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拿鲁王开刀110(2/2)

作者:丰收的西瓜

王凌在明末第110章 拿鲁王开刀110

鲁王气急败坏道:“石红玉还是皇上封的官,我看她敢不敢没收我的土地?”&amp;lt;/p&amp;gt;</p>

俞起蛟道:“王爷,她是敢的,听说知府邓藩锡、滋阳知县郝芳声都被这个姓贾的下狱了。”&amp;lt;/p&amp;gt;</p>

鲁王闻听更是大惊失色道:“疯了!这小姑娘疯了!”&amp;lt;/p&amp;gt;</p>

且不说鲁王和其家人在王府如何惶恐不安?先说一下王丽的土改工作。&amp;lt;/p&amp;gt;</p>

滋阳知县郝芳声被民生军下了大狱,王丽率领宣教人员顺利接管了滋阳县。&amp;lt;/p&amp;gt;</p>

王丽身穿青色圆领官袍,腰束玉带,头戴乌纱,前胸后背的补子上绣有飞鸟鹭鸶,脚蹬皂靴……&amp;lt;/p&amp;gt;</p>

虽然王丽的官服是宣教人员连夜将县衙库存的官服改小的,但改的也相当成功。&amp;lt;/p&amp;gt;</p>

王丽往堂前一坐,将知县大印往桌案上一放,却也显得威风八面,不怒自威,丝毫感觉不到堂上坐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轻视她。&amp;lt;/p&amp;gt;</p>

真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amp;lt;/p&amp;gt;</p>

原知县郝芳声被民生会投入监狱了,滋阳县其它官员包括衙役在内都没有离开。&amp;lt;/p&amp;gt;</p>

毕竟,这个乱世,找一个养家糊口的生计很难的,大家都舍不得这个工作。&amp;lt;/p&amp;gt;</p>

所以,这些小官小吏不但没走,而是比平常更早的来到衙门。&amp;lt;/p&amp;gt;</p>

看着县衙大堂内外黑鸦鸦的人群并列两排,衙役们个个服装整齐,手持水火棍,表情严肃的侍立两旁,王丽巡视左右,毕竟是官宦子女,倒是不怯场。&amp;lt;/p&amp;gt;</p>

只是左右人等,王丽一个也不认识。&amp;lt;/p&amp;gt;</p>

知县被抓,余下最大的官便是县丞了。&amp;lt;/p&amp;gt;</p>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明朝县级机关的组织架构。&amp;lt;/p&amp;gt;</p>

明朝县一级的官吏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主官、佐贰官、首领官、教职、杂职和杂役。具体如下:&amp;lt;/p&amp;gt;</p>

主官:一个县的主官为知县,原则上只能有一个。知县在整个官吏群体中虽然品阶不高,但因其是亲民之官,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在最基层的官吏中最受到朝廷重视,因而多用新晋进士担任。&amp;lt;/p&amp;gt;</p>

佐贰官:即知县的副手,辅助知县管理粮马、巡捕等事。县的佐贰官有两个,一是正八品的县丞,一是正九品的主簿。佐贰官有自己的独立的办公衙署,在一些地域较广或事务较繁杂的县,佐贰官还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在一县中,佐贰官是地位仅次于知县的官员,在知县空缺时或新知县尚未到任前,一般都以佐贰官署理知县的职务。有不少知县也是直接从县丞提拔上来。&amp;lt;/p&amp;gt;</p>

首领官:县的首领官为典史,未入流,负责办理本县文书来往及收账,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在编户不到二十里的小县,不设佐贰官,典史则成为实际上的佐贰官。&amp;lt;/p&amp;gt;</p>

教职:县的教职有教谕和训导,均为未入流。&amp;lt;/p&amp;gt;</p>

杂职:包括阴阳学训术、医学训科、僧会司僧会、道会司道会等。&amp;lt;/p&amp;gt;</p>

杂役:包括驿丞、闸官、税课司大使、河泊所大使、捕快、衙役等。&amp;lt;/p&amp;gt;</p>

王丽在入职前对这些几乎一概不知,只知道一县的主官是知县,好在上任前几天贾开宗对其教导一番,才知道个大概。&amp;lt;/p&amp;gt;</p>

(未完待续)</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