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旱灾来临粮食危机(1/1)

作者:狂奔间哥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第173章 旱灾来临粮食危机

仅仅半天时间,硕托在大贝勒府自杀身亡和代善率军驻扎赫图阿拉两件事就传遍整个沈阳城。 一时间,女真族上下人心惶惶,整个城中的气氛都变的紧张起来。 许多八旗之人暗中都在相互打探,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城中某处小院中,许显纯再度和刘兴祚碰头。 “老许,你这水平可以啊,能把硕托的尸体神不知鬼不觉的弄到代善府上,暗卫的兄弟们确实厉害。” 刘兴祚看向许显纯的目光带着些羡慕。 他和暗卫打交道多年,自己感觉对暗卫的能力有判断,但是每次暗卫做出的事次次都超出他的意料。 “呵呵,这都是上任辽东暗卫千户打下的基础,我只是来捡现成罢了。”许显纯客套一声。 “现在沈阳人心惶惶,女真上下得乱上些日子,我准备给家里回信,让他们知道辽东现在得情况,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刘兴祚听着许显纯的话,沉吟道:“我没啥想说的,如果可以,替我向陛下问安。” “嗯,放心吧。” ··· 数日时间过去。 北京城,文渊阁。 骆思恭匆匆出现在朱由检跟前。 “陛下,辽东来信。” 朱由检闻言后眼前一亮:“快,呈上来。” 王承恩赶忙接过密信,在检查过信封未被拆开过才递给朱由检。 片刻后。 “好!许显纯做的不错,建奴内部现在出现混乱,黄台吉短时间内无力顾及他事,这对咱们来说,是个机会!” “对了,朕要的全国各地天灾调查情况,如何了?”朱由检看向骆思恭。 “陛下,有结果了。” 骆思恭说着,从怀中摸出自己记事的册子。 “根据下面人的汇报,目前整个陕西入春以来都极少下雨,特别是陕北地区一场雨都没下,延安、庆阳、平凉三府最为严重,臣亲自去陕西询问过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今年的夏粮怕是颗粒不得; 山西整个省的灾情也不乐观,根据山西不少猎户的情况来看,开春后,山中的野兽猎物都比往年减少了许多; 京畿地区开春以来也极少下雨,臣询问过钦天监,京畿地区的旱情恐怕也不会小。 还有整个广东地区和福建南部目前也是雨水极少,怕是也会有灾情出现。” 着有将听完骆思恭的话,脸上的喜色顿时凝重起来。 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大旱要从今年开始,但是真当大旱到来后,他心中还是感觉一阵心惊肉跳。 特别是陕西,陕西人口众多,一旦粮食欠收,就意味着朝廷需要补充大量的粮食,想要陕西千万级别的百姓吃上粮食,在这个时代是个极为困难的事。 “传旨内阁、六部,百科学院的几位院正速来!” 没多久。 内阁和六部主要大臣,还有百科学院的徐光启、王徵、宋应星几位科技大佬都在文渊阁中落座。 朱由检神色严肃站起。 “诸位爱卿,根据暗卫的调查,今年京畿、陕西、山西、广东和福建都有旱灾出现,尤其是陕西最为严重,朕要求朝廷从今日开始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应对赈灾之事,此事由朕亲自挂帅。 诸位都说说朕之前交代下去的任务,完成的如何了。” 朱由检说完后,袁可立率先开口。 “陛下,从去年十月底开始,臣就梳理过直属朝廷的全国官仓,目前在用的粮仓全国共计一千三百八十一座,其中满库粮食有八百一十二,半仓粮库有二十七座,剩下的皆为无粮库,麦米总量在一千九百八十万石左右; 地方的常平仓和社仓,共有两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座,目前满粮仓只有九千四百二十一座,麦米总量在一千一百三十万石左右; 麦米储存皆有锦衣卫随即抽查,目前大体保存还算良好,还有玉米、粟米等储存粮,目前储备量较多,大概在两千万石左右。” 袁可立说着的同时,朱由检也在纸上快速的测算着。 按照这个数字来看,全国的主要口粮大概在五千一百万石,合计七十六亿斤左右,根据朱由检自己的判断,大明现在的人口总量在一亿五千万到一亿八千万之间,按照这个数量来看,人均口粮不会超过五十斤。 当然这只是大概测算的主要口粮,其余的蔬菜,肉食等无算。 “这些粮食若是放在平时足够,但是遇到灾年,这些粮食远远不够!”朱由检语气十分凝重。 未来二十年,几乎年年有旱灾。 朱由检拿出自己的撰写的一些资料递给王承恩发给下面的诸位大臣。 “诸位爱卿,这是朕对未来的饿干旱写出来的一些资料,在未来至少十年内,干旱会出现三个顶峰,第一个顶峰是在今年和明年,第二个顶峰是崇祯九年至十年,第三个顶峰在十三年和十四年。 这三个干旱顶峰会波及全国,也就是说,在干旱顶峰到达时,几乎全国各地皆有灾民,所以!粮食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 另外,朕决定启用官员考核制,粮食储存和赈灾作为主要的政绩要求,此法实施内阁调配各部门全力配合,锦衣卫和暗卫照旧抽查。” 李若琏和骆思恭在一旁赶忙应下来。 “陛下,郑芝龙前日来信,他的船队已经把第一批安南粮食运抵天津港,这几日正在卸货,粮食总量在三百万石,臣以为可以留京一百万石,剩下的两百万石直接转运至陕西各地方粮仓储存,可以即使赈灾。” 黄立极说着,拿出一封折子递上。 朱由检看完后,心中十分欣慰,郑芝龙虽然是海盗出身,但是被招安后,办事还是尽心的。 “嗯,可以。咱们不但要想办法从外面弄粮食,还要在国内扩展农作物。 徐爱卿,宋爱卿,土豆的种植您们可研究出眉目了?” 徐光启行礼后说道:“陛下,土豆和地瓜已经研究出成熟的种植方法,这两种农作物都极为高产,我和长庚在培育中得到的最高亩产为六十二石,合九千三百斤左右,根据臣的考察,这两种农作物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以种植,只不过地区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产量。” “好,此事内阁要给各省下达任务指标,必须开展土豆和地瓜的种植,同时组织农科院的人去下面教导百姓种植。” 地瓜也叫红薯,百姓称之为番薯,在万历朝就已经传入大明,在福建等沿海地区已经有许多百姓种植。 土豆也是在万历朝传入大明,早些时候因为土豆的种植技术限制,一般只在贵族中间流传。 这两个食物在宫中尚膳监的食材中是比较常见的。 朱由检专门命徐光启和宋应星二人合力研究这两个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经历多年,这才研究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种植技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