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出了个武皇帝第37章 建设西北
经过整整三日的商议,“银监司”与“大宋银行”的相关事务及细则终于得以确定。 赵立庆携着奏本寻到正在打台球的赵祯,言道:“父亲,此乃‘银监司’和‘大宋银行’的相关细则,还需您予以批阅。” “你自行前往福宁殿盖上玺印吧,干脆把那玉玺挪至文德殿去。”赵祯此刻正专注地练习母球回旋。 赵立庆颇感无奈,这显然是不想管了,于是说道:“要不,我念与您听?” “你只需将大概意思讲一下,莫在此处浪费时间,年轻人应当多做事,待朕这般年纪方能放松。”赵祯这般说,显然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上辈子每日辛苦上班,来到此地亦是如此,真有些不想干了。 赵立庆翻开奏本,说道:“设立‘银监司’,其品级与三司相同,负责监管铸币坊、银行以及大宋所有的私人钱庄。‘大宋银行’设行长一名,副行长两名,负责管理银行的一切事务,其品级比银监司低一级。其余具体的监督和管理办法便不念了。” “行了,就这样吧。人选之事让他们去商议,记得跟文彦博说,副行长之位考虑一位曹家人。”赵祯打出一记漂亮的回旋球,感慨道:“原是要用更大的力度啊!你快去福宁殿吧。” “是,儿臣告退。”赵立庆自觉前往南方的想法无望了。 自龙卫军掌控河套以来,三司中的盐铁司便开始调集人手前往盐州开采青白盐,此业获利既快又多。然而其余区域皆为无人区,西夏除在西平府留下一万多百姓外,整个河套再无一人。 虽宣布施行与燕云相同的土地政策,可那地方一马平川,百姓担忧西夏人再度来袭,不像燕云有龙卫军守住关键之地,辽人难以逾越。 大庆殿内,朝会正在举行,赵祯依旧未到,众人已然习以为常。 御阶之上,一个架子挂着一幅地图,赵立庆指着河套的位置,说道:“一万多将士的伤亡,岂能仅换来那少许盐产?诸位都来说说,如何才能将此地利用好。” 欧阳修出列,进言:“殿下,百姓们愿前往燕云,乃是因其安稳。在此等地修建几座大城,便能稳定人心。” “嗯,此乃良策,如今有水泥,修城亦非难事,那究竟要修建哪些地方?” 众官员纷纷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修建银州、夏州、盐州和西平府这四个地方。 “商议完西北之事,再来谈谈让我们备受困扰的这条母亲河。前年改道,淹没众多地方,诸位可有良策?”赵立庆指着黄河,向众官员发问。 “殿下,用水泥修筑一条河堤,必能保汴京万年安稳。” “你想得未免过于美好,堵不如疏。趁着黄河当下分成两条河道,将原先的故道挖深,再有大水来,三条道一同泄水,定然不会再出现水淹汴京之景。” “殿下,臣认为方才两位大人所言可一并施行,如此更能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各出法子,赵立庆始终未发一言,只是静静聆听。 最后,文彦博出来总结发言:“殿下,如今的河堤已高于汴京城,将故道挖深实乃最佳之法,如此也更节省民力。” 时机已至,赵立庆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说道:“文相所言极是,朝廷不可滥用民力。这两年朝廷的日子稍好,有些许结余。我认为,在西北修城与治理黄河这两件事,就不再征发徭役了,改为雇工,为参与的百姓提供粮食、发放工钱,诸位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鸦雀无声。此乃要变革数千年来的徭役制度,谁也未曾想过此事,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赵立庆稍等片刻,目光扫视下方众官员,说道:“看来大家对此事均无异议,那就这般定了。自今日起,日后朝廷再有类似之事,皆以此为例。还有其他事宜需商议吗?若无,便散了吧。” “是,殿下。”众官员躬身退出大殿。 三月中旬,“四海钱庄”更名为“大宋银行”,纸币的推行颇为顺利。 于百姓而言,不管是“四海钱庄”还是“大宋银行”,皆为朝廷所属,名称如何变换无所谓,在他们眼中,纸币依旧是银票,只是如今有了小额纸币,倒是方便不少。 商人们只是前往银行将手中银票换成纸币,依旧照常使用。令人遗憾的是,未有更大面额的纸币,不过现今的纸币比银票小巧,倒也无妨。 存钱给利息这一条款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向来存钱于钱庄需交保管费,如今朝廷帮忙保管还给予利息,虽利息不高,但里外相差甚多。 “四海贸易”率先存了一百万,赵祯为表支持也存了五万,他也仅有此数。官员们亦都存了些,存款时需与银行签订一份契约,满一年银行连本带息一同归还,若不满一年取出,仅归还本金。 商人们对贷款更感兴趣,“大宋银行”的利息仅为八厘,借一万一年不到一千的利息,而私人钱庄却是三千打底,利息相差三四倍,这笔账无需细算便知日后该向何处借钱。 不少私人钱庄纷纷倒闭,由此引发众多经济纠纷,官府也只能竭力帮助受损方追讨钱款。 掌管大宋钱袋子的三司颇为烦恼,几位相公凑在一起商议对策。 吕公着满面愁容,说道:“依殿下所言雇工,仅治河这一项便需耗费三年的结余填补,更别提还有西北修城,如何盘算都入不敷出。” “殿下未曾提及要一年完成这些事,西北修城较为紧迫,先紧着此项。治河这项届时做出预算,向银行贷款。”张方平看破了赵立庆这一步步的布局。 曾公亮瞬间领会,说道:“怪不得当初商议银行贷款之事,殿下就以治理黄河为例。” “是啊!我怎就忘了此事,那就先将修城的预算做出,把款项拨下去,后续再处理治河之事。”吕公着恍然大悟。 西北四座城同时展开扩建,有当地驻军协助,工程进度颇为迅速。 “大宋月报”亦大力宣传此事,鼓励百姓移民。王安石获新官职“河套安抚使”,带着苏轼和护卫营赴任。 刚至夏州,一位龙卫军连长送信过来,王安石打开看完后递给苏轼。 “子瞻,殿下最为看重棉花,此次分地后直接推广。” 苏轼看完信,说道:“这棉布的确不错,殿下若为给朝代增添一条财源,为何让‘四海贸易’卖得如此便宜,基本就是成本价。” “兴许是为日后的土地改革做铺垫,我们做好殿下交代之事即可,往后之事,谁能知晓呢。”其实王安石内心颇为急切,渴望早日回到中原开展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