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木版画(1/1)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第569章 木版画

见楚健拿起那块木板,沈世杰问:“是木版画吗?” “这是画?”陈家豪。 “不然呢?” 陈家豪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怎么感觉是雕刻,不是画。” 确实,这么一看,就是木板上的雕刻,而不是画在木板上的画作。 “雕刻画,不知道吗?” 楚健笑道:“这是一块古代的雕版。” 沈世杰的话也没错,确实也叫木版画。 中国木版画的历史,同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利用基本上是同步而行的,即便稍晚一点,也不会相差太远。 在古代,纸、墨和毛笔的发明,给人们书写文字和图绘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特别是纸的制造和普及,经过了五个世纪左右,随着文化传播的需要,而一本一本的抄书和一张一张的绘图太缓慢,于是,古人进一步解决了木版刻印的工艺,可以大量复制了。 我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时已很成熟。 “可惜,这是一块民间的雕版木版画。”楚健又说。 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 “这还有官方和民间的?” 沈世杰翻了个白眼:“废话!绝大部分物品,都分官方和民间的。就连现在,都有很多特供的东西。” 很多东西都是官方和民间交叉重叠的,官方的一般都比较好,更加严谨、精细等。 当然,有些官方有的,民间不一定有。比如铸币,自古到今,私人铸币都是不合法的。而有些民间有的,官方也不一定有。 不是官方做不出来,而是官方看不上。 就拿木版画来说。 一提起古代的木刻,就是小说戏曲的“绣像”、“全图”和文人所用的“笺纸”;一提起民间的木刻,就是“年画”。 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民间木刻者多以“年画”概称一切。 “事实上,印刷的发明并非偶然和孤立。在有印刷之前,己有不少的类似印刷的工艺,如印章、印染和晚些时候的拓印术。” 到了唐代,大型的雕版夹印已经出现,可印出富丽的屏风。 不过,在楚健看来,那都还不算是真正的木版画。 尽管在工艺的性质和特点上有些共同之处,但并非等同。 在先后的关系上,甚至会有某些技术的直接借鉴和影响,这是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的,但不能看作一回事。 就像在有纸和剪纸之前,人们己用金属薄片搂刻花纹,如在漆器上的“金银平贴”。然而,那并不就是剪纸。 楚健认为,木版刷印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木版画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 自宋代以来,经元明以至清代,在我国各地形成了一些以印书为主的出版中心,除了同时刻印书中的扉画、绣像、全图之外,明清时也印专业的画谱、画册和独立的美术作品。 “那这玩意值钱吗?” 沈世杰:“把吗字去掉。 宋代及其以前的物品,不管是纸张,还是木板,都价值不菲。因为它们能传下来,非常不容易。 讲真,也就你们这地方比较干燥,所以才能保存至今。换做是其他地方,比如我们南方,不要说木板,青铜都得融掉。” 沈世杰的话没开玩笑。 文物的保存,跟环境有很大关系。 就拿尸体来说,西北能保存上千年的干尸,比如楼兰干尸。上千年了,依旧非常完整。这要放在南方,骨头都没了。 有人可能会拿湖北博物馆的咸鱼说事。 考古人员在战国楚墓发现了一条2400年前的干鳊鱼,鳊鱼除了表面发黑外,并没有任何腐败迹象,形状也完好无损。 但咸鱼属于例外的,它用了大量的盐,才得以保存。 我们都知道,腌制咸鱼主要包括盐渍和成熟两个阶段,盐渍就是利用盐与水分之间的扩散与渗透作用,使鱼体脱水并获得咸味。 实际上,考古人员也不是第一次挖出来“古董食物”。 比如在西安的战国墓中发掘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铜敦,铜敦是古代青铜食器,由鼎演变而来,三短足、圆腹、口侧附兽首两、衔环。 考古人员打开铜敦后发现里面装满了一块块碳化的东西,经过蛋白质分析检测得知,这些碳化的东西是黄牛肉。 此外,还有些隋唐以前的古籍文献、书画等,也大部分都是西北保存下来的,比如莫高窟等。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 宋代的一页书页,都价值一两黄金。更不要说专门用来印刷书本插图的木版画,价值至少在一页宋版之上吧!”沈世杰接着说道。 实际上,“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还是以前的。 现如今,早就不止一两金。 宋版书整体追求“大美”,细节又精益求精,让几乎每一部宋版书都美不胜收 。从美学角度看,宋版书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后世一直追捧的对象。 其实自明代起,宋版书就已经成为收藏界的热点,到了明末崇祯年间,着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开始按页计价,“一页宋版一两金”成为起价标准。 宋版书之所以如此珍贵,是贵在稀有。 因年代久远,古写本几乎绝迹,而雕版印刷术到了宋朝才小范围被应用,许多唐末以前的着作,到了宋代才被第一次印刷,也是最接近原本的书籍。 而西夏跟宋朝同属于一个时代,宋代珍贵,西夏的也一样。 当然了,西夏的手工艺肯定比不上宋王朝,在品质上,宋王朝的东西更胜一筹。 但不可否认,西夏的也不会便宜。 “要我看,这块木版画,至少二十万。当然了,这种冷门的收藏品,其实很看买家的。喜欢收藏它的,砸百万下去也不足为奇。” 陈家豪听后,欣喜不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