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入侵植物(1/1)

作者:小海哥

桃源新农人第170章 入侵植物

对桑彦安排,石大昌当然喜欢,不过想到雪花膏生产刚走上正轨,道:“我走了,公司的事怎么办?” 桑彦道:“我给你打电话时,不是让你把公司安排好了再走吗?” 石大昌无可奈何地挠了挠头,道:“我安排了,只是走久不了,不放心。” 桑彦知道,石大昌是个工作狂,对公司的感情特别深,于是劝道:“你是老总,要学会管理,很多事安排手下做就行。” “好吧,我听你的。”石大昌摊摊手,道:“这箱雪花膏,是我好不容易从罗晶手中抢来,送给你。” 石大昌在桃源驿家有一间房,他自己换了被子,铺好床,安顿下来。 不过,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第二天早上,喝了桑彦给他熬的药,便吵嚷着要去看看药园。 两人一起走向远处的药园。 药园接近两百亩,种的大部分是常见药材。 一蓬蓬的金银花,吐出香舌一般白色花蕊;一行行的芍药,正开出艳丽的花朵;一畦畦车前草,摇曳生姿…… “有你种的这些药材,我们的感冒冲剂、胃肠颗粒肯定能打开销路。”石大昌道:“金银花得采了,川芎也可以挖了。” “我们已经在组织人手。”桑彦道。 “我在这儿反正没事,算我一个,你开工钱。”围着药园走了一圈,石大昌看得眉开眼笑。 “嗯,这是什么?” 桑彦在药园边看到一丛野花。 花朵绽放,五颜六色,极其艳丽。 “这边也有。”石大昌道。 山坡、河边,到处都是。 “好漂亮的花!”很多游客看到,纷纷拿出手机,对着花拍照。 自从得到申家老祖的医学传承后,桑彦就对各种植物感兴趣,熟悉各种植物,但这种花,他从来没有见过。 他相信,过去的书中也没有记载。 但他从花朵中,嗅到危险的气息,连忙阻止游客不要靠近。 “我不认识,感觉是一种外来植物。”石大昌道。 桑彦掏出手机,一查找,果然,这种花不是华夏所产,而是去年才发现的一种国外入侵植物,叫龙锦萼。 它原产于美洲高原,根系极其发达,生长极其快,种子落地到开花,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它的繁殖速度更快,一年之后就是茫茫一大片。 它所到之处,其他植物都难以存活,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而且它的花瓣有毒性,沾上身后,皮肤溃烂,很不好医治。 国家已经把它列为最可怕的入侵植物。 桑彦越看越心惊。 农业生产本来就充满风险,怕旱,怕涝,各种不省心,现在还要面对国外植物的入侵。 桑彦连忙打电话,把桑晖叫来。 “我们对桃源洞的种植品种,一直管得很严格,怎么会有这种东西?”桑晖很是疑惑。 “先别疑神疑鬼,你先去找十名村民来,把这些植物铲除。”桑彦安排道。 很快,十名村民扛着锄头、铁铲,陆续赶来。 桑彦早准备手套,给每人配备一双,叮嘱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让花瓣沾到身上:“另外,这种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扎得很深,大家一定要把根都挖出来。” 人多力量大,很快所有的龙锦萼连根铲除,堆在空地,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送走村民,回到家里,桑彦调出监控。 这套监控,经过几次调整、补充,覆盖了整个桃源洞,从洞口到瀑布边,没有一处死角。 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桑彦盯着电脑屏幕,快速浏览。 “就是这儿!”桑彦改用正常速度播放。 监控里,一名穿着黑色夹克的游客,正鬼鬼祟祟撒种子。 他似乎知道,种子撒在土里,容易被发现,因此都撒在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山坡边、河岸边。 如果不是发现得早,损失就大了。 虽然这人戴着一顶大草帽,不过桑彦还是从身形认出,他是上次和欧昊元一起来桃源洞的何可璋。 “欧家人是想找死吗?”桑彦冷笑。 有恩必还,有仇必报。可是,现在是农活太多,桑彦抽不出时间来去找欧家的麻烦。 第二天是周六。 天边刚刚发白,桑彦便带队去采摘金银花。 金银花采摘要在清晨,此时金银花还没完全绽放,养分最为充足,色泽也最好看。 除了自己家里人,桑彦还在村里请了十名妇女帮忙。 “采金银花去!” 桑柔提着小竹篓,带着小黑,走在最前面。 比起上幼儿园,她情愿去劳动。 药园里,薄雾未散,露水犹圆。 一朵朵饱满的花蕾如同“银针”随风摇曳,散发着一缕缕淡淡的清香,让金银花采摘也变得舒服、有趣。 作为最常见的中药材,金银花的价格低,一亩地能收获3000元就不错了,这些年老百姓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降低,成片种植的金银花很少见。 “大家注意要采摘肥大、花色接近青白的花蕾,不要摘取幼蕾以及叶片。” 石大昌边采边提要求。 只是他的理论知识很丰富,实际操作很稀松,一双大手在细小的花蕊摸来摸去,显得十分笨拙。 吴丽丽、刘一慧和阿乔波双手翻飞,采满一大筐,石大昌还只采了一小把。 桑彦也只比石大昌略微快一点。 不过,两人都不追求采摘速度,边摘边聊天。 “桃源洞真好,可惜还是小了一点,不能全部种药材。”石大昌感慨道。 “如果只是普通药材,没必要都种在桃源洞里,其他地方也行。”桑彦道。 “真的吗?”石大昌道:“我前不久发现一个地方,很适合种药材。” “在哪儿?” “在凤鸣县繁荣镇。” 簸箕池不是就在繁荣镇吗?桑彦问道:“离簸箕池景区多远?” 石大昌道:“就在簸箕池周围边,过去一直是市里传统中药材种植区,药材质量很好。” 桑彦想了一想,簸箕池景区周边,确实坡地多,生态好,于是道:“你觉得好,我们可以去规模发展。” 石大昌鼻子里出了一口冷气,道:“景区老板太黑心,把簸箕池周边100多平方公里的地,都纳入景区开发范围,想再发展中药材,得征求景区老板的意见,估计不好操作。” 桑彦不觉脸一黑,你这里在对着和尚骂秃驴啊? 簸箕池未来如何经营,桑彦还没有深入思考过,如果种上中药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未必不是一条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