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山河,大明瀛帝日记第155章 魍港
筹备数日,又等了几日。</p>
终于等来了好天气好风向。</p>
六艘舰船在天色微明时驶出澎湖湾,不到正午,已见陆地。</p>
郁郁葱葱中,一处海湾深处有座村寨若隐若现。</p>
“殿下,此处就是魍港,也称布袋嘴。”</p>
沈兴指着那处村寨说道,“这是距离澎湖最近的一座村寨,有五十多户人家,都是闽人,务农晒盐经商什么也是他们,内陆土着常将皮毛拿至此处用来交换食盐布料等日用品。”</p>
“如此说,便都是正经百姓了?”</p>
魍,山中精怪,善惑人。</p>
只听村寨的名字,就知皆非善类啊。</p>
沈兴面色一窘。</p>
“私商也时常在此落脚,真若是良善老实人,在这里是无法活下来的,卑职只能说,他们也是大明子民,但背景复杂,同某些海盗有交结再正常不过,甚至,本身也可能就是海盗。”</p>
“对咱们态度如何?”</p>
“卑职曾陪同刘奉承探访数次,实话说,对咱们比较冷淡,甚至有敌意。”</p>
我想起当初沈兴为何投奔我,于是问他。</p>
“这么多年,害你亲族的人找到了么?”</p>
“没有,但卑职确信就是广东佬刘泰同葡人干的,不过刘泰老儿已经死了,如今他那一伙人是他儿子刘香掌舵。”</p>
“那这个刘香实力如何,老巢在哪?”</p>
“老巢在广州府外海南丫岛,在舟山也有几处据点,在瀛州打狗屿,也有他的人。卑职推测,有海船不少于七十艘,能打的超过千人。”</p>
“南丫岛?”</p>
“对,就是南丫岛,同香山澳近在咫尺!”</p>
脑袋疼,如刘香这样规模的海盗,已有情报显示有四十多股,小规模的,或者半商半贼的多如牛毛,真若联合起来,能超过十万人规模。</p>
这大概就是郑芝龙能够迅速起家的原因吧,只是整合,并非创建。</p>
船只即将靠岸,我问了沈兴最后一句。</p>
“这魍港,算是哪一股海寇的地盘?”</p>
“卑职不敢确定,推测应该同泉州府同安县许家有关,只因许家往来魍港船只最多。”</p>
同安许家?</p>
我是知道这个人的,目前东海上风头正盛的有两人,李旦与颜思齐。而沈兴所说的许家,带头人名许心素,据传是李旦的结拜兄弟。</p>
说话间,船只已经陆续靠岸。</p>
魍港海湾,被一条溪流一分为二,溪称盐水溪,村寨在溪北,而瀛王军在溪南登陆。</p>
村寨有木栅栏围着,四角有望楼,望楼里居然还有弓手警戒。</p>
刘时敏指着村寨对我说,“奴婢来过三次,这是第四次,每次都是这般。殿下,这要忍到什么时候啊。”</p>
“忍着,你只管去干该自己干的。”</p>
刘时敏答应一声,只好去安排。</p>
来干什么,自然是建城啊。</p>
此行,将会留下五十户人家,一个把总的兵力,拓荒垦田,围场晒盐。</p>
瀛王军的编制同边军大抵相同。</p>
从基层起,分伍、什、队、哨、把总、千总。</p>
五人一伍,二伍一什,三什一队,四队一哨,两哨一把总,五把总合为一千总,一千多人的队伍就要分六个级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