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82(2/2)

作者:鹤招

如履薄冰第78章 坐地分银时诎举赢82

可知道归知道,他如今也没办法,刚登基不久,动宗室实在不是时候。 他语气坚定,不给王国光商量的余地。</p>

王国光见状,只能闭上嘴。</p>

接着,张居正又接过话头:“陛下,两广、宁夏、宣大的军费,还有七十万两的缺口,已经上奏催兵部好几次了。”</p>

边镇所需,自然是如今最急的名目。</p>

朱翊钧摇摇头:“两广和宁夏的朕知道,不过宣大……”</p>

他实在不想再让宣大吸血。</p>

话到嘴边又顿住了。</p>

毕竟他还真不知道,这些人是巧立名目,还是真缺钱。</p>

万一是后者呢?</p>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摆摆手妥协:“那就如此罢,三地一共七十万。”</p>

张宏在纸面上,又写下边镇二字,三百九十四万,扣除七十万,也就只剩三百二十四万。</p>

朱翊钧没心情计算这些。</p>

他如今的直观感受就是,宣大实在太能要钱了!</p>

昨天是“马匹料草,除正支外,每岁马加给一个月,以资餧养”。</p>

今天就要“宣府镇客兵银。”</p>

明天则是“修筑边堡城墩工竣”。</p>

每次三万八万的,多是不多,但实在太频繁了。</p>

隆庆五年边镇用银四百二十万九千一百九十二两六钱二分,宣大就占三成!</p>

反倒是过粮九十四万六千九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只占一成半。</p>

不知道的,还以为不吃粮食只吃银两。</p>

想到这里,朱翊钧开口问道:“王崇古怎么还不进京?”</p>

去年给他升为兵部尚书,他以鞑靼逡巡犯边为由,请求暂缓入京。</p>

中枢自然是好言相劝,让他年后务必入京赴职。</p>

这都二月十七了,还没缓完?</p>

四百里走出了三千里的感觉。</p>

张居正见皇帝有些动怒,不由劝道:“应当是快了,前日杨阁老已经疏请致仕了。”</p>

杨博如今的内阁之位,是给张四维占的。</p>

皇帝和首辅明着说不愿意见到晋党占据内阁、兵部、礼部三个席位了。</p>

王崇古要进京,杨博就得致仕。</p>

反过来说,杨博既然请了,那么王崇古也该入京了。</p>

朱翊钧还是闷闷道:“布置后手布置了半年,一副朕要给他骗进京杀了的样子。”</p>

张居正古怪地看了皇帝一眼,没好意思反驳。</p>

倒是提起另一事:“陛下,宣大总督,倒是该有人接任了。”</p>

朱翊钧看向张居正:“元辅可有举荐?”</p>

跟他利益一致的事情,他都会尊重内阁推上来的人。</p>

宣大的事,自然也信得过张居正。</p>

张居正沉吟片刻:“复起,前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谭纶如何?”</p>

朱翊钧沉吟不语。</p>

此人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p>

进士出身,却是久经实战的将才。</p>

论起文臣统帅之能,戚继光、刘显、俞大猷都在他麾下受过指挥,不同程度被此人举荐提拔。</p>

论起武将实战之绩,则有巡抚福建时的平海卫大捷,斩敌过万,平息了福建倭患。</p>

论起大臣履历之资,有巡抚四川、总督两广、蓟辽总督,南北中枢,几乎都任过职。</p>

所谓“历兵间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实打实的战绩在前,乃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将星能臣。</p>

