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对联(1/1)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第365章 对联

顾嘉辉问道:“对联也算是古董吗?” “你小子不懂,就不要乱说,对联为什么就不能是古董呢?”沈世杰翻了个白眼。 楚健:“世杰说得没有错。 这无论怎么看,也算是书法作品吧?书法作品,那肯定就会有人收藏。 比如,\\\"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这幅五言联书法作品,就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乃至还是其笔下的经典佳作,于2013年春拍,以30万元人民币开拍,最终以10235万元人民币成交。 如此高的书法作品拍卖价格,刷新了孙中山先生单件拍品最高纪录,此联也成为全国拍卖史上最贵的对联。” 顾嘉辉惊讶万分,对联也能拍卖出这么高的价格? 直播间里的观众顿时炸开锅。 “没有想到我连一幅对联都买不起,看来年都过不起了。”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花这么多钱,买一副对联回去有什么用,也不可能在过年的时候贴在门口上吧?估计第二天就不见了。” “知道自己穷,但是没有想到这么穷。” 只见楚健蹲下来,很快在众多对联当中,挑选想要的。 沈世杰也没有闲下来,同样挑了两幅。 “老板,这三幅加起来多少钱?” 摊主微微有点意外,本来以为楚健他们只是看看,谁想到会真的买,急忙回答:“这三幅一共三千块钱。” “要知道,我这些对联可都是上了年头的,而且这书法不输于那些书法家,一千块钱一幅,可以说是物超所值。” “不输于书法家?要真是这样,你也不会在这里摆地摊,我不想浪费时间,一口价三百块钱,行的话赶紧交易。”沈世杰说道。 虽然这个价格有得赚,但是赚的并不多,摊主忍不住说道:“小伙子,这个价格太低,要是你真心想要的话,最低两千。这个价格已经很低,要是你去别的地方买,没有三千以上,肯定是拿不下来。” 两人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敲定在八百块钱三幅对联。 远离摊位之后,沈世杰就说道:“楚哥,你看我挑的这幅,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于右任的真迹。” 于右任,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他善书法,喜作诗,是近现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尤以草书冠绝民国,被誉为是当时“草书第一人”,其书法实力和名声都是极大的。 他的书法名扬全国,乃至走过国门,为邻国书友青睐。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少的经典书法作品,如今也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楚健仔细看了看,然后摇头否定道:“这并不是于右任真迹。” “楚哥,别开玩笑,这明明就是于右任的真迹,无论是从笔迹,还是风格,都是出自于右任之手。”沈世杰颇为肯定。 楚健:“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应该是出自张灵甫之手。” “我曾看过,张灵甫跟于右任写了一幅同样内容的书法作品,形状与于右任的作品极其相似,如果不去细看,很容易以为就是同一人所写。 但是细心去看,这显然不是一幅书法作品,虽然在字形上极其相似,但是在运笔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张灵甫的每一个笔画都是实心的,而于右任的书法笔画之中带有枯笔,这是较大的差别。” “整体来看,于右任的书法富有古韵,笔法稳健多变,枯笔尤显运笔功夫,而张灵甫的书法浑厚端庄,很强的现代书法气息,缺乏古韵。” 顾嘉辉用空闲的手机搜索了一下,发现果然跟楚健说的没有错。 他跟沈世杰说道:“沈哥,你看一下,跟楚哥说的一模一样。 这里还说,少年张灵甫痴迷书法,在长安中学念书时常步行十余里到西安文庙研习。那时的张灵甫最喜欢书写《正气歌》、《满江红》,常常贴得一屋子都是。 有一次他在碑林习字,不想巧遇正在关中书院授课的于右任,于右任看过张灵甫的字,深为喜爱,连称人才难得。” 沈世杰接过手机一看,很快就败下阵来,无奈道:“我还以为捡了一个大漏,谁知道看错了。” 顾嘉辉好奇:“沈哥,如果是这幅对联是于右任的真迹,那价值多少钱?不是的话,又值多少钱?” “要是于右任真迹的话,少说也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之间。但是现在的话,我也不太清楚,张灵甫这个人,我不是很了解。”沈世杰想了想。 每一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都是有大概价码的。 实际上,楚健也不是太了解张灵甫的作品的行情。 “张灵甫的作品,应该是在几万到十万之间吧! 我也不是很确定,毕竟张灵甫的作品少之又少,流传下来的就更加稀少,到时候可以拿去拍卖,要是遇到喜欢的人,应该能拍出一个不错的价格。” 沈世杰叹了口气:“唉!也只能是这样。” “沈哥,楚哥不是说这幅对联价值也在几万到十万之间,也算是捡漏。我看你,是跟着楚哥多了,现在眼光也变高。”顾嘉辉吐槽道。 沈世杰愣了一下,发现还真如此。 在他认识楚健之前,捡漏个几万的,都能高兴好多天。可如今,竟然没什么感觉了。 回想这段时间,跟着楚哥还真是捡了不少宝物,甚至他现在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其中,不乏上千万的重宝。 直播间里的观众也是纷纷开始刷起弹幕。 “要是让我用几百块钱就能赚到几万甚至十万的话,我估计今晚都会开心到睡不着。” “现在练书法,还来得及吗?这些书法大师,随便写几个字,就能价值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好吧!原来我不懂的欣赏,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的字,我也能写出来。” “典型的我上我也行。” “得!儿子的书法兴趣班安排上。”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