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灵通80 宋时杰的建议80
对于晋绥军玩弄笔墨的行为,八路军指挥部方面倒是并没有太过在意。</p>
毕竟八路军在名义上的确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也的确属于二战区长官部统帅。</p>
如果可以借此激发国民革命军全体军官抗日积极性,也不失为一件好事。</p>
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即129师师部。</p>
徐庄大捷的喜悦依旧萦绕在指挥部内,这几日干部们的兴致都十分高涨,就连工作起来都感觉格外有劲头。</p>
宋时杰所写的关于徐庄战斗的具体战斗经过以及战后分析和总结,已经整理成文件递送了上来。</p>
老总,副总参谋长一行兴致勃勃的制作了一个对应的军事模拟沙盘,然后重新上演当天夜里与日军在徐庄激战的经过。</p>
“好一个地道战术,既躲避了鬼子的炮火进攻,又将引诱进村内的日军彻底淹没在各式伏击和偷袭之中。</p>
难怪小鬼子这次栽在里头,这黑灯瞎火的,又处在环境陌生的村落内打巷战,鬼子即便是占有装备优势,也根本发挥不出来。”</p>
副总参谋长感慨着。</p>
主任接着从宋时杰所写的具体战斗准备中又发现了不少新颖的东西:</p>
“天时地利人和咱们占了个全,包括宋时杰,李云龙他们率领的加强营将士们额外加强的装备,整体的火力配置甚至已经超过日军。</p>
你们看宋时节在具体的数据中所写到:考虑到日军基层作战分队火力配置的情况——鬼子的一个分队,也就是一个班常常为13人的编制,八名步枪手配备八支三八式步枪,人均携弹量为120颗,其中跨在腰后的子弹盒里的60减装弹药的机枪弹,是为机枪所储备。</p>
另外包括一个两人轻机枪小组,配备歪把子轻机枪一挺,一支两人掷弹筒小组,配备八九式掷弹筒一具。</p>
为了针对性克制鬼子的分队级火力,我们的战术班格外加强了如下装备:轻机枪一挺,冲锋枪一支,掷弹筒一具,改装散弹枪一支,其余人员各步枪一支,手榴弹两颗,人员定制为12人。</p>
并划分为多支作战小组,机枪组与掷弹筒组共同承担火力压制,支援,与掩护任务。</p>
冲锋枪手与散弹枪手协同,负责突击,作为突击小组,在近距离的遭遇中提供快速火力打击能力。</p>
每支战术班挑选一名枪法最出色的战士作为精准射击枪手,负责定点打掉鬼子的机枪手与掷弹筒兵,优先选择高价值射击目标。</p>
必要时还可特别安排爆破小组,负责摧毁敌方防御,具体战术小组结构由具体情况适时做出调整。”</p>
读到这里主任经不住感慨道:“一个小小的战术班,仅仅12人的队伍,竟然可以将具体的作战分工划分到如此详细的地步。</p>
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大家说说,这真是咱们的宋时杰同志自己琢磨出来的?”</p>
就连副总参谋长也表示大开眼界:“咱们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指挥习惯了,倒是极少考虑具体到班级作战单位的时候,如何细致性的分工,以提高战斗力的问题。</p>
宋时杰的这份班排级战术小组结构与分工,的确是给了咱们不小的启发。</p>
看来咱们这位同志这些年私底下的进步不小呀!”</p>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这次在徐庄与两倍于己的日军作战的时候,宋时杰他们仅仅率领一个加强营500余人的队伍,却能打得日军丢盔卸甲的缘由!”</p>
另外,在这份战术报告的最后,宋时杰的战后总结是:</p>
“此次徐庄围歼战的胜利,我认为最大的意义不外乎三点。</p>
第一个是告诉所有人,日军精锐部队也不是铁打的,咱们八路军经过充分的训练和充足的战前准备,还有完善的火力配置,完全可以打掉他们。 第二是告诉兄弟部队,什么叫因地制宜,鬼子火力凶猛不假,但是鬼子再猛也可以利用地形削弱或抵消他们优势,甚至不利于鬼子发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