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第六百零六章 司马光之死(1)
整个人更是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是的!
他还有希望!
官家……官家……
他要在宰执们的见证下,留下属于他的印记,献上作为臣子的最后忠诚!
……
文彦博拄着几杖,缓缓走在文府之中。
他的小女儿,包绶之妻文氏搀扶着他,慢慢走着。
“听说官家已除包二郎为熙州通判?”文彦博问道。
“是!”文氏低着头,柔声道:“官人已得了吏部官牒,圣旨以恩启用,特旨除为宣德郎,擢用为熙州通判兼熙州州学监。”
文彦博听完,感慨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回去后,好生告诉包绶,不要辱没了乃父所积之德。”
说完,老太师就拄着几杖,慢悠悠的走向了自己的书房。
文氏将他送到书房门口,才再拜而去。
文彦博看着自己女儿远去的身影,摇了摇头:“唉!”
“若老夫诸子,能有一个如包绶这样的,老夫也能瞑目了。”
奈何,他的儿子,别说和包绶这样的君子人物比了。
就是和素来被认为是混吃等死的向宗回、高公纪都比不上!
这两人只要回朝,节度使或许不能马上捞到。
可正任官肯定是稳了的。
不止如此,他们在熙河还捞到了一大片产业。
可谓是功劳、私财,全部到手!
这也难怪,现在的外戚勋臣们,都在嗷嗷叫着,给当今官家歌功颂德。
一个既能让他们有立功空间,又能给他们合法合理的创造出捞钱机会的官家,谁不喜欢呢?
不过呢!
文家也不差!
文彦博知道此番包绶的除授,其实就是给他看的。
潜台词就是:好好干,朕不会忘记太师的功劳的。
文彦博慢慢的坐到书房放着的一把躺椅上,他靠着躺椅,身子慢慢摇晃起来。
这把躺椅,是宫中御赐的实木椅,木材选的是崖州的黄花梨木,乃是为他个人特制的躺椅,所以名叫:太师椅。
躺在太师椅上,文彦博望着头顶的横梁。
“司马君实,也要与世长辞了。”他叹息着。
“唉!”
又有一个老朋友,要和他永别了。
虽然,他和司马光在入京前,就已经面和心不和了。
入京之后,更是分道扬镳,已经尿不到一个壶。
可是他还是有些不舍。
……
相公南讨交趾,却止步于富良江,然后宣仁义忠孝于交趾,命其自省的缘故。”
这是实话。
也是赵煦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大宋,并没有灭亡西夏的力量,也没有做好灭亡西夏的准备。
如今更不是灭亡西夏的时机。
有些事情,不是战场上赢了,就可以赢的。
政治上,经济上,都需要考虑。
战场上赢赢赢,经济外交政治上输光光的还少吗?
所以,对西夏问题,赵煦早早的就有了战略思想。
三个字:切香肠!
今天切一块,明天切一块,温水煮青蛙。
只是,赵煦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动手,西夏人就动手了。
而且,一来就梭哈,直接全线进攻。
除了河东的吕惠卿,在大摇大摆的进军西夏的腹地外。
其他所有战区,都在防守。
党项人这次几乎是空了大半个国家,倾巢而来。
这就打乱了他的计划。
倒不是怕党项人打进来——大顺城之战后,党项人就再也没有攻陷过,任何一个大宋重镇。
赵煦担心的,是前方的将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轻敌冒进,重蹈好水川、三川口、定边寨的覆辙。
所以,他已经给各路边臣,送去了诏书,严令不可冒进,不可追击过深。
同时,他也划定了这场战争宋军的反击深度——不可过横山(熙河路是天都山)。
因为再远,宋军就要受到后勤补给的限制了。
此外,他还划定了这场战争,宋军一方的底线,不可占西贼一寸疆土。
这就是烟雾弹了。
同时也是他的伪装。
假装,自己是个幼稚天真的宋襄公。
实际上,却是要行暗度陈仓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