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风云变换(1/1)

作者:石阿玲

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第285章 风云变换

宇文化及离开御书房后,并没有立刻回府,而是在御花园中漫无目的地徘徊。他心中的火焰并没有被杨广的仁慈浇灭,反而越烧越旺。他回想起自己多年来南征北战,为大隋立下的赫赫战功,再看看如今杨广对他的猜忌,心中一股莫名的怒火油然而生。“功高震主?难道这就是我宇文化及的宿命吗?” 他握紧拳头,低声咆哮,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懑。 与此同时,杨广正在御书房内与李秀宁、长孙无忌商议着改革的下一步计划。为了打破门阀垄断,促进社会公平,杨广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行科举制度,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等等。这些措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陛下,这些改革措施虽然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但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世代享受特权的贵族豪强,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说道。 “无忌言之有理,臣也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步步为营。” 李秀宁也附和道。 杨广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更清楚改革的决心一旦动摇,就很难再有推行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改革势在必行!朕相信,只要是为了百姓福祉,任何阻碍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比杨广想象的要复杂。第二天早朝,杨广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以关陇贵族为首的反对派的强烈抵制。他们群情激奋,在朝堂之上对杨广展开了猛烈的抨击,甚至有人公然指责杨广是“暴君”、“昏君”。 “陛下,科举制度将会动摇我大隋的根基!自古以来,江山社稷都是由我等世家大族守护,寒门子弟毫无治国经验,怎能委以重任?” “陛下,抑制土地兼并更是无稽之谈!土地乃是我等祖辈辛苦积攒,凭什么要充公?” 面对着群臣的反对,杨广并没有退缩,他据理力争,试图说服他们理解自己的苦心。然而,这些贵族们早已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 眼看朝堂上的局势越来越混乱,李秀宁和长孙无忌心急如焚。他们积极奔走,试图说服那些与他们交好的贵族,让他们支持杨广的改革。然而,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大多数贵族都选择了观望,或者暗中与反对派勾结,准备伺机而动。 就在杨广焦头烂额之际,边关急报传来,突厥率军进犯,边境告急! 突厥入侵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杨广头上,让他从改革的争论中清醒过来。他猛地意识到,内忧外患之下,大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问道:“突厥来势如何?可有详细军情?” “回禀陛下,” 兵部尚书面色凝重,上前一步,“突厥此次来势汹汹,由始毕可汗亲自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直逼雁门关。镇守雁门的来护儿将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敌众我寡,边关告急,还请陛下速速发兵支援!” “可恶!” 杨广猛地一拍龙椅,怒火中烧。他怎么也没想到,突厥竟然会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入侵。他知道,突厥此举,分明是想趁着大隋内乱,趁火打劫!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发兵,抗击突厥;也有人认为应该先安内,再攘外。一时间,朝堂之上,两种声音争执不下,乱成一团。 杨广强忍着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李秀宁和长孙无忌身上。二人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平定突厥,稳固边疆。” 李秀宁朗声说道,“突厥此次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将其击退,恐会危及我大隋腹地安全。至于国内的改革,可以暂缓推行,待到边疆安定之后,再做计较。” “臣附议。” 长孙无忌也站出来表示支持,“当今之局势,应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杨广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他深知,在这个 关键 的时刻,必须先集中力量解决最紧急 的问题。 “传朕旨意,命来护儿将军务必坚守雁门关,朕随后便会派兵增援!” 杨广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就在杨广准备调兵遣将之时,却发现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由于之前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导致地方官员消极怠工,阳奉阴违,军队的调动和粮草的筹集都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负责整顿吏治的魏征,虽然尽心竭力,但面对根深蒂固的官僚体系和地方势力的联合抵制,也感到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远在江都的杨素也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密报,得知了杨广在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阻碍。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担忧。