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第250章 百年名诗无人可敌
。。。。。。 韩说的脸色更加冷淡了,他平静的回道:“你方才在时辰到了以后,仍然在提笔写字,莫要以为老夫眼花看不到你的行为举止! 现在可明白了!!?明白了就速速退下,莫要阻挠本次的诗会。” 那倭国文士面露不甘之情,牙齿咬的咯吱咯吱响,双拳紧握,似乎仍然不满意。 “哼!”面对这番情形,韩说冷哼一声,很快便有数十名身长七尺的羽林军甲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过来。 压迫之下,那倭国文士只能拂袖而去,口中还小声嘀咕着:“大汉的洛阳诗会不过如此,不过是自己选自己国家的文士当第一罢了……” 韩说的双眼微微一眯,眸中绽放出一道杀机。 他不能容忍有人这般侮辱【洛阳诗会】的公平性。 但是如果自己真的让人杀了这倭国代表的话,只怕会流传出更加严重的流言蜚语。 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平复下内心的愤怒,他朗声喝道:“接下来,请你们将自己所作的诗词念出来,将会有专门的文道高人给你们进行评估!” 随后, 一首首诗词在楼宇之上念了出来,诗词的声音响彻云霄,令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清楚的听到。 有的诗词难以入耳,整个一粗制滥造,毫无新意和内涵。 而有的诗词则文采斐然,令人赏心悦目,犹如身临其境,极具美感和意境。 几名文道高人纷纷作出了自己的评估。 “接下来,这首诗来自于匈奴代表王安。” 只见身材瘦削的王安傲然的站立起身,手持纸卷,另一只手则背在身后。 微风吹动起他的淡紫色衣袍,衣袍上的云纹恍若活过来一般,看起来极具动感。 “此人便是来自中州大乾王朝的文士吗?!” 此次的评委们相互交头接耳,讨论起王安这个人来。 在他们讨论之际,王安已经开始将自己所作出的诗朗声念诵了出来。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王安那充满磁性的声音缓缓落下,但是楼宇中的文士们以及楼宇下方的百姓们都陷入了他所作出诗歌的意境之中,难以自拔。 天地之间也在这一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只见原本的白云在这里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 强烈刺眼的璀璨光芒透过金色云层落入楼宇之上,普照洛阳城池。 沐浴在金光之下,每一位文道中人都能够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正在剧烈的膨胀。 他们原本久久不能精进一分的修为也是在这一刻发生了松动。 他们面露惊诧和震惊之色。 “这…这是天地异象!!!” “难不成…这首诗会是一首千古名诗吗?!” 不过这金光来的快去的也快,天边的云朵也幻化出了五种颜色不同的样式。 主考官韩说眯眼看向天穹的异象,凝声说道:“这并非是千古名诗,而是百年名诗!” “虽然没有达到千古名诗的高度,但是百年名诗也是大部分文士难以企及的高度!此次的榜单恐怕是要有所变化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叹息了一口气。 “行的重复像是迈步,一步一步,绵延重复,远行者与送别者之间的距离愈行愈远。 与君生离别中所爆发出来的痛苦与“行行重行行”的单调构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相隔万里之遥,我在这端,你在那端。 万里之间重叠着无数高山峻岭、深谷桑田,两个极端间交流变得阻碍多艰。 天各一方,但瞻望故旧的心意未尝稍歇;因为思念,人逐日消瘦,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游子像被浮云遮蔽的太阳,被谗邪羁绊不归。 无望的相思令人衰老,更何况“岁月忽已晚”,时光飞逝,更感悲凉。 离别、相思、衰老纷至沓来,但思妇最终抛开这些,努力加餐饭,继续生活,心态朴实而又坚强……” “这首诗文温而丽,意悲而远,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诗歌啊!!” 这几名评审的文道强者纷纷打出了高分,甚至还高过了给陈琳诗词所打的等级。 百姓们更是心有所感,因为这首诗很贴近他们的现实。 许多女子家中的夫君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而不得已与她们离别分开,相隔万里。 其间的思念之情浓稠如水。 而这个来自大乾王朝的王安将这种最真实的情感用诗歌的方式描绘了出来!! 赢得了百姓们的赞叹和认可。 “此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居然有如此高明的手段和文采!” “是啊!竟然能够作出百年名诗!!要知道这首诗仅次于千古名诗!!真是可怕啊!!单单是一次诗会就能够有这般的水准!!” “我本以为此次有大才子陈琳在,这洛阳诗会的榜首之位一定是归我大汉所有,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王安来!!这次的榜首之位恐怕……难啊……” “哼!!我宁愿这榜首之位归其他国家,也不愿让这匈奴人得到!!他们每年都会南下劫掠我大汉子民和粮食!!此乃不共戴天之仇!!!” “啊啊啊!!可恶啊!!这匈奴人心思好生歹毒!!自己乃是蛮夷之辈,出不得文道大才,便寻求外援!!也不知道他们是用了什么方法,请动了中州的天才!!!” “这次的洛阳诗会…我大汉危矣啊……” 百姓们普遍流露出不甘心和愤怒失望之情。 而比他们更着急的是太傅袁隗这些世家。 袁隗拄着拐杖,面色流露出一丝冷意,“陈孔璋(陈琳)怎么回事?怎会不敌那王安!?” “太傅大人,那王安也并非等闲之辈,一开始便做出了百年名诗,实在不是孔璋的过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