底反弹搞怕了的杨总还是没有盲目决定,他在脑海中仔细回忆着各类美食综艺,包括《厨艺大师》、《地狱厨房》之类的节目,试图找到一个因为做菜做得差而火出圈的角色。</p>
稍稍回忆了一番,他发现这个数字居然是0。</p>
就算偶尔能火,那也只是在关注这类节目的圈子里火,真正爆遍全网的还真没有。</p>
不是不少,而是没有。</p>
杨总放心了。</p>
结束对话之前,杨若谦又问了林曹最后一个他好奇的问题:“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p>
林曹对话框那边的“正在输入”字眼起起伏伏,足足半分钟之后,他才发来一句简短的答复:“这个综艺节目,每次都会请个月府的人来当评委。”</p>
原来如此……</p>
杨若谦顿时懂了。</p>
这个林曹,还真是对月府有种异于常人的执着啊。</p>
杨若谦最后回了句:“马上要下班了,你在外地,没人管你,一定要自觉下班,要有积极性主动性,知道了吗?”</p>
打完字,杨若谦关掉电脑,看了眼时间,发现正好到下班时间了。</p>
刚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杨若谦看见门口吵吵嚷嚷的,好像是一个快递员正在搬运什么货物。</p>
“这是在干什么呢?”杨若谦走过去看了眼。</p>
发现是各式各样的商品,有零食有日常用品,也有日常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总之零零杂杂,一时间搞不清楚弄这些来是要做什么。</p>
文连姬顺了一包辣条,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解释道:“瓤种,这是我们主播板块的最新尝试,不过在做出成绩之前我们得先自己投资一点货物,试试水。”</p>
投资货物好啊……</p>
多投资点!最好还是那种贵的,大的,甚至是奢侈品,化妆品。</p>
来看这种打折直播的人,大多数都很计较性价比,土豪都是闭着眼睛买,谁管价格啊。</p>
没想到啊,自己的员工居然能整出这么个好项目!</p>
杨若谦对这帮员工竟然能进化出这种思想觉悟感动至极:“好,你们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就是感觉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不太高。”</p>
“以后你们多买些进口零食,买点奢侈品,高档食材,家具电器什么都行。我们堂堂岿光公司,怎么能只做小生意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