他虽然经验丰富,深谙权谋之道,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也感到束手无策。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向杨广和他的大隋席卷而来…… 杨素端坐在书房内,手中捏着来自京城的密报,眉头紧锁。信笺上的每一个字他都了然于胸,可这些字句连成的意义却让他如坠雾中。他虽未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却深知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遑论杨广所推行的改革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如同猛虎下山,势必会引发剧烈反弹。 “老师,可是京中出了什么事?” 身旁,一个清朗的声音打断了杨素的沉思。说话的是宇文化及,他是杨素的得意门生,平日里深得杨素器重。 杨素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信笺递给宇文化及,“你自己看看吧。” 宇文化及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上详细描述了杨广在推行改革时遇到的种种阻力,从朝堂上的争论不休,到地方上的阳奉阴违,无一不令人心生忧虑。他越看越是心惊,他知道杨广雄才大略,却没想到他会如此决绝地推行新政,更没想到那些根深蒂固的旧势力会如此顽固,竟敢公然与天子对抗。 “陛下还是太过心急了。” 宇文化及放下信笺,眉头紧皱,“改革固然势在必行,但如此雷厉风行,难免会引起朝野震荡,那些贵族世家,哪个不是盘根错节,势力庞大?陛下如此强硬地触碰他们的利益,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杨素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虽然远在江都,却能想象到杨广此刻所面临的困境。朝堂之上,那些老臣倚老卖老,对新政百般阻挠;地方之上,那些世家大族阳奉阴违,暗中煽动百姓,制造混乱。内忧外患之下,大隋的局势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为今之计,只有先稳住国内局势,再徐徐图之。” 杨素沉吟道,“陛下年轻气盛,难免操之过急,老夫须得修书一封,劝他以稳为主,切不可操之过急。” 宇文化及点头称是,心中却另有盘算。他表面上拥护杨广,实际上却对杨广的雷霆手段心怀不满。他出身名门,自幼养尊处优,深谙权谋之道,更明白在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杨广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挑战他们的底线,也触动了他的利益。 “老师所言极是,学生这就去为老师准备笔墨。” 宇文化及恭敬地说道,眼角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他表面上是在为杨素分忧,实际上却在暗中利用这次机会,加剧朝堂和地方的矛盾,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杨广啊杨广,你想要做千古一帝,却不知自己已经身处险境,而将你推向深渊的,正是你最信任的人…… 宫城内,杨广焦灼地来回踱步,手中杨素的来信被他捏得皱巴巴的。信中字字句句都透露着担忧,让他的内心如同被巨石压迫般沉重。改革的阻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那些世家大族如同百年老树,盘根错节,牢牢地占据着大隋的根基,想要撼动他们,谈何容易? “陛下,您不必太过忧心,老师只是担心您的安危,并非要您放弃改革。” 李秀宁温声劝慰道,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与平日里判若两人。自从杨广登基以来,她就主动请缨,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来到了危机四伏的边疆,为杨广稳定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广停下脚步,看向李秀宁,眼中满是欣赏和信任。“郡主,朕何尝不知改革之路艰难险阻,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些世家大族坐拥良田万顷,却只知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长此以往,大隋危矣!” “陛下英明。” 一旁的长孙无忌拱手道,“只是如今朝野动荡,民心不稳,若是一味强硬推行,恐怕会适得其反。” “长孙大人所言极是。” 魏征也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住那些世家大族,可否考虑与他们联姻,以缓和矛盾,为改革争取时间?” 杨广闻言,眉头微蹙。联姻?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快速平息纷争的方法,但同时也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那些世家大族是什么货色,他心里一清二楚,若是让他们与皇室联姻,岂不是相当于引狼入室? “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出乎意料的是,李秀宁竟然也赞同联姻的提议,“如今之局,唯有先稳住那些世家大族,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外敌。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嫁入……” “不可!” 杨广断然拒绝,他绝不能让李秀宁为了他做出如此牺牲。 “陛下……” 李秀宁还想再劝,却被杨广抬手打断。 “此事容后再议。” 杨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目光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改革势在必行,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从杨广的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决绝,也预感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联姻计划真的能顺利实施吗?杨广能否克服初次的挫折,继续推进他的改革大计?所有人都拭目以待,而大隋的命运,也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走向未知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