不过,能人是能人,就是身体不太好啊。</p>

朱翊钧关切道:“朕听闻谭二华身体有固疾?”</p>

不知道为何,这个时代肺病尤其多。</p>

张居正父亲、朱希忠、谭纶,都是如此。</p>

当初谭纶肺病翻了,上朝时屡屡咳嗽有痰,被言官弹劾失仪,这才告老还乡。</p>

如今还让人去宣大,就怕病故了。</p>

张居正斟酌道:“只是用其声望震慑宣大与鞑靼,应当不会短兵相接。”</p>

朱翊钧想想还是认可了此事。</p>

末了,嘱咐一句:“先问问吧,若是身体实在吃不消,也别强求,都是国士,应该有个好结果。”</p>

张居正默然,拱手称是。</p>

朱翊钧稍微坐起身子,看向张居正:“元辅,两广、宁夏、宣大三地补了七十万,朕无话可说,但是……”</p>

“京营的饷银也得发!”</p>

张居正顿了顿,解释道:“此事,恐怕还得问过兵部。”</p>

有些营卫不发饷银是没钱,但有些营卫不发,就是故意而为之了。</p>

并不是所有官吏,都希望皇帝有一支直属自己的强军。</p>

朱翊钧自然明白此事。</p>

正因为明白,他才在叫回顾寰之后,一直没有动作。</p>

此时发得出饷,才敢将这事提上日程。</p>

他诚恳道:“兵部的那边,等王崇古进京再说,现在,朕要一百五十万两饷银!”</p>

张居正没什么反应,倒是一旁的王国光跟张宏,都不禁心头一跳。</p>

两广、宁夏、宣大三地才要了七十万走,一个京营竟然就要一百五十百万两。</p>

别是,想扩军吧!?</p>

朱翊钧自然知道几人想在什么。</p>

不等张居正开口,他开口解释道:“除了军饷之外,也有工匠、火器、赏银之用,并非是信口开河。”</p>

张居正面无表情,思虑了片刻,开口道:“陛下,拢共就五百万,一百五十万有些多了。”</p>

“其他的光禄寺库、太仆寺库、节慎库等,都还差着帐。”</p>

“尤其是工部的节慎库,这半年来,又是陵寝,又是黄河,陛下此前还让朱尚书造船。”</p>

“陛下……体谅一下。”</p>

他知道皇帝是想整备京营,工匠火器什么的,他也不计较详细。</p>

但银钱就这么多,还是要体谅一下没上桌的礼部、户部的。</p>

王国光也开口道:“陛下,去岁宁夏、陕西地龙翻身,赈济银是从地方府库调的,也还差着。”</p>

朱翊钧无奈,缺钱的地方怎么这么多呢。</p>

造船这事,确实也不该省,太仆寺差着马价银和客兵银他也知道。</p>

赈灾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p>

朱翊钧叹了口气:“一百二十万罢,真不能再少了,元辅。”</p>

见皇帝让步,张居正下拜请罪。</p>

朱翊钧随手招了招,示意无妨。</p>

张宏则在旁边默默记下了京营二字,三百二十四万,扣除一百二十万,还剩二百零四万。</p>

末了,见皇帝与户部没有再提别的名目,便由记了一笔“余二百零四万,内帑、太仓库、光禄寺库、太仆寺库、节慎库等,待廷议议定如何分配”。</p>

张居正看着有些委屈的皇帝,忍不住劝道:“陛下,这才刚刚改元,就平了盐政,往后每年多出百万两,就不会这般窘迫了。”</p>

“陛下万寿无疆,不必急于一时。”</p>

这是说,你还小,好日子还在后头。</p>

朱翊钧点了点头,算是听进去了。</p>

但他想了想,又着重强调了一句:“不过这银两,不能再越过总督,擅自分发了。”</p>

此前彰武伯是个废的,有时候京营发完饷了,都还得下属告诉才知道。</p>

如今他换了顾寰上位,这个口子却是不能再开了。</p>

对于士兵而言,谁发饷银,谁说话就算数。</p>

越过京营总督发饷,这种,实在有些太过了。</p>

张居正点了点头,应下了此事。</p>

见皇帝还是有些不放心,不由看向皇帝,认真道:“陛下,若是心有疑虑,不妨……亲自阅兵!”</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