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第272章 盛世太平
“陛下,慕容雪求见!”侍卫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凝重气氛。杨广挥手示意,沉声道:“让他进来。” 须臾,一位身着异域服饰的女子昂首阔步走入殿中,她五官深邃,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正是西域吐谷浑的慕容雪。她向杨广行了一礼,朗声道:“久闻大隋皇帝雄才伟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杨广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淡然道:“慕容将军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我此次前来,是奉家父之命,特来向陛下道贺,恭贺陛下平定叛乱,一统天下。”慕容雪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这是家父的亲笔信,请陛下过目。” 杨广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起来。信中,慕容雪的父亲,吐谷浑的首领表达了对大隋的敬意,并表示愿意与大隋永结友好,互通商贸。 “好,很好。”杨广看完信,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朕也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慕容雪的到来,解开了杨广心中的疑惑,也让他暂时放下心来。叛乱虽然平定,但国家百废待兴,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几日后,阳光明媚,杨广与李秀宁微服出巡,漫步在长安街头。放眼望去,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秀宁,你看,这就是朕想要的盛世景象。”杨广指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 李秀宁微微一笑,点头道:“陛下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回到皇宫后,长孙无忌前来汇报国家经济的复苏情况。“陛下,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各地商业逐渐恢复,税收也稳步增长。”长孙无忌指着手中的账簿,侃侃而谈,“微臣建议,可以进一步放宽商贸政策,鼓励民间投资,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嗯,你说得有理。”杨广沉吟片刻,“此事事关重大,容后再议。” 正当此时,来护儿匆匆走进御书房,他向杨广行了一礼,兴奋地说道:“陛下,您吩咐加强训练的军队,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将士们士气高昂,战斗力较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来护儿激动地说道,他明白一个强大的军队对于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杨广听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来护儿是一位忠勇善战的将领,有他训练军队,自己可以高枕无忧。 “好!朕要亲自去检阅一番,看看我大隋的精锐之师!” 几日后,杨广在郊外检阅了新训练的军队。他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龙袍,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杨广对军队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相信,有了这支强大的军队,大隋的江山将会更加稳固。 检阅完军队回到宫中,杨广立刻召见了魏征。 “玄成,朕知道你一直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改革,如今国家初定,正是推行新政的好时机,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听听。” 魏征躬身行礼,从容不迫地说道:“陛下,臣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科举制度,广开言路,招揽人才。同时,还要兴办学校,普及基础教育,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杨广听完,连连点头。他知道,魏征的建议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好!朕采纳你的建议。你回去之后,尽快拟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朕会全力支持你。” 魏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明白,自己多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他相信,只要坚持推行改革,大隋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正当杨广与魏征商议国家大事之时,宫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慕容雪快步走入殿中,神色凝重。 “陛下,北方边境传来消息……” 慕容雪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道:“陛下,北方边境传来消息,突厥内部发生动乱,似乎是几个部落为了争夺汗位起了冲突,如今正打的不可开交,暂时放弃了南下的计划。” 听到这个消息,杨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突厥一直是大隋的心腹大患,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老天爷都在帮朕啊!”杨广感慨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长孙无忌捋着胡须,谨慎地说道:“陛下,突厥虽然暂时不会南下,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内部的争斗不会持续太久,一旦新的可汗登基,必然会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原。” 杨广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长孙无忌一向深谋远虑,他的话不得不防。 “辅机言之有理,”杨广沉吟片刻后说道,“传令下去,加强边防,严密监视突厥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 “臣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趁着这次机会,杨广决定推行一系列新的政策,以巩固国家的繁荣。他在朝堂上宣布,将减轻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下令,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严惩贪官污吏,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些政策一经颁布,立刻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人们纷纷称赞杨广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好皇帝,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祥和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一丝不安的阴影。李秀宁发现,最近城中多了许多衣衫褴褛的孤儿,他们大多是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只能在街头乞讨为生。 看到这一幕,李秀宁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她决定要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找到一个温暖的港湾…… 李秀宁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尤其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更是让她心如刀绞。她决心尽自己所能,为这些战争的牺牲品带去一丝慰藉。 她召集了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夫人,共同商议如何帮助这些孤儿。最终,她们决定在城南设立一座慈幼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他们提供食宿,并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日后能够自食其力。 消息传出,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城中的富商巨贾纷纷慷慨解囊,捐赠了大量的钱财和物资。一些心地善良的百姓也自愿加入到帮助孤儿的行列中来。李秀宁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杨广得知此事后,也对李秀宁的善举大加赞赏。他特地拨了一笔款项用于慈幼院的建设,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善举,鼓励各地都设立类似的机构,以救济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孤儿。 一时间,大隋境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也日渐强盛。杨广和他的团队享受着这难得的和平时光,开始着手规划国家的未来发展。 杨广召集了长孙无忌、来护儿、魏征等几位心腹大臣,商讨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诸位爱卿,如今突厥内乱,正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好时机。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杨广环视众人,沉声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军备,训练精兵,以备不时之需。” “辅机言之有理,”来护儿也附和道,“微臣愿领兵操练,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雄师,保卫大隋江山!” 魏征则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陛下,臣以为,仅仅依靠武力并不能长治久安。我们还应该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只有国富民强,才能抵御外敌入侵。” 杨广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决定采取“强兵富国”的策略,一方面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国力。他相信,只要坚持这条正确的道路,大隋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封来自南方的密报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密报称,江南一带出现了不明势力的活动,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阴谋。杨广看完密报,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 李秀宁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尤其是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更是让她心如刀绞。她决心尽自己所能,为这些战争的牺牲品带去一丝慰藉。她召集了城中几位德高望重的夫人,共同商议如何帮助这些孤儿。最终,她们决定在城南设立一座慈幼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他们提供食宿,并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日后能够自食其力。 一时间,大隋境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也日渐强盛。杨广和他的团队享受着这难得的和平时光,开始着手规划国家的未来发展。晚间,杨广正在批阅奏折,书房的门被轻轻叩响。 “进来。”杨广头也不抬地说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来护儿快步走进书房,神色凝重。 杨广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看向来护儿,问道:“出什么事了?” 来护儿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呈上:“陛下,这是暗卫从江南传来的密报,请您过目。” 杨广接过密信,展开细细阅读起来。信中内容不多,却让他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江南一带出现不明势力活动,行踪诡秘,疑似在招兵买马,意图不轨……”杨广低声念着信上的内容,眉头紧锁。 “陛下,是否需要臣即刻派人前往江南查探?”来护儿拱手问道。 杨广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此事蹊跷,不可打草惊蛇。江南地势复杂,人员混杂,贸然派人前去,恐怕难以有所收获。” “那陛下的意思是……” “传令暗卫,继续严密监视江南地区的动静,有任何情况,立即上报。”杨广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朕倒要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些什么人,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 “臣遵旨!”来护儿领命而去。 杨广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长安城,心中却充满了不安。江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富庶之地,民风淳朴,怎么会突然出现不明势力?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难道,这太平盛世之下,真的潜藏着什么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