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第216章:猴棍的精髓217
脱粒机,前斗塞豆秧,后盖喷豆秸,至于豆粒...打下方槽口出来。</p>
这时,许毅已加好柴油。</p>
他拧紧圆盖,抄起钥匙(弯折的铁棍),插进机身的圆孔,再拉一下减压器(一根绳子)。</p>
接着,一只手按机身,一只手疯狂转动钥匙。</p>
很快,黑烟升起,水箱颤动,机声还发出突突的响声,算是启动成功了。</p>
许毅拔掉钥匙,歪脑支棱起耳朵,似在靠声音分辨机子是否存在故障。</p>
众人屏息敛声,生怕打扰到他。</p>
三分钟后,许毅熄灭了柴油机。</p>
他拿起皮带,圈住两机的转轮,时而拉拽皮带,时而挪动机位,似在调整皮带的松紧。</p>
皮带过紧!</p>
运作时,两机会互相拉拽,导致机身晃动,甚至是侧翻。</p>
皮带过松!</p>
运作时,动能传输不稳当,机内旋片转速会时快时慢,令负责‘塞秧’人,陷入危险之中,旋片割到手,可不是一件小事。</p>
须臾,许毅调整好皮带,来到拖拉机前。</p>
他望着车兜内的青石板,嘴角微抽,该死的许冒,胃疼不出工,害他一个人忙活。</p>
“喂,来俩人,帮忙抬一下东西。”</p>
“大青,走,咱俩去。”二人走上前,豆子问道:“抬啥?”</p>
沈青望向车兜,里头装有木棍、麻绳、折叠桌、油桶......和一带槽青石板。</p>
许毅蹬上车兜,“你俩,一个抱走折叠桌,支在脱粒机的小斗旁,一个...跟我抬青石板。”</p>
豆子:“大青,我---”</p>
“你搬桌子,我抬石板。”</p>
沈青说完,跳上车兜,抱起折叠桌,递向豆子,</p>
“好吧,我忙完再过来找你俩。”</p>
豆子接过折叠桌,转身离开了。</p>
沈青望着两端的两侧,各有一凹槽的青石板,问道:“怎么抬?”</p>
许毅拿起一两头系有麻绳圈的铁棍,塞给了沈青。</p>
“我翘起青石板,你把麻绳塞到凹槽底下,咱俩再肩抵铁棍,把它抬过去。”</p>
“行~”</p>
许毅寻一‘l’形的粗钢筋,较短的那节钢筋头截面是斜的,将其插入石板底下,以‘拐角’为支点,使劲向下压,将石板边缘翘起。</p>
沈青迅速将一麻绳圈的下半部,塞到凹槽里面。</p>
哐---</p>
许毅抽走钢筋,石板砸向车兜。</p>
随后,二人以同样的方式,往石板另一头的凹槽内,也塞进了麻绳。</p>
“小伙,我在前,你在后,怎么样?”</p>
“没问题。”</p>
沈青右肩抵住铁棍,暗暗一用力,便抬起了石板。</p>
“嚯~”许毅目露震惊,“你瞧着不咋壮,力气却蛮大得嘞。”</p>
说完,他也用肩抬起石板。</p>
二人动作极缓的下了车,折返回原处,将石板搁在脱粒机底部凸出的铁框架上,使其运作时,不会太剧烈晃动。</p>
许毅抱起数根一端被削尖的粗木棍,用铁锤将它们锤在柴油机旁。</p>
再握起钥匙,插进圆孔,拉一下绳子,再猛转钥匙。</p>
很快,柴油机、皮带、脱粒机,都运作起来了。</p>
豆子抱来晒布,几人帮忙,把它铺在脱粒机的右侧,并用土块压住四角。</p>
晒布上满是交错的缝线,摸着很厚实,似乎是将三层布,缝在了一起,还很大,大到能盖住一分多地。</p>
柴油机、脱粒机、晒布,所在的这一小片地,被人提前收整了一翻。</p>
豆茬,薅光了,豆叶,搂净了,就连土壤,也用石滚碾了一回。</p>
这时,许毅搬来一竹片制成的大家伙,其长1.7米、宽0.5米,两侧安有挡板,一头钻有三个小孔。</p>
他将无孔的那一头,压到晒布上,将有孔的那一头,塞到脱粒机底部槽口的下放。</p>
再用三个‘+’形的木棍,从下向上,插进小孔内,架起一侧竹板。</p>
如此,竹家伙成了一简易的滑梯,打槽口落下来的豆粒,会顺着竹排,滑滚到晒布上。</p>
咳---</p>
许毅朝豆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可以动工了。</p>
豆子走向地头,推回一独轮小斗车,斗内还装了一些蓝布团,他拿起蓝布,给每人分一团。</p>
沈青展开一团布,其呈长三角形,酷似蓝版的红领巾。</p>
张林目露困惑,“豆子,这布条...是干嘛用的?”</p>
“嗐。豆秧一塞进机斗,黄灰就满天飞,布条两端系在脑后,一端垂于胸前,遮住鼻子和嘴巴,能少吃很多黄灰呢。布条用肥皂洗过了,干净得嘞。”</p>
簌簌---</p>
众人把布条围在了眼睛以下,小年轻捡起一豆秸,激动的耍起了...不伦不类的猴棍。</p>
沈青悄摸瞥了一眼,抓耳、龇牙、挠脖,其实,他已掌握猴棍的一半精髓---猴。</p>
豆子嘴角微抽,他这位小堂弟,真是个人来疯。</p>
“张年,把玩心收一收,要开始分工干活了,忙完,给你做一根又长又圆又结实的木棍,让你耍个够。</p>
大青,李叔(李茂秋),你俩负责把地里的豆秧,拉到这儿来。</p>
二叔(张林),三叔(张广),你俩用木掀和小斗车,把竹排出口处的豆粒,运到晒布的中央。张年,咱俩负责往机斗内塞豆秧,豆秸---”</p>
“我来~”</p>
许毅举起手。</p>
于他而言,村户人手不够,凑个数帮衬下,是常有的事。</p>
“豆垛若垒太高,挡着新豆秸道了,我就用铁叉,把它们挑远点。”</p>
“那行,谢喽~”</p>
霎时,众人忙活起来了。</p>
有的推动小斗车,测试其灵活性,有的将就近的豆秧,抱到木桌上,有的拉开活绳,将豆秧分成小波,塞进机斗内……</p>
李茂秋领着沈青,来到了地头,抱起织壳子,斜立的展在车兜内,来加高挡板。</p>
随后,二人拉车朝相反方向走去。</p>
虽然,豆子家地很多,还连成了一大片,但成捆的豆秧们,并未分散在豆子家地的每一处,而是集中晒在附近3~4亩地的区域内。</p>
这给拉运豆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