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明初四大案究竟死了多少人(1/1)

作者:照今天

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第127章 明初四大案究竟死了多少人

“突如其来的富贵,兴奋只有一时,等你习惯了70万一年,自然会追求更高的薪资。 所以在乾隆时期,雍正的‘养廉银制度’宣告破产,官员们又开始变本加厉的贪污了,还比以前更加严重。” 大清 雍正惨白着脸。 朕的养廉银制度失败了!!! 雍正扶额,怒捶桌面。 乾隆:“……”无语,养廉银可把这群贪官的胃口放大了数个等级。 白泽:“想要打击贪污腐败,只有从制度、监督、法律三管齐下。” “很多人说洪武年间,是明朝最腐败的时代,其实恰恰相反。 正是因为洪武皇帝对贪官毫不手软,所以这一时期,反而相对清廉。” 而大明后期,尤其是到了中晚期,贪污腐败问题已经走向了极端,海瑞想要恢复明太祖朱元璋治贪的方法,但是根本无法实施。 “所以官员薪资低,不仅仅是说发到手里的钱不够,更多的是经济问题,也是小农社会发行纸币很容易遇到的麻烦。” 白泽停顿了一下。 “既然谈到官员,就不得不说一下,明初四大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 ——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华夏古代最后一位宰相。” “由此案,相权收归皇权,使得封建社会皇权专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胡惟庸案,前后共诛杀3万人。” “那么胡惟庸究竟做了什么,这么招皇帝恨呢!” “这人啊,洪武皇帝还真没杀错,因为他确实跳的太欢了,明朝才刚刚建立,宰相就嚣张成这样,皇帝不慌都不行。” 朱元璋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心里冥思苦想怎么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若是减少发行,自己是减少了,后代子孙呢? 他们又会怎么样呢? 子孙不作为,自己做的再好也没屁用。 正想着呢,白泽突然提了他目前最讨厌的一个人,胡惟庸,那老小子真不是好人啊。 自己当年那么宠信他,没想到就因为太宠信了,还宠出麻烦来了。 “胡惟庸早年是跟着洪武皇帝打天下的,自然感情亲厚,建国大明后胡惟庸开始飘了,而且是飘到发狂的地步。” “有多飘?” “自从当了宰相,胡惟庸疯狂在朝中发展朋党,遇到一个政见和自己不一样的,那就疯狂打击,坑害了不少人。” “胡惟庸表面恭敬,背后营私,权力可谓是如日中天,除了皇帝他最大。 中央地方各衙门的上奏,胡惟庸必须要自己先取阅一番,凡是批评举报他的,胡惟庸都会把折子扣下。 结果朝中凡是想进步的,全都跑到了宰相家,给宰相宋金帛、名马,各种玉石瓷器。 要知道,这才刚刚建立一个新的朝代,宰相就如此作为,警报可以说拉了红灯。 这样的行为大将徐达看不过去,于是向皇帝举报,没想到这事胡惟庸立刻知道了。 于是胡惟庸反手以利诱徐达家的看门人举报徐达。 没想到看门人对徐达忠心耿耿,反手把胡惟庸给举报了。 经过这事情胡惟庸心里越发虚了,于是他专门拉拢被朱元璋斥责过的侯爷,并且偷偷的在外收集军马。 意图如何? 已经昭然若揭。 这样的权臣,哪怕只有一点点造反的苗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不可能放过的。” 刘彻眉目一肃。 “该杀!” “此人简直胆大包天。” “才杀三万人?朕看杀少了!!!” 论起心黑手辣,刘彻只强不弱。 “不过这个案子,后来居然牵扯到了大明,等到需要用时,再在空白文书上填写具体内容。 洪武大帝对这件事极其厌恶,为什么呢? 后写字这种空印行为会给贪污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朱元璋可是反腐先锋,根本不能容忍腐败这破事有一点不好的苗头。 ’后‘填报’,自元朝的时候,大家就这么干,这样的传统延续到了大明。” 实际上,空印就是官员上下沆瀣一气,鱼肉百姓。 只不过这个事情朱元璋知道的晚了,根本没人告诉过他,事情暴露,皇帝的怒气指数蹭蹭蹭上涨! 至于杀了多少人,史学家也搞不清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