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巧了(1/1)

作者:吾观复

我是正德帝第96章 巧了

当战争机器开始转动时,只要没有对整个帝国造成致命威胁,远在广东发生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就像一个巨人轻轻扭动身体或伸展一下肢体一样微小。 很快,随着朱厚照颁布诏书,司礼监太监张永以及兵部、工部、五军都督府等众多官员组成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京师出发,径直前往广东。 临行前,朱厚照特别嘱咐张永,如果杨三和戴明两人真的能够制造出佛郎机船和佛郎机火铳,自己一定要给予他们重要的职位,所以要求张永仔细验证,确保火铳和船的真实性。张永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在京师内部,朱厚照更需要密切关注朝局的变化。 因为一夜之间有关钞关的题本如雪花般飞进了禁内,其中还包括了弹劾侯观的奏本。 仍是乾清宫的暖阁里,朱厚照看着一本又一本的题本,“哼,看来真是应了那句‘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句话了。宣宗皇帝设置钞关本就是供承运库使用的,如今朕只不过恢复旧制而已,就在朕的面前狺狺狂吠,成何体统!”说着把题本摔在了御案上。 啪的一声震得内阁几人心惊肉跳。 “正德十五年发太仓银一万七千多两送内承运库用来赏赐备用,就有人叽叽歪歪,今儿倒好,看着朕好脾气了,竟然说朕与民夺利,谁是民?他们是民吗?”朱厚照不解气,在暖阁里对着内阁众人开大。 朱厚照说的在理,内阁几人只能听皇帝在这里对着文官开炮。 现在商业发达,特别是沿着运河设立的钞关,更是在国家的税收中承担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的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九江、崇文门宣课分司这八个钞关为核心。 朱厚照说了一会儿觉得口渴,便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见内阁众人不吭声,想着是不是话说狠了。 “启奏陛下,刚刚陛下所言无虚,但是祖宗设立钞关也有弥补军用的初衷,初创时,由御史和户部官共同监收钞关、船料钞。 后来又相继施行了收粮官兼管或原设官员管理收税, 又后来单独由户部差遣主事官监收、由地方官府选委佐贰官监收和由南京户部差官监收。 最终在弘治六年时,以各钞关所收税额的多寡顺序,确定了分别由户部、南京户部、地方官府三者各自差官的差。”杨廷和答道。 朱厚照沉默片刻,听出了杨廷和的话外音,官员反对是你遣中官去崇文门,反对税金进内帑并不是最主要的。 但是杨廷和的话正落在朱厚照的下怀,于是笑着说道:“朕从未想过要改变钞关的差官啊,既然这样,朕从先生之建议。” 于是转头对魏彬说道,“传旨,撤回崇文门太监,仍交由户部监管,以后钞关所收金额递送内承运库即可。” 魏彬说道:“奴婢遵旨。” 杨廷和闻言反而生出了悲愤之情,这皇帝太不要脸了。 朱厚照见此知道要给点安慰,于是说道:“你们都知道朕生病几日,荣王不离左右,亲尝汤药,皇后、太后都说荣王秉性就好。” 杨廷和等人闻言岂能不知皇帝把话题往荣王身上扯干嘛。 蒋冕说道:“朝野闻之皆称赞荣王殿下有仁孝之心。”其他人也跟着纷纷附和。 朱厚照也笑道:“是啊,朕很欣慰。”接着感叹道:“人这一辈子不就图这个吗?孩子孝顺点,作父母就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们。” 众人皆点头称是,一时间暖阁里刚刚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烟消云散,反而充满了温馨之情。 于是朱厚照趁热打铁又说道:“荣王虽懂事,但也离不开师傅教的好。”又对着魏彬说道:“传旨,咸阳宫的几位师傅教的还是不错的,每人赏两匹绸缎。做衣裳用。” 魏彬赶忙又说道:“奴婢遵旨。” 这时司礼监苏进说道:“陛下尊师重道,咸阳宫几位师傅知道了,想必是感动非常的。”魏彬也说道:“不仅如此,宫外的百姓听闻也是极为称赞的。” 内阁其他大臣怎么会不知道皇帝这是在安抚杨廷和呢?同时,这也是皇帝向众人表明他并没有忘记这些先生们。 果不其然,朱厚照接着说:“是啊,荣王的师傅都得到了赏赐,朕的师傅又怎能不赏呢?传朕旨意,赐内阁各位师傅每人一件蟒衣、一条玉带,以及两匹绸缎。另外,再送一份给梁师傅。” 魏彬连忙回答道:“奴婢遵旨。” 毛纪则赶紧推辞道:“陛下,臣等并无功绩,实在不敢接受如此丰厚的赏赐啊!” 朱厚照微笑着说:“几位先生为国事操劳,十分辛苦,这只是朕的一点心意而已。而且,儿子的师傅都有了,朕这个做父亲的师傅却没有,这样不太好看,传出去也不太好听。” 于是杨廷和、蒋冕、毛纪、毛澄几人便亲身异口同声说道:“臣等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摆摆手,便顺手又拿起一本题本,翻开一看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只见里面奏本写道:“人君为天下主,以爱养斯民为首务,陛下亦尝言:‘民力艰难。’奈何又遣中官之崇文门盘剥商税,苛待小民。” “倘若使百姓负重,必财匮力竭,以致日不聊生,伏惟陛下痛加减省,与民休息。避将来之患。” 再仔细一看署名是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严嵩。顿时血压升高了起来,原来是你啊! 众人见皇帝的脸色不太好看,阴晴不定的,就猜到大概是题本写的不好看,正想着劝解。确定皇帝忽然间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朱厚照怒极反喜,“想不到远在南京还这么操心国事。” 杨廷和怕发作写这个题本的人,便想着劝解,却见皇帝说道:“此人倒还有些见识,敢于直言,不错。” 这次又轮到内阁众人吃惊了。 “几位先生看看。”说着朱厚照便把题本递给杨廷和几人。众人读完,又将奏本还给皇帝。 杨廷和说道:“请陛下宽恕此人吧。” “杨先生多虑了,朕怎么会惩罚他呢?”朱厚照此刻冷静了下来,看着杨廷和,“朕刚刚不是说了嘛,此人倒还有些见识,敢于直言,不错。” “此人是分宜人吗?”朱厚照害怕是同名同姓的人于是问道。 “是。”杨廷和答道。 那就没错,果然是大名鼎鼎的严阁老!严嵩怎么去南京了呢? 朱厚照不知道的事因为此时的严嵩并不喜欢正德皇帝,对正德皇帝任用钱宁、江彬之流极其不满,但是杨廷和喜欢严嵩,杨慎被升了官去教荣王读书了,于是严嵩也升了官被安排到南京了。 朱厚照为什么同意了呢?因为那时候在忙着关注荣王册封、浙江丈田呢。压根就没注意,要是知道就铁定把他留在身边了。 朱厚照以为是他的到来改变了严嵩的轨迹,实际历史上,严嵩还真就去了南京了,而且职务也是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 无巧不成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