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智慧的化身(2/2)

作者:酷酷的橙子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第266章 智慧的化身

可如今看来,这种放任不管的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想到此处,他命令大臣根据诸葛亮边疆治理的政策制定出他们大汉的策略。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以丞相府为核心,统领全国军政大权。”

“同时,诸葛亮以治国之道的原则选拔贤才,任用郭攸之、董允为侍中。”

“代替自东汉以来由宦官出任的中常侍等职,来管理皇宫中的诸项事务,防止宦官弄权。”

“对于怀有二心的人,诸葛亮严厉打击,防止政治分裂,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同时,诸葛亮奉刘备命令与他人一同编造《蜀科》,加强法治,维护社会稳定。”

“刚入蜀地时诸葛亮不再延续前任蜀地之主刘璋宽厚的做法,而是采用严刑峻法,为的就是打压目无法纪的当地豪强让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在外交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对周边少数民族采用合作发展的策略。”

“争夺天下的核心外交思想就是联吴抗魏,联合相对弱小的吴国,共同抵抗强盛魏国的军事打击。”

杨坚:和军事外交相比,显然诸葛亮更加擅长内政的治理。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主张以德治国,这也是他比较欣赏的。

诸葛亮的以德治国,,没想到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能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是他准备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却不想流芳百世,多少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了。

他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深切的表达其中。

“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初期与樊建商讨讨伐孙吴政权时,曾表达出自己对于诸葛亮赏罚之信的欣赏。”

“并说如果能得到诸葛亮的辅助,自己治国也不会这么劳累了。”

“同时,司马炎还命人编纂《诸葛亮集》并将其作为国家政典之书。”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受诸葛亮的影响,将诸葛亮当作为臣的标杆,让群臣效仿。”

“从中可以看到,后世一些帝王治国多少都受到诸葛亮的影响。”

“后世大臣在协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也常效仿诸葛亮。”

“例如十六国中前秦苻坚重用的大臣王猛为宰相时,当时的人都说王猛是诸葛亮那样的人物。”

“北宋大臣庞籍也推崇诸葛亮,并向宋仁宗谏言,治国应采用诸葛亮威之以法的治国理念。”

“另外,在治国实践中,诸葛亮所创建或改造的官职中,有一些成为了后世的定制。”

“比如,其创建的灵活性较强的军师将军等官职被晋朝所沿用。”

“另外,丞相府长史职权在诸葛亮时期开始扩大,并开始兼职其它职位。”

“魏晋南北朝长史沿袭蜀汉时期职权,并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了长史兼职地方太守的现象。”

“诸葛亮推行廉政,对中国后世政治影响深远,勉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贤臣廉臣。”

朱棣:诸葛亮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良才,堪和管仲、萧何这类杰出的政治家相匹敌。

其实不仅是他,其他历代帝王也同样推崇诸葛亮。

之所以如此,除了诸葛亮善于治国、善于治兵、勤勉理政、为官清廉。

诸葛亮最让他们这些帝王看重的一点,就是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他推崇诸葛亮,是为了把诸葛亮树立为天下人学习的楷模,意在告诉天下读书人。

无论皇帝是英主还是庸主,是明君还是昏君,臣子们都要像诸葛亮那样无条件的忠君。

“诸葛亮平定蜀地南部后,对该地实行温和的安抚政策,使其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喜爱。”

“东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开始神化诸葛亮,并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此时许多少数地方武侯祠陆续建立起来。”

“明清时间,中国西南各县、乡镇几乎都各有一座武侯祠,西南各地方志皆有诸葛亮相关事迹的记载。”

“西南少数民族也流传着各种关于诸葛亮的传说,比如佤族流传着诸葛亮教他们筑房、种植水稻的故事。”

“可见,诸葛亮已经深入西南历史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34年,英国侵入云南昭通、临沧时,班洪老佤王组织武装力量抵抗,并共同盟誓说坚决抵抗侵略,效忠阿祖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中国西南与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诸葛亮治理蜀国的能力固然让人敬佩,但苏晨认为,诸葛亮的品格更为宝贵。

诸葛亮的品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

一是忠贞,这个忠是忠于理想、忠于事业。

加以升华,就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

二是智慧,这种智慧是大智慧。

这种智慧还包括军事智慧、科技智慧以及更深刻的人生智慧。

忠诚、敬业、自强、公正、廉明、勤政、淡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贤臣的所有美德集于诸葛亮一身。

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成为所有时代衡量为官者贤愚忠奸的标尺。

虽然诸葛亮的肉体生命早已不在,但他的精神生命光耀千秋。

诸葛亮的名字,已经变成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今天、乃至明天的中国社会。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