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轶事第7章 抓泥鳅7
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抓泥鳅方式。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家溜笱。所谓的溜笱是将竹子薄薄的、细细的竹篾,然后编织成一个圆圆的,前面大,越到后面越小的长约二三十厘米的容器状东西。在口子处和圆柱里面还用竹片编成了倒刺状。这样,泥鳅进来了就跑不出去了。编好溜笱后,找一个垃圾堆,铲开垃圾,挖开土,蚯蚓就一条条的出来了。控到足够多的蚯蚓后,用个竹筒装着,用木棍在竹筒里杵几下,将蚯蚓捣碎,然后挖一些黄泥连同蚯蚓搅拌均匀做成不干不湿的糊状。如果能采到椿树叶,加些捣碎的椿树叶进去会更好。最后将这些泥糊糊涂到溜笱口子的倒刺上,将泥巴抹平,整光滑。傍晚的时候挑着一担溜笱出门,找到合适的水田或池塘,将溜笱放到水面下的泥巴上。再在上面盖点泥巴,扯个草做个记号,方便明天来取。如果碰到两丘挨得很近的田,上面的田正在向下面的田放水,那是最佳的放溜笱的地方。在上方田里紧挨出水管的地方,溜笱的口子对准出水口。这叫放调水泥鳅,运气好的话可以放满满一溜笱!第二天清早再来收溜笱,一次可以收到几斤甚至十几斤泥鳅!</p>
还有一种抓捕泥鳅的方式——扎泥鳅。要用到一种叫金扎子的工具。就是一个很像梳子的铁制工具,套在长长的木柄上。晚上的时候,趁泥鳅、黄蟮出来歇凉时,人悄悄的上前,看好方向,使金扎子和泥鳅、黄蟮的身体大致垂直,然后猛地砸下,铁刺扎泥鳅或黄蟮体内,将它带出水面。晚上出去时需要照明,有打手电筒的,有烧松香的,有点火把的。</p>
重活一世,曾子轩感觉现在他真的是耳聪目明,周围的一切动静都逃不出他的感知。这一阵子,他特别喜欢晚上出去扎泥鳅。今天晚上,温度有点高,感觉有点闷,正是泥鳅、黄蟮喜欢出来的时候。曾子轩叫上弟弟子宁,曾子轩打着手电,拿着金扎子;曾子宁一手提着竹篓子,一手拿了根小竹竿。晚上蛇多,有一种蛇叫银环蛇讨厌光,人们晚上打着亮光从它旁边经过时,它很容易攻击人,带上竹竿就是为了对付蛇。</p>
两人来到田野。今天出来歇凉的泥鳅、黄蟮真不少,噗噗噗,金扎子入水的声音就没有停过。以如今曾子轩的身手,每次都不会落空!听着四周的蛙鸣,吹着偶尔刮来的阵阵凉风,感受着收获的喜悦,兄弟俩的脚步更加地轻快了。“哥!我们怕是要搞上四五斤了!”弟弟子宁兴奋地说。“嗯!多搞点,多吃几餐!还有剩下的送点给外婆家!”曾子轩说道,同时眼睛不停地搜索水面,手中金扎子不时的起落。偶尔碰到其他人,别人都羡慕他俩收获多。这让他们动力更足了。</p>
田野里的人陆陆续续回家了。兄弟俩也朝家中走去。走到离家不远的一口池塘的时候,曾子轩记起有人曾经在这塘里抓到半斤多的大黄蟮,于是也想去碰碰运气。池塘里面的水有点浑浊,不大容易看清池底有没有东西。曾子轩运足目力,随着手电筒的亮光在水底一寸一寸地搜索着。在靠近码头的水底发现了一条黄蟮,曾子轩感觉了一下水的深度,觉得一只手难以快速地扎到水底,这样会导致黄蟮跑掉。“宁宁,帮我打下电光!”曾子轩轻轻地对弟弟说。他将手电筒交给曾子宁,告诉他照着黄蟮所在水域。曾子轩双手握住金扎子,猛然发力,金扎子迅速地钻入水底,扎在黄蟮身上。还没等曾子轩将金扎子抬起,黄蟮身体就一下子缠绕在木柄上,尾巴尖把快挨着曾子轩的手了。曾子轩吓了一大跳,差点把金扎子都丢掉了。“该不是扎到一条蛇吧?”他想。曾子轩定了定神,抬起金扎子。仔细一瞧,有鳃,没有鳞片!不是蛇!“好大一条黄蟮!”曾子轩惊呼。曾子轩估计这条黄蟮大概有一斤多。担心取下来后黄蟮逃走,曾子轩决定就这样把黄蟮放在金扎子上带回家去。到家里一称,好家伙,一斤四两!</p>
喜欢山乡轶事。</p>