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综:我也可以爱国第225章 立领
他小儿子威利则是跟在兴叔身后,小声问道:“老豆,秦先生什么时候到?” 威利穿西装打领带,在外人看来斯斯文文、很有礼貌的样子,其实私下里对自己老爹,那叫一个随意。 开心叫老豆,不开心呵~,那老头! 不得不说,这跟兴叔从小就宠溺着他脱不了关系。 他老爹没少在他面前提起秦欢,一直说秦欢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靓。 所以一直很好奇秦欢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混社团的哪有好人。 不全是在身上描龙画凤,带着大金链子,只穿着西装、领口敞开,生怕别人看不见身上的纹身。 已经凉了很久的大b哥是这样,身边的那几个不知名小弟也是如此。 尤其是内个长头发,说句话就要歪头掏耳朵的矮骡子更是俗气的要命。 就在他揣测秦欢到底是什么样的时候,门口突然人声鼎沸。 “秦先生。” “秦老大,秦先生。” 不绝于耳。 威利往前凑了凑,踮起脚跟看向门口的地方。 只见一个从容自信的年轻人,在簇拥的人群里犹如众星环绕中登场。 周围的人全都聚拢到他的身边,七嘴八舌的跟他打着招呼。 不管现在这些打招呼的人或真情或假意,现场氛围瞬间达到顶峰。 威利撤回身,小声问道:“老豆,他就是秦欢?” 兴叔闻言大惊,急忙拉住他的胳膊。 不知歹命的,称呼人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 连忙说道:“衰仔!收声!看也看了,快回去吧,等会我忙起来顾不上你。” “不行,不是还没看妹姐的仪式嘛!” 不等兴叔再次说话,威利就踮起脚跟,继续看向人群,假装听不见自家老头的数落。 兴叔见状,无奈叹了口气。 要不是自己这幼仔死缠烂打、软磨硬泡说要见见秦欢,看看社团仪式的场面,自己真不想带威利来这场合。 后生仔心向江湖,无所畏。 等到深陷其中就会发现,身在江湖,不由己。 一脚棺材,一脚班房。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自己能活到这个年纪,儿女膝下,已是万幸。 虽然这小儿子有些娇惯,但也算争气,现在留学回来,大好前途在等着他,可不想让威利再掺和进社团的事情里来,走自己的老路。 踮着脚跟的威利也真正看清了秦欢。 第一印象,他身上的衣服,真t好看!好有气势! 这才叫衣服! 回头也去做一套。 今天是正式场合,秦欢之前定制的休闲西装有些随意,于是就穿上了他觉得的最正式的衣服。 中式立领。 现在这种衣服还没出现,是昨天从韩宾那里出来后,专门找理查德定制的。 秦欢敢拍着胸脯说,天地良心,真不是为了挡住小依云在脖子上留的牙印,强迫那大胡子拿着24厘米的小剪刀,连夜赶制出来的。 当然,如果算是影视剧中出现的场景,那可就早了。 不提山鸡穿过,印象中,就连《精武英雄》陈真也穿过。 虽然款式跟当时的学生装、中山装差不多,但还是有差别的。 风雅和严肃并存,刚健中带着和煦。 贴身的设计,平滑有度、开合自然,在这宽松大码西装流行的年代,很扎眼。 (参考图:塔寨,东叔。)。 现在就连唐装这个词现在还没出现,更别提属于新中式的立领了。 对襟马褂,这才是唐装和新中式原本称呼,有人说这是剃发易服后才有的产物。 简直扯淡。 对襟马褂考究到了魏晋,大明朝洪武年间的骑兵军装就是对襟马褂。 正儿八经的礼服。 只是当时朱老八制定的条框有些严谨,只允许可以骑马的人穿(什么人能骑马有明文规定),而且,制作颇为繁琐,价格不菲,这才让其没普及开来。 就连“黄马褂”这个词的出现,也是老朱的原创。 差别就是这个褂子是传统的明制,不是对襟。 本名“行职褂子”。 只要是可以跟随老朱出行的臣子人手一件,也是对有军功的臣子的一种奖赏。 其荣誉象征的意义,比后来泛滥的飞鱼服还低。 怎么到后来,就传成了康麻子时期的东西了? 还t打上专有标签。 最让人气愤的是,百度百科关于唐装和马褂,只字没提是从明朝或者之前朝代传承下来的事。 真t扯淡! 说个最直白的证据。 大明的儿子国,看看他们每天叫嚣的传统服装是不是对襟马褂? 他们那里条件艰苦,做不出明制的精美和厚重,但别管怎么简约,怎么演变。 只需要一眼,就看出这东西就t是对襟马褂。 怎么说呢。 你说是你的,但你穿了跟人家儿子一样的衣服,而这衣服,是他老子给的。 这还怎么说? 咳咳~~。 扯远了! 别管谁爹谁儿子,秦欢身上穿的,都是他自己的衣服。 挡住牙印,只是恰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