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813(2/2)

作者:房俊李漱

一首古诗震天下,公主要出嫁!第813章813

房俊对老汉笑了下,和蔼的说道:“抱歉,刚才我兄弟态度不好…不过说实话,您这汤饼摊子,若是少放了食盐,味道确实大打折扣。”</p>

“唉~军爷说的,我又何尝不知。”老汉长叹一声,“这摊子传到我这,已经第三代了,我也不想砸了招牌,可盐价太高了。”</p>

说着,他眉毛拧成了一团:“短短月余,便由每斗十钱涨到了一百二十钱……”</p>

这么贵?!</p>

房俊和贾五倒吸一口冷气。</p>

街边的摊子上。</p>

房俊和贾五全愣住了。</p>

他们听闻盐价涨的厉害,却没想到,竟然离谱到了这种地步。</p>

盐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由官府把控,官营的目的,便是从中抽取巨大的利润。</p>

贞观年间。</p>

盐业由私人经营。</p>

目的便是让利于民,让百姓休养生息……即便如此,盐也不是说吃就吃,闲时吃淡,战时、农忙时吃咸,才是初唐的普遍境况。</p>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俊的制盐法一出,李世民竟会欣喜若狂。</p>

直至安史之乱。</p>

各地节度使自立为王,俨然一个个小朝廷,大唐皇室威信扫地,税收锐减。</p>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p>

“榷盐法”推行,朝廷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从而盐价飙升。</p>

可即便如此。</p>

每斗盐也是一百一十文钱。</p>

现如今贞观一朝,盐价竟涨到了比肃宗时期还要高…这可真是离谱给离谱他妈开门,离谱到家了。</p>

房俊脑海中盘恒着对比。</p>

只听老汉接着说道:“某这是小本买卖,若是按照以往的盐量揉入面中,撒进汤里,怕是要赔的个底朝天呦……”</p>

“没办法,生意又不能停。”</p>

“于是只能想着这个法子,减少用盐,勉强维持着收支,不瞒二位军爷,咱这摊子,压根就不挣钱。”</p>

老汉说着,指了指前方:</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