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出了个武皇帝第135章 告老还乡
紫宸殿内,气氛肃穆庄重。皇帝赵立庆正全神贯注地阅览着欧阳修的奏本,这是一份言辞恳切、满含真情的告老还乡奏折。 “臣欧阳修启奏陛下,臣自入朝为官以来,承蒙陛下圣恩眷顾,委以重任,得以效力于朝廷,至今已数十载光阴。岁月匆匆流逝,恰似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臣如今已然步入暮年,身体每况愈下,衰弱多病,实在难以再肩负起朝廷之重任。遥想往昔,臣初入朝堂之时,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一心只为陛下之江山社稷,为百姓谋得福祉。数十年来,臣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历经诸多风雨,见证了王朝之兴衰荣辱。然如今,臣自觉精力日益衰退,思维也渐渐迟钝,唯恐有负陛下之重托。臣虽对陛下之圣恩与朝堂之荣耀恋恋不舍,但为了国家之长远利益考虑,臣不得不恳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臣衷心期盼陛下能体恤臣之苦衷,恩准臣之请求。臣不胜感激,顿首再拜。” 这一封奏本,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欧阳修的真情实意。近两年来,欧阳修的身体愈发衰弱多病,近些日子更是连朝会都无法参加。 赵立庆深知,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这位大文豪也仅有一年多的寿命了。看完奏报,赵立庆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他沉思片刻,遂提笔在奏本上写下一个 “准” 字。 “林桧,速速去传召王安石与苏轼前来见朕。” 赵立庆放下笔,朝着门口大声喊了一声。太监林桧在门口连忙躬身应道:“是,陛下。” 随后便匆匆离去。 赵立庆起身,踱步来到圆桌旁,而后缓缓坐下。微微抬起头,凝视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心中盘算着如何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 不多时,王安石和苏轼联袂而来。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恭敬地躬身行礼,“拜见官家。” “朕有些事要跟你们商议,坐下再说。” 赵立庆摆手示意他们落座。 两人拱手道:“谢,官家。” 然后才各自坐下,坐姿端正。 赵立庆神情淡然,缓缓开口道:“朕已经准了欧阳相公告老还乡,想着借此机会,把三院三司调整一番。” “官家,您想如何调整?” 王安石对此早有些想法,但他还是决定先等皇帝表态,以便更好地了解皇帝的意图。 苏轼紧接着说道:“官家,是要撤销合并三司吗?” 其实,自从上次机构改革后,六部的权限被恢复,皇帝的很多旨意都是直接下达六部。三司的职责与六部重叠的地方有很多,群臣也都觉得皇帝迟早还要对三司进行改革。 赵立庆点头道:“朕想撤销度支司和盐铁司,把度支司的职责分成两块。一部分并入户部,监督的事交给监察院。盐铁司改成跟‘四海贸易’一样,但还是由朝廷管控,就算是国营的一个商号吧。” “官家,朝廷经营商号,这怕是有些不妥,那些言官们会出来劝阻的。” 王安石面露疑虑之色,眉头微微皱起。 苏轼对此也颇为担心,说道:“官家,拆分度支司是应该的,可这盐铁司要是改成商号,恐会遭到很多反对的意见。” “两位误解朕的意思了。” 赵立庆摆手道:“朕的意思是把三司一起撤销,有些职责就拆分给各部或各院。盐铁司所管理的事务就拆分开,铁就不必再由朝廷专营,放开给民间。盐的管理就成立一个‘盐务司’,和监管司、银监司一样由政务院管理,各司的长官跟六部侍郎一样的级别。” 两人听明白了皇帝的意图,皇帝是要精简三院三司的人员。王安石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官家,此事虽好,但众相公们该如何安排?” 如此一来,朝廷的十几个相公就要精简掉好几个,都是一些老资格的重臣。除了欧阳修自己主动告老还乡,其他人又该如何安排呢? 赵立庆笑道:“朕这两天要去探望欧阳相公,会邀请几位相公同行,过后此事自然就解决了。” 王安石和苏轼一下就明白了,皇帝是要利用欧阳修告老还乡的机会,让几个年纪较大的老臣也主动告老还乡。但这事两人都没办法答话,就都沉默着不吭声。 其实,赵立庆曾想过要撤销宰相这个位置,但又觉得不妥。还是要给天下的读书人留个念想,再说自己也不想那么累。干脆就让政务院以后多点事做,宰相能当皇帝跟百官的缓冲,有些事让宰相去干,比皇帝自己直接下旨更方便。 赵立庆接着说道:“王相,以后政务院的事你就多费心,苏相你也还负责监管司。” “是,官家,臣一定不负官家的信任。” 王安石和苏轼离座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坚定。 皇帝这样的安排也是群臣早就能看出来的,王安石是迟早要当政务院的左相。 至于苏轼,不过是换个地方办公而已,以他的资历成为政务院右相,升迁的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 翌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赵立庆率领文彦博、张方平、韩琦、富弻、曾公亮、杨文广几人上门看望欧阳修。 这些老臣中年纪最大的杨文广和曾公亮已经七十多了,最小的韩琦也有六十三,欧阳修也只有六十四。众人看到其他没超过六十岁的相公没被邀请一起过来,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众人来到欧阳修府中,府内布置简洁而典雅。寒暄过后,众人在欧阳修府中大厅依次落座。赵立庆开口说道:“欧阳相公为国操劳几十年,今身体抱恙,提出告老还乡,朕虽然很不舍,但考虑到欧阳相公的身体状况,也只能应允。朕今日来此,一是看望相公,二是想听一听相公对朝政可有什么嘱托之言。” 欧阳修拱手行礼道:“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臣虽将归乡,但心中仍挂念着我大宋江山。如今我朝虽四海升平,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边疆之地,需时刻警惕外敌之侵扰,当加强军备,选拔良将,以保我大宋边境安宁。再者,朝堂之上,当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使有识之士皆能为陛下效力。陛下亦当勤勉治国,心系百姓,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我大宋方能长治久安。” 赵立庆微微颔首,神色凝重道:“相公之言,朕定当铭记于心。朕会依照相公所言,用心治理国家。相公归乡之后,务必好好调养身体,若有需要,随时差人告知朕,朕定当全力相助。” 众人皆为欧阳修的忠言所感动,大厅之中弥漫着一股肃穆而又温暖的氛围。都在思索该如何向皇帝请辞。 欧阳修望着赵立庆,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他知道,自己虽将离去,但大宋的未来,仍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