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第 233 章 朱翊钧赶紧凑到两545
朱翊钧又叹一口气:“只是,现在还不能轻易开海。”</p>
不能有效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就必须严格限制出口,开海也必须慎重。</p>
现在开不开海对他而言,只是有没有需求,条件允不允许,祖制已经不能约束他了。</p>
从宁波府往内陆走,下一站是绍兴。</p>
朱翊钧的兵法老师徐渭,正是绍兴山阴县人,朝中许多官员,包括诸大绶、张元忭、朱赓都是山阴人。</p>
徐渭本来应该在杭州衙门当差,因家中有事,临时返回山阴,正好在他的青藤书屋外遇到了朱翊钧。</p>
别的大臣看到皇上驾临,都是惊惧交加,五雷轰顶一般,不知如何是好。</p>
徐渭看到他,只稍微一愣,随即爽朗大笑,这份说走就走的潇洒恣意,的确是他教出来的学生。</p>
朱翊钧问了些徐渭离开这几年的事情,徐渭却不答反问:“陛下从何处来?”</p>
朱翊钧答:“福建,一路经过温州、台州、宁波,来到绍兴。”</p>
“除了绍兴,其他都是沿海州府,陛下可见到有倭寇的行踪?”</p>
朱翊钧一愣,随即大笑:“不曾见过。”</p>
几年前,他重新启用胡宗宪,又将徐渭调回浙江,负责团练乡兵,抵御倭寇。</p>
如今,朱翊钧亲自验收成果,足见当年的安排是明智的,朱翊钧对此,也非常满意。</p>
既然到了绍兴,沈园、兰亭、禹陵、东湖都该去看一看。</p>
王守仁的墓正好就在兰亭附近,朱翊钧问徐渭:“徐先生也算心学传人。”</p>
徐渭倒也不谦虚:“半个吧,我也未曾拜过师。”</p>
朱翊钧点点头:“半个也行,替我去他墓前上柱香。”</p>
回到山阴县内,朱翊钧不打算在绍兴多待,明日一早就要去杭州。</p>
他和徐渭边走边聊,刚走进青藤书屋,忽的从旁边窜出个人来,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二话不说,朝着徐渭当头劈下。</p>
徐渭虽然放荡不羁,但他也是个读书人,书生手中笔如刀,但也不能真的跟人打斗。</p>
还是朱翊钧反应迅捷,闪身挡在徐渭跟前,袖中铁棍伸展开来,硬是接住了对方这一下,猛地一使劲儿,那人便弹了出去,木棍脱手,自己也摔坐在地上。</p>
“你这老不死的东西,让你拿钱回来,你死哪里去了?”</p>
朱翊钧差点以为这是讨债的,转念一想,什么人敢向朝廷命官讨债,这语气也不想。</p>
他定睛一看,那人三四十岁左右,长相、衣着、气质活脱脱就是个地痞流氓。</p>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穿书 爽文 甜宠文 基建文&nbsp;&nbs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